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篇!高醫大「檳榔成癮」跨國研究論文 躍登國際期刊JAMA Psychiatry

【民報/陳俊廷/高雄報導】

「嚼檳榔會成癮,成癮是疾病」!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跨國研究證實,檳榔習慣性的嚼食具有成癮特質,此結果為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成癮物質的論文。86%的亞洲檳榔嚼食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檳榔使用疾患」,也提升了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研究成果刊登於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醫學學會雜誌之精神病學分冊(JAMA Psychiatry)。

檳榔是全球第四大使用率最高的精神影響性物質。檳榔成癮性的嚼食是亞洲的一個新興趨勢,而此一成癮行為與口腔癌及其他的健康問題習習相關。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亞洲跨國六個群體之研究證實,檳榔習慣性的嚼食具有單一面向結構的成癮特質。

研究結果顯示,86%的亞洲檳榔嚼食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檳榔使用疾患」(台灣的比例為70.8%),具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並有耐受性症狀之嚼食者,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高達153.4倍。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李建宏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環境質體與疾病研究中心(葛應欽教授)共同建構的亞洲檳榔聯盟(包含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共8922位參與者)的研究顯示,檳榔習慣性的嚼食具有單一面向結構的成癮特質,符合美國精神醫學會第5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物質使用疾患」的診斷標準。

此一結果為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一種成癮物質的研究。此論文提供驗證成癮物質的方法,研究結果頗獲肯定,美國醫學學會期刊的主編特別邀請專家撰寫精彩的評論。

高醫大校長劉景寬指出,高醫創辦人杜聰明在鴉片戒斷療法研究是國際權威,近年來毒品成癮已是重要課題,高醫將在熱帶醫學、環境醫療與毒理學的既有成果擴及到藥物成癮的議題,他強調,這是21世紀重要新興議題,因為「成癮」在精神科診斷已列入是一種疾病,而非只是習慣而已,

他表示,高醫未來在「成癮」包括毒物研究與網路成癮將加強研究,今年五月科技部與杜聰明獎學基金會與高醫並將舉辦藥物成癮的研討會,他肯定李建宏教授論文躍登國際期刊JAMA Psychiatry,正是高醫在此領域宣示成果的開始。

墨爾本大學教授Peter Osborne是高醫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客座教授,他表示,國際對菸、酒、電腦、賭博成癮的研究非常大,但在亞洲,檳榔成癮是嚴重的問題,值得政府投入更多資源研究。

亞洲檳榔聯盟的研究結果顯示,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等研究地區檳榔使用疾患之盛行率為18.0%(輕度疾患:3.2%;中度疾患:4.3%;重度疾患:10.5%)。檳榔嚼食者之中,具有DSM-5定義之檳榔使用疾患的比例為86.0%(輕度疾患,15.5%;中度疾患,20.6%;嚴重疾患,50.0%)。性別、年齡、低教育程度,吸菸和飲酒均與檳榔使用疾患顯著相關。在檳榔使用群體之中,家庭成員嚼食檳榔,個人高頻率攝食檳榔,以及高量嚼食檳榔均與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顯著相關。此研究指出,各個研究地區民眾使用檳榔的型態與特徵既有相似性亦有差異性,顯示檳榔使用疾患屬於複雜的生物社會文化疾病。

研究結果亦顯示,相較於不嚼食者,輕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具有9.6倍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中度與重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則分別具有35.5倍與27.5倍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此外,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如有需要攝食更多或更久檳榔的症狀,或有耐受性症狀,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分別提高至88.9倍與153.4倍。

根據研究結果指出,絕大多數的亞洲檳榔嚼食者已罹患檳榔使用疾患,檳榔使用者需要一個特定的精神病學管理與治療方案。第5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的方法可以提供檳榔使用疾患的正確診斷,協助臨床醫師導入有效的介入及戒斷治療。為了有效降低口腔癌前病變以及口腔癌的發生,任何檳榔嚼食者均需介入管理或治療。對於沒有或輕度檳榔使用疾患的嚼食者,衛生教育或心理諮商可能有助於戒斷或降低檳榔使用量,但需要家人與朋友的協助。對於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的嚼食者,醫療介入是最佳的方法。

因此,開發並評估治療檳榔嚼食成癮性的治療方案已具迫切的需求性。發展有效的藥物是一個可以焦注的重點。

※第一作者:李建宏教授/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公共衛生學系

通訊作者:葛應欽教授/中國醫藥大學/環境質體與疾病研究中心

Source: Lee CH, Ko AM, Yang FM, Hung CC, Warnakulasuriya S, Ibrahim OS, Zain RB, Ko YC*. Association of DSM-5 betel-quid use disorder with 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 in 6 betel-quid endemic Asian populations. JAMA Psychiatry. 2018 Mar 1;75(3):261-269.

SCI, Impact Factor: 15.307, Rank: 2/142, 2016

Subject Categories: PSYCHIATRY

1070316民報

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一種成癮物質的研究成果刊登於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醫學學會雜誌之精神病學分冊(JAMA Psychiatry),左起高醫大柯志鴻主任、吳明蒼主任、DR.Peter Osborne、劉景寬校長、李建宏教授、黃友利院長。

(/陳俊廷)

嚼檳榔也會成癮!跨國研究證實癌前病變風險高

【聯合晚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嚼檳榔也會成癮!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跨國研究證實,檳榔習慣性的嚼食具有成癮特質,此結果為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成癮物質的論文,86%的亞洲檳榔嚼食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檳榔使用疾患」,也提升了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研究成果刊登於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醫學學會雜誌之精神病學分冊(JAMA Psychiatry)。

高醫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建宏與中國醫藥大學環境質體與疾病研究中心教授葛應欽,將包含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共8922名參與者,建構「亞洲檳榔聯盟」研究。

結果顯示,檳榔習慣性的嚼食具有單一面向結構的成癮特質,符合美國精神醫學會第5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物質使用疾患」的診斷標準。雖然國內有論述檳榔會成癮,但這篇為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一種成癮物質的研究。

李建宏說,檳榔子裡有一種檳榔素,檳榔素的化學結構類似尼古丁。相較於不嚼食者,輕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具有9.6倍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中度與重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則分別具有35.5倍與27.5倍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此外,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如有需要攝食更多或更久檳榔的症狀,或有耐受性症狀,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分別提高至88.9倍與153.4倍。

1070316跨國研究嚼檳榔會成癮 癌前病變風險高聯合晚報

聯合晚報刊登版面

嚼檳榔也會成癮!跨國研究證實癌前病變風險高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

嚼檳榔也會成癮!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跨國研究證實,檳榔習慣性的嚼食具有成癮特質,此結果為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成癮物質的論文,86%的亞洲檳榔嚼食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檳榔使用疾患」,也提升了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研究成果刊登於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醫學學會雜誌之精神病學分冊(JAMA Psychiatry)。

高醫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建宏與中國醫藥大學環境質體與疾病研究中心教授葛應欽,將包含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共8922名參與者,建構「亞洲檳榔聯盟」研究,結果顯示,檳榔習慣性的嚼食具有單一面向結構的成癮特質,符合美國精神醫學會第5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物質使用疾患」的診斷標準。雖然國內有論述檳榔會成癮,但為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一種成癮物質的研究。

「檳榔成癮性的嚼食是亞洲的一個新興趨勢,而此一成癮行為與口腔癌及其他的健康問題習習相關。」李建宏表示,亞洲檳榔聯盟的研究結果顯示,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等研究地區檳榔使用疾患的盛行率為18.0%,輕度疾患是3.2%;中度疾患為4.3%;有10.5%屬重度疾患。

李建宏說,檳榔子裡有一種檳榔素,檳榔素的化學結構類似尼古丁。檳榔嚼食者中,具有DSM-5定義的檳榔使用疾患的比例為86.0%,台灣的比例為70.8%,檳榔使用者需要一個特定的精神病學管理與治療方案。性別、年齡、低教育程度,吸菸和飲酒,都與檳榔使用疾患顯著相關。在檳榔使用群體之中,家庭成員嚼食檳榔,個人高頻率攝食檳榔,以及高量嚼食檳榔均與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顯著相關。此研究指出,各個研究地區民眾使用檳榔的型態與特徵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顯示檳榔使用疾患屬於複雜的生物社會文化疾病。

亞洲檳榔聯盟的研究結果亦顯示,相較於不嚼食者,輕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具有9.6倍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中度與重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則分別具有35.5倍與27.5倍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此外,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如有需要攝食更多或更久檳榔的症狀,或有耐受性症狀,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分別提高至88.9倍與153.4倍。

墨爾本大學教授Peter Osborne是高醫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客座教授,他表示,國際對菸、酒、電腦、賭博成癮的研究非常大,但在亞洲,檳榔成癮是嚴重的問題,值得政府投入更多資源研究。

1070316聯合報 1

研究顯示,86%的亞洲檳榔嚼食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檳榔使用疾患」,也提升了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記者徐如宜/攝影

1070316聯合報 2

高醫大教授李建宏表示,高醫大與中國醫藥大學將包含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共8922名參與者,建構「亞洲檳榔聯盟」研究。記者徐如宜/攝影

1070316聯合報 3

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跨國研究證實,檳榔習慣性的嚼食具有成癮特質,此結果為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成癮物質的論文。記者徐如宜/攝影

1070316聯合報 4

墨爾本大學教授Peter Osborne表示,國際對菸、酒、電腦、賭博成癮的研究非常大,但在亞洲檳榔成癮是嚴重的問題,值得政府投入更多資源研究。記者徐如宜/攝影

高醫大攜手中國藥大研究檳榔成癮 榮登美國醫學學會雜誌

【鮮週報/記者高培德】

高雄醫學大學教授環境醫學中心教授李建宏(圖一)攜手中國醫藥大學環境質體與疾病研究中心教授葛應欽蒐集台灣、中國、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斯里蘭卡等亞洲6國群體8922名樣本,投入檳榔成癮研究,結果縣市86%有嚼食檳榔習慣亞洲人(台灣70.8%)成癮程度各異,中重度成癮者口腔癌前病變風險高達153.4倍,此成果榮登醫學權威美國醫學學會雜誌精神病學分冊(JAMA Psychiatry),也是全球首篇證實檳榔含成癮物質研究。

校長劉景寬表示,熱帶醫學、環境醫學、毒理學是高醫大教學研究強項,兩教授研究榮登國際期刊,並率先確認檳榔具成癮性,全校師生與有榮焉。期望透過文章提醒社會大眾重視檳榔成癮問題,並提供醫界正確診療參考,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1070316鮮週報 1

1070316鮮週報 2

調查近9千名嚼食者 證實檳榔成癮致癌

【自由時報/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

高醫、中國醫藥大學聯手追蹤調查8922名檳榔嚼食者,證實檳榔有成癮特質,並易導致口腔癌。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建宏、中國醫藥大學環境質體與疾病研究中心教授葛應欽,今天(16日)上午對外表示,從亞洲檳榔聯盟追蹤台灣、中國、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等地嚼食者,發現檳榔習慣性嚼食具有單一面向結構的成癮特質,符合美國精神醫學會第5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物質使用疾患」診斷標準。

這篇高醫研究成果刊登於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醫學學會雜誌之精神病學分冊(JAMA Psychiatry),為全球第1篇確認檳榔為1種成癮物質研究,美國醫學學會期刊主編特別邀請專家撰寫評論。

李建宏表示,研究結果顯示,86%的亞洲檳榔嚼食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檳榔使用疾患」(台灣的比例為70.8%),具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並有耐受性症狀之嚼食者,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高達153.4倍。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劉景寬到場表示,高醫創辦人杜聰明曾進行日治時代鴉片戒斷研究,在國際上相當有威望,熱帶、環境醫療及毒理學為高醫強項,5月份將與杜聰明教育講學基金會、科技部、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單位合開檳榔成癮研討會。

除了口腔癌前病變,李建宏指出,家庭成員嚼食檳榔與中重度檳榔疾患者有顯著相關,檳榔導致複雜的生物社會文化疾病。

1070316自由時報 1

李建宏等人證實檳榔成癮並易導致口腔癌。(記者黃旭磊攝)

1070316自由時報 2

檳榔在台灣、中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地盛行。(記者黃旭磊攝)

1070316自由時報 3

李建宏(右3)發表全球第1篇確認檳榔成癮研究。(記者黃旭磊攝)

台研究首證檳榔成癮 癌變風險153

【蘋果日報/記者周昭平/高雄報導】

檳榔吃多了真的會成癮!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主持的大規模跨國研究,分析近9000名檳榔嚼食者,首度證實檳榔習慣性嚼食會成癮,是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成癮物質論文。研究也發現重度檳榔使用疾患且有耐受症狀嚼食者,口腔癌前病變風險是未嚼食者的153.4倍,建議醫師應有效介入及戒斷治療,開發治療成癮藥物。

戒斷症狀符標準

該研究第一作者、高醫大環醫中心教授李建宏指,檳榔是僅次於咖啡、香菸和酒精的第四高使用率精神影響性物質,與口腔癌及其他健康問題高度相關。這次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分析台灣、中國、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等國近9000名檳榔嚼食者,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確認其耐受戒斷等症狀符合「物質使用疾患」11項診斷標準,呈現單一面向結構成癮特質,是全球首篇確認檳榔為一種成癮物質的研究,成果獲醫學權威期刊《JAMA Psychiatry(美國醫學學會雜誌精神病學分冊)》刊登。

研究結果,這6國檳榔使用疾患盛行率18%,其中達精神醫學會定義的檳榔使用疾患達86,屬嚴重者約5成;性別、年齡、低教育程度、菸酒都和檳榔使用疾患有顯著相關。

高醫大附醫耳鼻喉科主任李家和提醒,口腔癌前病變包括口腔黏膜出現白斑、紅斑及黏膜下纖維化及慢性潰瘍等,嚼食檳榔高危險群要多留意。

1070317台研究首證檳榔成癮 癌變風險153倍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刊登版面

全球首證實「吃檳榔會成癮」 重癮者口腔癌變高百倍

【蘋果日報/記者周昭平/高雄報導】

檳榔吃多了真的會成癮!高雄醫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與中國醫藥大學環境質體與疾病研究中心所做的大規模跨國研究,追蹤6國共8922位檳榔嚼食者,首度證實檳榔習慣性的嚼食會成癮,這是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成癮物質的論文,研究顯示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且有耐受症狀嚼食者,口腔癌前病變風險達153.4倍,而86%亞洲檳榔嚼食者已為不同程度的「檳榔使用疾患」,相關研究成果已獲醫學權威期刊《JAMA Psychiatry(美國醫學學會雜誌精神病學分冊)》刊登。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建宏指出,檳榔是全球僅次於咖啡、香菸和酒精的第四高使用率的精神影響性物質,成癮行為與口腔癌及其他的健康問題習習相關,但成癮性遲未獲證實,這次採用美國精神醫學會第5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分析亞洲檳榔聯盟中的台灣、中國、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等6國共8922位檳榔嚼食者,確認習慣性的嚼食檳榔所表現的症狀符合「物質使用疾患」11項診斷標準,包括耐受、戒斷等症狀,呈現出具單一面向結構的成癮特質,是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一種成癮物質的研究。

根據這項跨國檳榔研究,這六國的檳榔使用疾患盛行率為18.0%,其中輕度3.2%、中度4.3%、重度10.5%;而檳榔嚼食者中具精神醫學會定義的檳榔使用疾患比例已達86.0%,其中輕度15.5%、中度20.6%,而嚴重程度高達50.0%;性別、年齡、低教育程度、吸菸和飲酒都和檳榔使用疾患有顯著相關。此外各研究地區民眾使用檳榔型態與特徵,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顯示檳榔使用疾患屬複雜的生物社會文化疾病。

李建宏特別指出,與不嚼食檳榔者相較,輕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具有9.6倍口腔癌前病變風險,中度與重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則分別有35.5倍與27.5倍口腔癌前病變風險。此外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如有需要攝食更多或更久檳榔的症狀,或有耐受性症狀,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則分別提高至88.9倍與153.4倍,顯示嚼食檳榔與口腔癌高度相關性。

李建宏表示,檳榔所含檳榔素的化學結構與尼古丁相似,有成癮性,而高醫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客座教授黑碧德(Dr. Osborne)也指,檳榔毒性物質主要是其化合物可影響乙酰膽鹼、多巴胺與血清素等精神性物質傳導,依賴性嚼食者的大腦形態、神經化學與功能均受到明顯的改變。

由於檳榔嚼食的成癮性、社會文化接受性及沒有特定藥物可治療,限制嚼食者成功戒除檳榔可能性,李建宏建議檳榔使用者需有特定精神病學管理與治療方案,此研究證實最新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方法可提供檳榔使用疾患正確診斷,協助臨床醫師導入有效的介入及戒斷治療,特別是中重度嚼食者,「醫療介入是最佳的方法」,開發並評估治療成癮性方案已具迫切需求性,應關注發展有效藥物。

1070316蘋果日報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建宏表示檳榔使用與口腔癌有高度相關。翻攝畫面

亞洲跨國研究證實 嚼檳榔會成癮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吃檳榔的人總說,吃檳榔不會上癮」,但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發表全球首篇確認檳榔為成癮物質的研究論文,根據跨國研究證實,86%的亞洲檳榔嚼食者分別具有輕、中、重度的「檳榔使用疾患」,盛行率為18.0%

高醫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建宏中國醫藥大學環境質體與疾病研究中心教授葛應欽,將包含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共8922名參與者,建構「亞洲檳榔聯盟」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習慣性嚼食檳榔會成癮,其特質符合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標準。

研究列出11個檳榔嚼食的症狀,包括長時間嚼食檳榔、因嚼食檳榔而無法完成在工作上或在家中的主要角色、耐受性症狀、戒斷癥狀等,出現23個症狀為輕度檳榔使用疾患,出現45個症狀為中度:出現6個以上為重度。研究地區檳榔使用疾患的盛行率為18.0%,輕度疾患3.2%,中度為4.3%,重度10.5%

李建宏說,輕度嚼食者,衛生教育或心理諮商有助於戒斷或降低使用量,中、重度者以醫療介入是最佳方法。

在高醫大擔任臨床醫學研究所客座的墨爾本大學教授Peter Osborne表示,檳榔是僅次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的全球第四大使用率最高精神影響性物質,與口腔癌的發生息息相關,在亞洲檳榔成癮是嚴重的問題,但也是較少被研究的「孤兒疾病」。

衛福部曾闢謠,指國際研究證實檳榔子中的檳榔素類似尼古丁,會使嚼食者產生依賴性、唾液增加及心悸等症狀,持續嚼檳榔,會產生依賴,無法停止使用;突然停用會出現睡眠障礙、情緒不穩、焦慮等。

1070317亞洲跨國研究證實 嚼檳榔會成癮聯合報

聯合報刊登版面

檳榔成癮致癌 高醫大、中國醫大聯手證實

【自由時報/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

高醫大、中國醫藥大學聯手追蹤調查八千九百廿二名檳榔嚼食者,證實檳榔有成癮特質,並易導致口腔癌。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建宏昨表示,與中國醫藥大學環境質體與疾病研究中心教授葛應欽建構亞洲檳榔聯盟,追蹤台灣、中國、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等地嚼食者,發現檳榔習慣性嚼食具有單一面向結構的成癮特質,符合美國精神醫學會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物質使用疾患」診斷標準。

這篇高醫大研究成果刊登於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醫學學會雜誌之精神病學分冊(JAMA Psychiatry),為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一種成癮物質研究,美國醫學學會期刊主編特別邀請專家撰寫評論。李建宏表示,研究結果顯示,八十六%的亞洲檳榔嚼食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檳榔使用疾患」(台灣比率為十點八%),具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並有耐受性症狀之嚼食者,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高達一百五十三點四倍。

高醫大校長劉景寬表示,高醫大創辦人杜聰明曾進行日治時代鴉片戒斷研究,在國際上相當有威望,熱帶、環境醫療及毒理學為高醫大強項,五月份將與杜聰明教育講學基金會、科技部、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單位合開檳榔成癮研討會。

1070316自由時報 4

李建宏(右三)發表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成癮研究。(記者黃旭磊攝)

1070317檳榔成癮致癌 高醫大中國醫大聯手證實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刊登版面

高醫大研究確認 吃檳榔會成癮

【中國時報/記者呂素麗/高雄報導】

檳榔成癮與口腔癌習習相關,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共同建構的亞洲檳榔聯盟研究顯示,吃檳榔具單一面向結構的成癮特質,符合成癮者診斷標準,這篇論文躍登今年3月國際期刊JAMA Psychiatry,為全球首次確認檳榔為成癮物質的研究。

高雄醫學大學教授李建宏與中國醫藥大學環境教授葛應欽以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共8922位吃檳榔民眾為研究對象,顯示檳榔習慣性的嚼食符合美國精神醫學會第5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物質使用疾患」診斷標準,確認檳榔是成癮物質。

李建宏表示,吃檳榔以東方人居多,西方人不吃檳榔,對檳榔很陌生,2015年國際物質使用期刊(Addiction)列出的全球成癮物質,包括咖啡 、香煙、酒等,竟然沒有檳榔;事實上,檳榔是全球第4大精神影響性物質。

李建宏形容檳榔是被忽視的「孤兒疾病」,他說,86%的亞洲檳榔嚼食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檳榔使用疾患」,台灣檳榔族成癮比例為70.8%,嚴重檳榔成癮者的口腔癌前病變風險高達153.4倍,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醫學學會雜誌的精神病學分冊(JAMA Psychiatry)。

李建宏認為,許多吃檳榔民眾是亞洲國家收入較低的一群,不受重視,他將檳榔成癮研究發表國際期刊,期盼檳榔成癮能受到重視。

1070317登上國際期刊 高醫大研究確認 吃檳榔會成癮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刊登版面

台灣首證實「吃檳榔會成癮」 重癮者口腔癌風險高百倍

ETtoday健康雲/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吃檳榔真的會成癮!高醫大環境醫學研究中心與中醫大環境體質與疾病研究中心共同進行跨國研究,分析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6國共8922位檳榔嚼食者資料,發現有86%的檳榔嚼者,有不同程度的「檳榔使用疾患」,中重度疾患且有耐受性嚼食者,癌前病變風險更高達153.4倍,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醫學知名期刊《JAMA Psychiatry》。

論文第一作者、高醫大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建宏指出,檳榔素的化學結構類似尼古丁,是全球僅次於咖啡、香菸與酒精的第4高使用率精神影響物質,此次採用美國精神醫學會第5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作為診斷標準,確認習慣性嚼食檳榔者符合11項包含耐受、戒斷等「物質使用疾患」症狀,終於證實成癮性。

該項研究顯示,台灣等6國使用檳榔使用疾患盛行率分別為18.0%,其中輕度3.2%、中度4.3%、另有10.5%屬於重度。而在檳榔嚼食者中,符合DSM-5物質使用疾患比例者為86%,其中台灣佔比就高達70%

「嚼食檳榔也與口腔癌有高度相關。」李建宏表示,相較於不嚼食檳榔者,輕度使用疾患具有9.6倍口腔癌前病變風險,中度與重度者更高達35.5倍與27.5倍。此外,研究中也顯示,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者如有需要攝食更多或更久檳榔的症狀,或有耐受性症狀,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則分別提高至88.9倍與153.4倍。

過去國內就檳榔會成癮的論述,但遲遲未獲得證實。李建宏表示,檳榔使用群體與性別、年齡、低教育程度、吸菸飲酒等有顯著相關,而家族成員嚼食檳榔嶼個人高頻嚼食檳榔,也容易變成中重度使用疾患。不過,個研究地區民眾使用檳榔的形態與特徵,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顯示檳榔使用疾患屬複雜的生物社會文化疾病。

全台第一篇 高醫大檳榔成癮研究論文躍登國際期刊

【臺灣時報/記者黃福鎮/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亞洲跨國六個群體研究證實,檳榔習慣性的嚼食具有單一面向結構的成癮特質,此結果為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成癮物質的論文。相關的研究成果刊登於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醫學學會雜誌之精神病學分冊(JAMA Psychiatry)。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建宏表示,檳榔是全球第四大使用率(僅次於咖啡酒菸)最高的精神影響性物質。檳榔成癮性的嚼食是亞洲的一個新興趨勢,而此一成癮行為與口腔癌及其他的健康問題習習相關。

他表示,依據高醫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百分之八十六的亞洲檳榔嚼食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檳榔使用疾患」(台灣的比例為百分之七十點八),具中重度檳榔使用疾患並有耐受性症狀之嚼食者,口腔癌前病變的風險高達一五三點四倍。

據悉,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與中國醫藥大學環境質體與疾病研究中心(葛應欽教授)共同建構的亞洲檳榔聯盟(包含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與斯里蘭卡共八九二二位參與者)的研究顯示,檳榔習慣性的嚼食具有單一面向結構的成癮特質,符合美國精神醫學會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物質使用疾患」的診斷標準。此一結果為全球第一篇確認檳榔為一種成癮物質的研究。此論文提供驗證成癮物質的方法,研究結果頗獲肯定,美國醫學學會期刊的主編特別邀請專家撰寫精彩的評論。

1070321全台第一篇 高醫大檳榔成癮研究論文躍登國際期刊臺灣時報

臺灣時報刊登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