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社交時差」族?小心每差1...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11

中時電子報/記者林郁庭

沒出國卻也有時差!很多上班族周一到週四作息正常,但到了周五下班後想大放鬆熬夜狂歡,認為休假期間再補眠即可。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蔡宇哲卻提出,這種「社交時差」現象,長期下來造成生理時鐘混亂,產生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情緒不佳等狀況,還有國外研究指出,與平日睡覺時間每差距一小時,就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11%

據蔡宇哲在《元氣網》提出論點,多數人的「週末補眠」或是「休假補眠」情況大多如以下,週一到週四因為要工作,雖然睡得少但作息規律;週五晚上卻因為社交或玩樂因素而變得晚睡,週六則持續晚睡晚起的狀況;等到週日晚上,又因為隔天要正常上班上課,才恢復了原本週間的作息。如此不規律的睡眠時間造成了「社交時差」情況,嚴重的話就是每個禮拜都經歷了「時差」問題,長期下來讓身體處於不規律的狀態。

社交時差主要導致生理時鐘混亂,而生理時鐘混亂會產生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情緒不佳、腸胃不適等狀況。蔡宇哲提出,社交時差越嚴重的人,相較之下肥胖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情況就較嚴重。2017年也有研究指出,這種類型的社交時差問題,每差距一小時,就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11%

蔡宇哲建議,應該改正為週末作息不要變化過大,以兩小時以內為限,比如說週間大約都是早上6:30起床,那麼週末的起床時間就別晚於8:30。以即盡量增加平日周間的睡眠時間,把握機會在中午小睡,即使只有20分鐘也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