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女醫蔡季君 獲國際醫療典範獎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即時報導】

  「當醫師,心靈一定要夠強壯!」今年獲得國際醫療典範獎的高醫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主任蔡季君,是4名個人獲獎者唯一女醫師。2003年SARS爆發,當時擔任感染科主任的她,看見病患眼中的恐懼與無助,從此投入熱帶醫學研究及國際醫療,也找到「心靈更強壯的自己」。

  除了從事登革熱防治研究,蔡季君目前也配合高醫團隊長期深入索羅門群島,推動學童腸道寄生蟲檢驗防治計畫及登革熱防治計畫。每年她更定期結合NGO,帶領學生志工深入印度藏區難民營,推動太陽能照明改善視力、水質淨化等多個健康照顧及生活改善計畫。

  蔡季君說,投入國際醫療不是一時的熱情就足夠,不僅要有長遠規劃,在當地先做研究,找出最需要服務的範圍,然後「實現承諾、持續服務」,更要「好好活著、保護自己、並茁壯自己的心靈」,才有餘力照顧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蔡季君帶著學生團隊到索羅門10次、南印度8次,她必定強調「no survey, no service(沒有調查就沒有服務)」,找出文化、醫療問題,才能落實服務。他們曾在難民營老人院中,經抽血發現4名愛滋感染者,她指導同行學生相關照顧技巧,隔天大家照舊幫老人們洗腳、剪指甲,沒人問起誰是感染者。

  蔡季君表示,不管是病人或醫師,在未知疾病面前都會感到恐懼和無助,醫師更不知道如何與病人談論死亡,「人生很苦,但人人都想離苦得樂」,在海外這些醫療資源匱乏地區,她能做的就是從病人身上找出疾病根源,也協助他們改善環境,讓生活慢慢變好。

1060822聯合報 1

蔡季君多次與NGO組織深入南印度藏區難民營,了解當地文化與醫療問題,除義診外也進一步募集資源改善當地生活。圖/蔡季君醫師提供

1060822聯合報 2

高醫大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主任蔡季君獲國際醫療典範獎,2003年SARS後投入熱帶醫學研究與國際醫療服務的她,強調醫師要能照顧好患者,「一定要有強壯心靈」!記者蔡容喬/攝影

SARS體悟生死無常 遠赴索國做國際醫療

【蘋果日報/記者周昭平/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主任蔡季君,有內科、過敏免疫、風濕及感染症等多個專科醫師證照,2003年擔任高醫感染科主任領導團隊防堵SARS,但抗煞過程感受到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及生死的無常,一次到泰國Mahidol大學進修熱帶醫學,意外開啟她對投入熱帶醫學及國際醫療的熱忱,也取得無國界醫生組織資格,10多年來先後多次前往邦交國索羅門群島及印度藏區難民營服務,開創性的建置索國第一座P2登革熱病毒鑑定實驗室、第一個血液分離機,也募款幫難民營改善燈光照明及水質,長期無私奉獻獲得第二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個人獎。

  蔡季君受訪時說,2003年SARS過後深覺是夢魘,也因經歷過更多死亡而對人生有深刻反思,加上因緣接觸學佛逐漸體悟到有意義的人生是由一連串慈悲喜捨所組合,經過反覆深思熟慮,繼2004年到泰國Mahidol大學進修瘧疾兩周後,隔年4月又回到Mahidol大學進修熱帶醫學一年,與其他來自15個國家、32位醫師進行文化、疾病、價值觀交流,除寄生蟲及瘧疾,也學習人畜共通疾病、醫用昆蟲、愛滋病、旅遊醫學與疫苗等。

  蔡季君說,在進修期間除更多熱帶醫療專業的學習,也感受到發現SARS卻不幸死於SARS的已故義大利籍醫師Dr. Carlo Urbani推動人道醫療精神、種族平等與尊重生命的理念,「我有幸在這樣的因緣下去進修學習,希望能傳承其精神。」而她在校期間獲選為最優秀外國醫師傑出獎,是亞洲獲得此獎第一人,她事後還將獎金五千泰銖全數以臺灣名義捐給國際紅十字會。

  蔡季君學成歸國後,先是主責高醫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設立及負責衛生署的登革熱防治中心計畫,投入登革熱的防治,率高醫團隊設立台灣首個登革熱「三合一」診治模式獲高市府採用推廣、編撰新版登革熱臨床診治手冊。此外2007年至2010年也率醫療團隊前往監獄幫愛滋藥癮患者進行醫療服務至少70次,長期關注愛滋患者權益。

  而在推動國際醫療方面,蔡季君則主張「No Survey, No Service(沒有調查、沒有服務)」,認為因先對服務地區進行調查,才能協助到當地真正所需,強調應擺脫義診式的醫療模式,也因此2009年開始她與高醫團隊到索羅門群島義診服務時,就與世界衛生組織分工,投入當時還未被注意到的學童腸道寄生蟲檢驗與防治及登革熱防治等工作,陸續訓練醫檢師鑑定技能、設立實驗室,2014年完成索國第一次大型的登革熱血清盛行率調查,讓索國有能力自行檢驗相關疾病,進行醫療紮根的基礎工作。

  至於2007年至2017年,蔡季君也因個人信仰投入醫療資源缺乏的南印度藏區難民營服務,2009年因察覺到當地學童因缺乏燈光視力欠佳,回台後募了50多萬買了619盞太陽能燈具,又在台灣號召協助分批將燈具帶到印度,節省龐大運費及時間,而2011年至2016年則推動難民營水質淨化計畫,找台灣工研院設計簡易水質淨化設備,運送三座淨水器到南印度,解決當地居民最基本的飲水安全問題。而2012年首次在南藏區難民營主動發現老人愛滋病人,讓他們接受早期治療,目前患者狀況良好。

  「做國際醫療命都是撿來的!但有做好事總是有保佑。」蔡季君受訪時說,「做國際醫療就是一個想法,把很多不相干的人連結在一起,看到問題、沒辦法解決不要覺得挫折,傳達理念給對的人可能就會有成果,能做多少算多少!」就像在印度雖沒有資源、做得很艱辛,但也因投入、找資源,做得很有成就感。

  回顧前往印度從事國際醫療多年,儘管過程中曾因翻車、肋骨骨折,也都利用休假來去匆匆,迄今連印度最著名的景點泰姬瑪哈陵都未曾參觀,但她感動說,其實在國際醫療過程中當地人仁波切都會辦法會為她們祈福,自己學習很多,而自己用所擅長的醫療與當地民眾學習、自他平等與交換,可說是自己轉彎的人生走進社區、走入人群、走出臺灣,讓更多不幸受苦的人能感受到親切、溫暖及安全的感覺,「我們的心有多寬廣,我們的舞台便會有多大!」

1060822蘋果日報

蔡季君在索羅門群島為當地民眾診療。蔡季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