- 1050429_台視新聞
- 1050429_三立新聞網
- 1050429_人間福報電子報
- 1050428_中國時報
- 1050428_聯合報
- 1050428_自由時報
- 1050428_蘋果日報
- 1050428_臺灣時報
- 1050429_台視新聞
- 1050429_三立新聞網
- 1050429_人間福報電子報
- 1050428_中國時報
- 1050428_聯合報
- 1050428_自由時報
- 1050428_蘋果日報
- 1050428_臺灣時報
1050429_台視新聞
吃檳榔傷害Y染色體生男機率減少34%
【台視新聞/高雄報導】
想懷孕的夫妻,得多注意,醫學上最新研究發現,吃檳榔的孕婦,生男生的機率,比沒吃檳榔的孕婦,少了百分之34,而且新生兒的體重平均少89.54克,身長矮0.43公分,研判是檳榔具有傷害精子中,決定成為男嬰的Y染色體物質,導致男嬰受精卵較難著床!
吃檳榔,不僅增加罹癌風險,甚至還會影響孕婦生男、生女,醫學上有最新研究!民眾聽了覺得新奇,高雄醫學大學的教授,特地調查10家醫院上千名孕婦,分成"吃檳榔"和"不吃檳榔"兩組,發現吃檳榔的孕婦,生下男寶寶的機率,比起不吃檳榔的孕婦,足足少了3成4,不僅如此,產下的新生兒,平均體重也輕了89.54公克,甚至身高矮了0.43公分,研究研判,是因為檳榔具有傷害精子中,決定成為男嬰的Y染色體物質,使得男嬰受精卵難以著床,甚至流產或死胎。過去也有研究顯示,嚼檳榔的民眾,罹患口腔癌、食道癌、咽喉癌的風險較高,如今又說,吃檳榔恐怕傷害精子中的Y染色體,除了影響孕婦生男生女,要是孕婦吃檳榔,生出低於2500公克低體重嬰兒的機會也同步增高,就怕影響小朋友發育。
1050429_三立新聞網
吃檳榔致死胎流產 孕婦生男機率大降4成
【三立新聞網╱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高醫大昨(27)日舉辦「檳榔嚼食與成癮性研討會」,與會教授一同討論10家醫院對1264名原住民婦女進行的產檢研究。案例中發現,吃檳榔可能是傷害精蟲中Y染色體物質的元凶,造成受精卵不易著床或死胎。
在1264個案例中,吃檳榔者有464人,沒吃檳榔的有800人,結果顯示吃檳榔組生男生的機率比不吃檳榔的整整少了38%,而新生兒體重平均少84克,矮了整整0.43公分。
高醫大教授楊美賞表示,動物實驗顯示檳榔成份中的檳榔鹼明顯對精子的Y染色體有害,會導致吃檳榔的孕婦流產機率提高,也不容易生男孩。
高醫大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吳明蒼說,台灣的檳榔族有六成成癮,就像尼古丁一樣不容易戒掉,希望可以藉由這次的研討會找出檳榔的癮頭,並在未來找出協助戒除檳榔的藥物。
1050429_人間福報電子報
孕婦嚼檳榔 生男機率低
【人間福報╱高雄報導】
學者研究發現,食用檳榔不但有較高致癌風險,致癌年齡提前十年以上,孕婦懷孕期間嚼食檳榔者,嬰兒出生後體重較輕、身長較少,連生下男嬰的機率,也比未吃檳榔的產婦少了百分之三十八。
高醫大學昨天舉辦「檳榔嚼食與成癮性之健康危害」專題研討會,該校護理學院教授楊美賞發表「婦女懷孕期間嚼食檳榔對懷孕結果的影響」,她蒐集一千二百六十四名原住民產婦資料進行訪談,發現四百六十四名懷孕期間定期嚼食檳榔的孕婦,新生兒體重平均比未嚼食者輕了八十九點五四克,身長少了○點四三公分;值得注意的是,連產下男嬰的機率,都少了百分之三十八。
楊美賞說,嚼食檳榔者產下的新生兒,體重少於二千五百克的風險,是未嚼食者的二點四至三點六七倍,若產婦還有併用菸酒,低體重機率更高達三點二五至五點九九倍。
高醫大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李建宏則指出,臨床研究發現,有嚼食檳榔習慣者,發生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的年齡,平均比一般人提前十歲;同時有飲酒和嚼檳榔習慣者,四十三歲更是口腔癌、喉癌和食道癌的發病高峰,建議高危險群應在四十三歲起就定期檢查。
與會的澳籍學者黑碧德(Peter Osborne)認為,台灣目前多鎖定檳榔的致癌風險,對檳榔導致成癮,檳榔戒斷藥物等相關研究,均付之闕如,連醫院成癮門診都沒有檳榔戒治業務。他呼籲政府應推動檳榔成癮防治和研究,才能降低致癌率。
1050428_中國時報
高醫大研究:孕婦吃檳榔易生小女嬰
【中國時報/記者呂素麗/高雄報導】
台灣嚼檳榔人口約有280萬人,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教授楊美賞以1264名懷孕原住民婦女為對象,研究懷孕婦女吃檳榔對胎兒影響,結果顯示,懷孕婦女吃檳榔容易生下體重較輕、身長較小的女嬰,生男嬰比例明顯較低。
高醫大27日舉辦檳榔嚼食與成癮性之健康危害專題研討會,楊美賞發表這項調查結果,她於2003年至2004年以南部10家醫院原住民產婦為對象,曾於事後發表;她說,當時經產婦同意,訪談在醫院生產後3天的原住民產婦,其中464人在懷孕時吃檳榔,800人沒吃,兩組對照研究。
由於時空背景變化,現在已很難再找到類似訪談對象,這應是國內少有對懷孕婦女吃檳榔對胎兒影響做的研究報告。
楊美賞指出,根據動物實驗,檳榔成分的檳榔鹼對精子Y染色體有傷害,推測對人體應該也有不利影響,可能因此導致吃檳榔懷孕婦女流產比例高,也不易生男孩。
吃檳榔婦女生出嬰兒體重低於2500克風險,為未吃檳榔孕婦2.4─3.7倍;若孕婦懷孕時也吸菸、喝酒與吃檳榔,生出低體重嬰兒風險更高到3.3─6倍。
高醫大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吳明蒼表示,台灣檳榔族有6成已成癮,吸菸者有戒菸門診,但要戒除檳榔卻沒有藥物可幫忙,希望藉此研討會找出檳榔為何成癮?並協助研究出戒除檳榔的藥物。
高醫大27日舉辦檳榔嚼食與成癮性之健康危害專題研討會,楊美賞(右二)發表懷孕婦女吃檳榔對胎兒的影響。(呂素麗攝)
中國時報刊登版面
1050428_聯合報
高醫大研究孕婦吃檳榔生男機率少38%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孕婦懷孕期間嚼食檳榔會有什麼不良影響?高雄醫學大學教授楊美賞針對1264名原住民產婦研究發現,懷孕期間定期嚼食檳榔者,不僅嬰兒出生後體重較輕、身長較少,連生下男嬰的機率,也比未吃檳榔的產婦少了38%。
高醫大學27日舉辦「檳榔嚼食與成癮性之健康危害」專題研討會,護理學院楊美賞說,過去曾針對東部及南部10所醫院的原住民產婦,徵得其同意後,蒐集生產資料並進行訪談,發現懷孕期間有嚼食檳榔習慣者,新生兒體重平均比未嚼食者輕了89.54克,身長則少了0.43公分;但新生兒體重少於2500克的風險,是未嚼食檳榔者的2.4至3.67倍,若產婦還有併用菸酒,低體重機率更高達3.25至5.99倍。
值得一提的是,未嚼食檳榔的800名產婦,產下男嬰的比率是56.38%,嚼食檳榔的464名產婦,只有48.71%產下男嬰,比該年全國男嬰出生的52.53%明顯減少,楊美賞表示,經人口統計分析,兩者產下男嬰比為1:0.62,也就是說,使用檳榔的孕婦,生男機率足足少了38%。
楊美賞分析,目前雖無明確證據解釋為何孕婦食用檳榔會影響胎兒性別,不過過去動物實驗發現檳榔成分對精蟲具殺傷力,研判可能因此破壞Y染色體,導致男嬰受精卵不易著床,甚至流產,才會造成產下女嬰多於男嬰的情況。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教授楊美賞研究發現,懷孕期間有嚼食檳榔習慣者,不但容易產下較瘦小的嬰兒,連生男機率也比沒吃檳榔者少了3成8。記者蔡容喬/攝影
聯合報刊登版面
1050428_自由時報
《高醫大研究》嚼檳榔婦女生男機率偏低
【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吃檳榔會罹患口腔癌外,還會禍延下一代!高雄醫學大學環醫中心研究發現,婦女在懷孕期間嚼檳榔生出的嬰兒體重較輕,比未嚼檳榔者的寶寶輕89.54公克,身長也顯著較短,甚至連生出男嬰的比率也較低。
新生兒也比較瘦小
另外,嚼檳榔的孕婦生出體重不到2500公克嬰兒的風險是未嚼檳榔者的2.4到3.7倍;若孕婦同時吸菸、飲酒及嚼檳榔,生出嬰兒不到2500公克的比例是未使用者的3.3到6倍。
高醫大環醫中心昨舉辦「嚼食檳榔與成癮性的健康危害」研討會,高醫大學護理學院教授楊美賞表示,她以南部與東部10家醫院1264名在醫院生產的原住民婦女為研究對象,其中嚼檳榔者464人,未嚼檳榔者800人,在她們產後第3天,訪談了解她們懷孕期間有無嚼檳榔?
結果顯示,有嚼檳榔習慣的婦女產下的嬰兒體重較輕、身長較小,男嬰比例也較低,體重低於2500公克的嬰兒比例顯著較高。
楊美賞指出,一般原住民婦女生出男嬰比例是51.33%,這項研究則顯示,有嚼檳榔婦女生出男嬰比是48.71%,具有顯著差異。曾有動物實驗顯示,檳榔鹼和檳榔素對精蟲的Y染色體有傷害,因此她推論受孕後,異常Y染色體的男嬰會自動流產,可能因此生男比例較低。
不過,楊美賞也強調,目前只有動物實驗顯示檳榔成分會影響出生性別,並沒有實際人體試驗結果,但日本曾有研究指出,父母吸菸生女的比例偏高,與精子的Y染色體受影響有關。這項研究受訪的孕婦平均每次嚼5.6顆檳榔。
高醫大公衛系教授李建宏也發表「嚼食檳榔與成癮性對上消化道癌症的健康危害」研究,分析1522名上消化道癌症病患發病年齡,結果發現,喉癌、食道癌、咽癌及口腔癌的發病年齡,分別是62、57、53、49歲,顯示嚼檳榔與口腔癌、咽癌、食道癌及喉癌提早發病有關。
相較於香菸、酒精與檳榔均無使用者,同時使用三種物質者,口腔癌提前10歲發病,同時使用檳榔與酒精者,咽癌、食道癌與喉癌分別提早7、17與12歲發病。
▲媽媽在懷孕期間多注意飲食起居,有益寶寶健康;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高醫大研究發現,嚼檳榔不僅傷身且會影響下一代。(記者張忠義攝)
自由時報刊登版面
1050428_蘋果日報
吃檳榔孕婦生男機率減34%
【蘋果日報╱記者吳慧芬╱高雄報導】
嚼檳榔讓孕婦不易生男嬰!高雄醫學大學昨發表研究顯示,吃檳榔孕婦比沒吃孕婦,生男嬰機率少三成四,新生兒體重平均少近九十公克、矮零點四三公分,研判是檳榔具傷害精子中決定成為男嬰的Y染色體物質,使男嬰受精卵難著床,甚至流產或死胎。
高醫大昨辦「檳榔嚼食與成癮性健康危害研討會」,護理系教授楊美賞調查南部與東部十家醫院共一千二百六十四名原住民孕婦,將其分為吃檳榔的四百六十四人組,與不吃檳榔的八百人組。
老鼠精子頭變形
楊美賞說,研究發現,吃檳榔孕婦所生每百名新生兒,只有百分之四十八點七一產下是男嬰,未吃檳榔的八百名產婦,產下男嬰的比率是百分之五十六點三八,依統計學換算,有吃檳榔產婦較未吃檳榔組產下男嬰機率,足足少了三成四。另外吃檳榔孕婦所生嬰兒平均比不吃組輕八十九點五四公克、矮零點四三公分,生出低於二千五百公克低體重新生兒機會,更是未吃組二點四至三點六七倍。
楊美賞說,回顧國內外文獻,有多篇動物實驗,顯示檳榔會使老鼠精子頭部變形,使母鼠易流產或死胎。而決定男女嬰性別,在於與卵子結合的精子是否帶Y染色體,推論檳榔帶有會傷Y染色體物質,使嗜吃檳榔孕婦不易生男,「至於是哪種物質導致,無法推論。」
「無法人體實驗」
高雄榮總生殖醫學科主任崔冠濠也說,在人工生殖療程中,發現吃檳榔男性,精子數量與活動力都較差,伴侶受孕率也較低,動物實驗也發現相同情況,高醫大研究則又凸顯檳榔可能帶有傷害帶Y染色體的精子,「又多一項勿吃檳榔理由」,但此涉倫理爭議,無法做人體試驗。
高醫大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李建宏說,國內約二百多萬人嚼食檳榔,檳榔組成有檳榔果、荖花、荖藤、石灰等,檳榔果中含檳榔素、檳榔鹼,嚼食後會產生亞硝酸胺致癌物,荖花與老藤早被證實易產生可能致癌物,至於石灰是助癌物,對健康危害是多面向的。
罹癌症機率暴增
李建宏說,高醫大另項針對二千多位癌症患者研究則發現,嚼食檳榔者恐提高罹癌風險,現再證實可能傷害精子中Y染色體,目前並無戒除檳榔成癮的藥物,高醫大擬研發。
最近研究顯示,吃檳榔孕婦生男比率少34%,且新生兒體重低風險增。設計畫面
蘋果日報刊登版面
1050428_臺灣時報
罹患口腔癌風險嚼食檳榔者高出123倍
【臺灣時報╱記者黃福鎮╱高雄報導】
「紅唇族」要注意了,高醫大於昨天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在校內舉辦「檳榔嚼食與成癮性之健康危害專題研討會」,該校環境醫學研究中心發表研究發現,嚼食檳榔與罹患口腔癌、食道癌以及肝癌息息相關,使用檳榔、香菸與酒精者比一般人罹患口腔癌的風險約高出一百二十三倍;而同時使用此三種物質者,口腔癌患者相較之下也提前十歲發病。
這項研究成果數據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採用,將長期嚼食檳榔認定為口腔癌及食道癌的危險因素。該中心研究還發現,台灣南部及東部原住民婦女懷孕期間,有嚼食檳榔習慣者所生的嬰兒出生體重顯著較輕,約輕八十九公克,身高顯著較小,生出男嬰的比率也顯著較低。嚼食檳榔的婦女生出嬰兒為低出生體重(小於二千五百公克)的風險約為三倍。
台灣嚼食檳榔的人口高達二百八十萬人,而世界上約有六億人口嚼食檳榔,與使用咖啡因、尼古丁與酒精,並列全球四大最多精神物質使用品。高醫大公衛系教授李建宏針對一千五百二十二名上氣消化道癌症病患發病年齡,研究顯示喉癌、食道癌、咽癌及口腔癌的發病年齡逐步年輕化,分別發病年齡是六十二、五十七、五十三、四十九歲,可見嚼檳榔與口腔癌、咽癌、食道癌及喉癌提早發病有關。
高醫大環醫研究中心主任吳明蒼則則表示,檳榔嚼食對口腔癌以及食道癌等慢性疾病健康危害的作用雖然明確,但衛生教育推行戒除檳榔卻相當困難,原因可能與易成癮的檳榔內成份~生物鹼(其化學結構類似尼古丁)有關。因此,要戒除檳榔,應須探討嚼食檳榔刺激神經系統的藥理作用,而導致成癮性的問題。高醫大著手解決全球檳榔成癮問題,提供國人戒除檳榔之道,進而阻絕檳榔對群眾健康危害,已積極投入研究經費與人力,著手探討檳榔之精神病學特質,並嘗試以化學預防的方法,開發根除檳榔成癮的藥物。
臺灣時報刊登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