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比共同研究 霸凌受害者會欺負更弱勢同學

【自由時報/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

中山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及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共同研究發現,中學生若被霸凌,會模仿攻擊更弱勢學生,以求終止自身受害。

這項剖析霸凌受害雙重角色研究於8月刊登在「兒童及青少年服務期刊」(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以1年多時間訪談我國10名中學生及21名老師,瞭解被霸凌者轉變為霸凌更弱勢學生等雙重角色過程,作者為中山教育所及比利時根特大學雙聯學位博士生宋宥賢、比利時根特大學教授M. Valcke高雄醫學大學(高醫)醫學系教授顏正芳,通訊作者為中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陳利銘。

宋宥賢說,學生一開始只是單一角色的霸凌者或受害者,接著進入雙重角色階段,也就是在被欺負同時,也會去欺負更弱勢學生,最後一個階段則是終結雙重角色者(例如畢業或轉學),或反轉回單一角色的霸凌者或受凌者。

研究團隊認為,現行反擊型霸凌,其實為不合適概念,只包含受害者反擊,無法包含霸凌者被排擠後轉變為雙重角色者狀況。此外,反擊型霸凌在實務上經常被誤判,建議在行政通報、學務及輔導端,應區辨出雙重角色者與單一角色者差異。

至於改善雙重角色者處境,顏正芳舉例,激起對弱勢學生的同理心,或反省自身行為的適切性,都有助於降低雙重角色者的霸凌行為。

M. Valcke提醒,成人及同儕協助是相當重要的,若成人及同儕無法提供有效協助,可能會讓單一角色(霸凌者、受害者)惡化為雙重角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