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論壇/智慧醫療 高醫打造長照工程

【聯合報/記者記者簡浩正、邱宜君、張益華/台北報導】

高齡社會成趨勢,也帶來機會和挑戰。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智慧醫療、長照都涵括在大健康產業,政府將加強以照顧者為中心照護模式,結合業界與民間力量,將長照建立為希望工程,透過各項補助計畫推動並落實多項政策。

長照第四支箭 推動五年計畫

高雄醫學大學創校六十五周年,本月廿八日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天成醫療體系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大健康新經濟趨勢論壇」,邀請近廿位講者,分享最新長照安居、AI醫療及健康新經濟進展。

陳時中昨天在論壇回答民眾提問時表示,目前長照三支箭,包含補助養護機構住民、身障機構補貼與日照補助、擴大外籍看護工家庭喘息服務等,但政府另有一支未發的箭,那就是未來將對社福長照機構推出五年計畫,私立機構每床每年補助兩萬元,公立機構一萬元,要求逐年加強管理,改善空間配置、超收等問題。

樂齡大學 滿足長輩進修學習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鐘育志表示,台灣資通訊電子產業關注醫療已成趨勢,近年家庭結構改變,尤其少子化讓照顧人口逐年減少,期待長照2.0讓政府、民眾、服務提供者三贏。他也提及,高雄醫學大學多年前開辦樂齡大學,許多長輩學生非常準時,並且認真,畢業後還想繼續進修,是終身學習最佳典範。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高醫長期關注人口老化,發現長者需求不盡相同,中生代或年輕人也未必知道。他曾在大同醫院開設樂齡課程,邀請講師教導「智慧手機應用」,大受歡迎,講師被長者包圍、爭相詢問手機程式如何操作,才知長者需求不全然是健康。

健康互聯網 必須與科技結合

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說,工研院推估,台灣高齡產業市場規模於二○二五年將達三點五九兆。老年化時代,長照是國際議題也是產業,須與科技結合。透過智慧居服、居家服務即時管理等創新服務建立大健康互聯網,可幫助長照產業並兼顧照顧者需求。

偏鄉也應重視,卸任台中市副市長後,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董事林依瑩以泰雅族名字「puyat」,在和平區達觀部落擔任照服員。長照怎麼做?林依瑩建議,應是居服加上居家醫療,已在許多個案身上看到具體成效。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淵韓說,許多長者藏在社區未被確診,他推動「失智症成人子女研究計畫」,追蹤患者子女,盼有家族病史者提早預防。

立委曾銘宗認為,想滿足全民長照需求,一年需一千二百億元,現行稅收制難以支撐,未來勢必會仿效日韓等國家走向保險制。他建議,民眾可規畫以年金、醫療、長照險等作為保障。長照相關行業難以進入市場,建議法令應鬆綁,開拓國際市場,產業才能同步發展。

1080930 聯合報

大健康論壇/醫養合一 健康互聯體貼照顧者

【聯合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醫療與長照服務模式,有哪些新可能?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金色年代長照法人董事長張育美指出,政府若能提供更多機構照顧補助,就能幫助至少六萬名筋疲力竭的照顧者,有機會重回就業市場,減少長照悲歌。

張育美說,衛福部統計,國內失能人口約七十九點四萬人,以重症者占二成估算,近十六萬人需要住宿式長照,但目前僅十萬人住長照機構,缺口超過六萬床。張育美認為,六萬人缺口不應由家庭承擔,政府若提供更多機構照顧補助,幫助照顧者重新就業,找回人生。

張育美說,蔡總統曾表示,「希望機構照顧不需要到很遠的地方。」台灣醫療可近性高,品質高,負擔能力高,區域醫院最適合投入社區長照,且可兼顧占高齡族群八成以上的亞健康長者需求。未來長照主流在社區和居家,醫院及機構應善用科技創新,向外延伸異業結合,連結健康管理、養生旅遊、銀髮住宅、養生村、護理之家,並與在地文化和生活商圈銜接,達成「健康互聯、醫養合一」。

以天晟醫院發展結合醫療和長照的「大健康互聯網」為例,現有日照和長照機構可滿足不同階段照顧需求,也有「居家復能」5G服務,提供復健、護理、醫療、藥事、居服等,把健康送到家。六年後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逾二成,推估國內高齡產業市場規模超過三兆。大陸高齡化程度更甚,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已達一點五億,健康產業產值即將達八兆人民幣,預計十年後倍增為十六兆人民幣。

大健康論壇/看病模式 AI協助改變醫病關係

【聯合報/記者張益華、簡浩正、邱宜君/台北報導】

AI門診是機器人替代醫師來看診?並非如此,是醫師利用AI初步診斷,再親自確認、比對。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已建置AI系統,透過電腦深度學習,協助醫師看診、為病人掛號,不僅解決醫師過勞,也將改變看病模式。

杜奕瑾原是微軟人工智慧團隊亞太區首席研發總監職務,回台創辦「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tw)」,將AI應用於醫療場域,他認為,數據是未來的石油,例如與台北榮總合作建立臨床AI腫瘤判讀系統。北榮副院長陳適安說,北榮智慧APP可預約掛號、查詢看診進度,還能繳費,下載量逾廿萬人次。

林口長庚醫院日前獲頒智慧城市卓越貢獻獎,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表示,透過大數據結合電腦深度學習,人工智慧能看見人眼看不見的事物。例如,長庚AI實驗室協助醫學影像,腦波或心電圖等判讀和預測,以視網膜眼底鏡為例,以前醫師觀察動脈病變可評估高血壓或糖尿病嚴重程度,現在AI協助,有助及早發現和治療其他疾病。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表示,未來醫院可和與健身房或食材通路商合作,民眾消費後,在平台留足跡,只要規律運動或吃得營養,便能累積點數,進而折扣健檢費作為回饋。

程文俊表示,AI無法取代醫病間的溫暖。杜奕瑾也說,台灣雖有很多「金山」、「銀山」有待挖掘,但產業要成功,需要政府法規、人民思維改變及資金注入,更重要是回到病人,創造符合需求的醫療服務。

大健康論壇/國際醫療 「羅賓漢」呵護弱勢族群

【聯合報/記者張益華、邱宜君/台北報導】

數位科技浪潮席捲各產業,專家表示,醫療產業將以個人為中心,以數據為導向,高度跨界與創新,但核心價值仍是幫助醫師更精準幫助病人,讓病人得到更好的照顧。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援引PwC全球聯盟「二○三○年未來醫療調查」指出,未來全球醫護人力短缺,醫療支出結構改變,精準檢測、數位醫療、預防保健增為三點六五倍,這與人工智慧(AI)變革有關。

曾惠瑾說,醫師認為天職是救人,對談論商模不自在,建議換個角度思考,新商模並未偏離醫療本質,核心價值在更精準幫助病人。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副院長黃明國表示,很多精密產業看準大健康產業趨勢,推出生醫、樂活養生、醫療機器人等。藍濤亞洲有限公司總裁黃齊元說,逾七成生技醫療企業認為AI能改變營運,智慧醫療前景值得期待。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日韓運用醫療轉介公司,韓國也透過娛樂產業吸引病患,台灣則不同,因醫院有良好品牌及聲譽、網路發達,且具語言優勢,國際病患大都自行聯繫醫院就醫,醫院也各有特色。

新光經營帛琉國際醫療,洪子仁表示,二○一三年起陸續建立門、住診、健檢的跨國轉診,一年醫療收入逾五千萬元以上,新光則透過捐助醫療設備及建設、兒童健康飲食等,回饋帛琉。洪子仁比喻,國際醫療其實像「羅賓漢」,在完善本國人健康照護的前提下,以來自富人的醫療收入投注於弱勢族群醫療照護。

大健康論壇/生殖醫學 鬆綁法規一圓求子夢

【聯合報/記者張益華、簡浩正/台北報導】

不婚、高齡是現代女性不孕的原因,性功能障礙則是男性不想面對的秘密,生殖商機應運而生。天晟醫院院長蔡芳生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陳鴻昇皆表示,生殖醫療技術提高懷孕率,市場至少上億。

陳鴻昇說,婦女因高齡卵巢功能衰退、卵子品質下降、婦科疾病增加和性生活頻率減少等難以懷孕,提高懷孕成功率方法,包括試管嬰兒、捐贈精卵、凍卵等,都是熱門生殖技術。

蔡芳生則表示,國外估計,以早洩為例,這是男性最常見性功能障礙,治療規模高達卅億美金,透過減少攝護腺肥大、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降低性功能障礙發生率,加上醫材改進,量身訂做需求等,增加民眾對性事就醫或治療意願。

不孕商機大,競爭也日趨激烈,陳鴻昇說,伴隨人口老化,生育人口減少,加上大陸生殖醫學中心愈多,技術成熟,皆影響台灣生殖醫療產業。

陳鴻昇也建議,台灣尚未開放代理孕母、姊妹間也無法捐贈卵子、同婚者無法接受生殖技術,法規有待調整;另外,提升手術成功率,吸引國際病人,有助開拓國際醫療市場。

高醫65論壇/大健康新經濟趨勢 長照、AI和醫療新商模 

【聯合報/記者張益華╱即時報導】

高齡社會是全球趨勢,也帶來機會和挑戰,尤其AI人工智慧進入醫療場域,成為醫療產業最熱門的關鍵字,長照政策走向更是攸關每個人的老後生活規畫及家人福利。由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天成醫療體系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第三屆「高醫台北論壇」,今年主題為大健康新經濟趨勢,近二十位講者挑戰短講,分享最新的長照安居、AI醫療及健康新經濟進展。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鐘育志表示,台灣雖小是個美麗的寶島,資通訊電子產業關注醫療產業近年已成為趨勢。近年家庭結構的改變,尤其少子化,讓照顧人口逐年減少。台灣在1998年就有長照,直到2016年政府提出長照10年計畫,如長照2.0的目標,強調在地老化與創新,包含預防照護與醫療照護連結,如社區照顧整合、失智協助等,希望藉此讓政府、民眾、服務提供者間推動三贏。

鐘育志指出,很多人嚮往國外生活,但隨著年紀增長後,發現回到台灣仍最好,希望藉由大健康新經濟趨勢論壇,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分享智慧醫療應用在健康促進的領域,因為「健康無價,沒有健康一切歸零」。

他也提及,高雄醫學大學多年前開辦樂齡大學,招收長輩入學,值得一提,這些學生都是最準時、 最認真的,畢業後還想繼續進修,成為終身學習的典範。

長期投入社會福利工作,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董事林依瑩也分享在部落推動長照的經驗,她卸任台中市副市長後,考取多項證照,以泰雅族名字「puyat」,前往台中市和平區達觀部落擔任照服員,在第一線推動長照服務,希望讓長照變好用。

照服員人力不足,今年她在達觀部落開辦照服員培訓班,帶頭照顧重症患者,協助其他照服員上軌道,結訓後有八成留在部落擔任照服員。林依瑩從開案、媒合到上手,她協助解決照服員各種疑難雜症,不僅增加部落居民收入,也為病患家屬量身打造設計符合家屬需求的照顧計畫,由在地人服務在地人,更了解病患需求,成效良好。

論壇上,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淵韓表示,台灣失智症患者人數愈來愈多,但有許多長者潛藏在社區內未被確診,原因是很多在基層診所就診者,常被當作是「純老化」,延誤治療時機。

因此大同醫院成立共照中心、與失智友善診所合作,協助診所醫護人員,進行認證、考試,直接為病患進行失智症評估,他以「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為評估工具,及早發現並確診,讓患者和照護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楊淵韓說,大同醫院也推動「失智症成人子女研究計畫」,針對失智症患者子女展開追蹤,期望找到患者發病前的整合性生物標記,預先開發非藥物性的多重健腦訓練課程,包括書法、禪修、繪畫及體適能等,讓有失智症家族病史的中年人,提早預防,延緩發病。

高醫65論壇/智慧醫療成趨勢 手機應用課最受長者歡迎

【聯合報/記者簡浩正、邱宜君、張益華╱即時報導】

大健康新經濟,未來將朝智慧醫療與健康促進。高雄醫學大學65周年系列講座,今在台北舉辦第三屆論壇,由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天成醫療體系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大健康新經濟趨勢論壇,邀請近20位知名講者挑戰短講,包括高醫校長鐘育志、高醫附醫院長侯明鋒、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等人、分享最新的長照安居、AI醫療及健康新經濟進展。其中,手機應用是長者最喜歡的課程。

高醫大學校長鐘育志表示,台灣雖小是個美麗的寶島,資通訊電子產業關注醫療產業近年已成為趨勢。近年家庭結構的改變,尤其是少子化,讓照顧人口逐年減少。台灣在1998年就有長照,直到2016年政府提出長照10年計畫,如長照2.0的目標,強調在地老化與創新,包含預防照護與醫療照護連結,如社區照顧整合、失智協助等,希望藉此讓政府、民眾、服務提供者間推動三贏。

鐘育志指出,很多人嚮往國外生活,但隨著年紀增長後,發現回到台灣仍最好,希望藉由大健康新經濟趨勢論壇,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分享智慧醫療應用在健康促進的領域,因為「健康無價,沒有健康一切歸零」。

他也提及,高雄醫學大學多年前開辦樂齡大學,招收長輩入學,值得一提,這些學生都是最準時、 最認真的,畢業後還想繼續進修,成為終身學習的典範。

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院長侯明鋒,今出席時被在場主持人笑稱是「副總統候選人」,他笑說名字最近常在電視中出現,但今天不講政治。侯明鋒說,大健康新經濟不只政策會影響,健康產業也會受影響,此跟政治、政府再醫療政策面上的規畫有關係。

侯明鋒說,高醫在南部體系是最大的醫療體系,高醫近年關注於長照或社區老化在老年人口所扮演的角色,他說長者的需要中生代或年輕人未必知道,如透過樂齡大學等課程舉辦,就是讓這些長者透過課程學習。他之前在大同醫院服務時曾開樂齡課程,其中最受歡迎的課程竟是「手機應用」,本來一個鐘頭的課上到兩小時,講者被這些長者包圍、爭相詢問手機程式如何操作,才知長者需求不僅僅是健康。

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表示,高醫是南台灣醫療重鎮,過去60多年來,培養很多傑出校友,除了這次與會的北榮副院長陳適安、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還有長庚醫院肝臟移植專家陳肇隆、整型外科權威魏福全,美國知名泌尿科呂福泰教授,還有國際知名藥學專家李國雄院士,都是高醫大傑出校友。

張育美期許高醫作為大健康科技領導者,每年舉辦台北論壇除了與全台灣菁英分享產學成果,也促進台灣、兩岸、國際交流。

高醫65論壇/侯明鋒:照顧厝邊長者是高醫使命

【聯合報/記者簡浩正╱即時報導】

高齡化時代未來,健康應走入社區和偏鄉。由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天成醫療體系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今共同舉辦第三屆「高醫台北論壇」。今年主題為大健康新經濟趨勢,邀請近20位知名講者,以TED式短講,分享最新的長照安居、AI醫療及健康新經濟進展。

包含衛福部長陳時中、高醫大校長鐘育志、高醫大附醫院長侯明鋒、金色年代長照法人董事長張育美、弘道基金會董事林依瑩等醫師與長照專家進行座談,分享最新的長照政策。

高醫大附醫院長侯明鋒,以「建構社區長照,照護零距離」進行演講。他表示在高齡化時代打造健康的未來,走入社區和偏鄉,照顧厝邊的長者,是高醫的精神和使命,每個分院都有因地制宜的照顧特色。例如旗下高雄大同醫院,將民族國中置教室修整為日間照顧中心,可容納120位長者,達到活化校園、老幼共學的理想;每天都有團體專程來參觀高醫發展日照中心的經驗,並帶動社區的經濟。

而旗下的小港醫院,則運用醫院的社福基金,四年前開始照顧山明社區的原住民長者,促成許多感人故事。像是原本住在違章建築的88歲原住民Vuvu奶奶,因感動於高醫在社區的耕耘,也願意搬到更安全健康的住所。高醫也帶領社區居民參加國際健康城市交流,促成日本專家團體來參訪,許多長者參加日本松本世界健康首都大會,激動地說是這輩子第一次出國,得到很大的滿足。

侯明鋒強調,除了醫院,家人更是重要,一定要觀察長輩的變化。他說自己家裡就有兩個超過90歲的爸媽,過去開刀後,子女每天早晚關心他、早晚打電話聊天;前陣子他發現爸媽忽然不打電話了,就警覺到恐有失智的可能,而及時介入協助。

高醫65論壇/陳時中:加強以照顧者為中心照護模式

【聯合報/記者簡浩正╱即時報導】

民眾最在乎的長照議題,政府聽到了。由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天成醫療體系與聯合報報健康事業部,今共同舉辦第三屆「高醫台北論壇」。今年主題為大健康新經濟趨勢,邀請近20位知名講者,以TED式短講,分享最新的長照安居、AI醫療及健康新經濟進展。

包含衛福部長陳時中、高醫大校長鐘育志、高醫大附醫院長侯明鋒、金色年代長照法人董事長張育美、弘道基金會董事林依瑩等醫師與長照專家進行與談,與會民眾踴躍。陳時中表示,長照應建立成一個希望工程,政府未來將加強以照顧者為中心照護模式,透過補助計畫實施等方式來落實政策。

論壇上午專家所談議題,包含長照創新、打造特色失智共照網、5G長照新商機、部落安老等討論。如鐘育志表示,資通訊電子產業關注醫療產業近年已成為趨勢。近年少子化讓照顧人口逐年減少,政府在2016年提出長照10年計畫如長照2.0,強調在地老化與創新;侯明鋒則說,長者的需要中生代或年輕人未必知道,高醫近年透過如樂齡大學等課程,關注於長照或社區老化,如「手機應用」課超受歡迎,才知長者需求不僅僅是健康。

與談討論時,現場則有民眾問到包括未來長照2.0的願景、失智者的照顧等問題。陳時中表示,政府補助型計畫雖無法每個都能成功,但過程中可發展創新,他認為民間力量無限大,透過補助計畫仍能成就相關事情。

陳時中說,目前長照三支箭,包含補助養護機構住民、身障機構補貼與日照補助、擴大外籍看護工家庭喘息服務等。如放寬喘息服務,去年開放實施後才用了611人,6100次,但考慮到照顧強度不一等需求,故將獨居、老老照顧等限制拿掉,期望增加使用人次;而在身障機構的收費上,政府會在有限財源內解決相關問題,並兼顧合理性,讓更需要的人感受到利多。

陳時中也說政府有另一隻未發的箭,未來為對所有社福長照機構有個五年計畫,即私立機構每床每一年補助兩萬元,公立機構則一萬,並藉補助來要求機構過往管理上、空間配置、超收等問題,使其逐年改善。

高醫65論壇/高醫應用智能醫療 成果豐富亮眼

【聯合報/記者邱宜君╱即時報導】

由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天成醫療體系與本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第三屆「高醫台北論壇」,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內科學教授郭昭呈現高醫體系全方位應用人工智能,成果亮眼。

郭昭宏表示,智慧醫療應用目的是提升醫療品質、增加整體利益、降低成本耗損、擴大服務使更多人受益。高醫是南台灣唯一醫學大學涵蓋醫學中心、區域與地區醫院的醫療體系,總床數2679床,每年門診將近340萬人次,住院71萬人日,體系員工近六千人,推行智能醫療需克服體系內部規模差異並進行架構整合,故成立「體系智能醫療推動小組」,統籌智能診斷輔助、智能環境,智能照護、大數據中心。

郭昭宏指出,高醫智能診斷輔助應用廣泛,例如導入健康存摺加上健康數據預測分之「勞工健檢導入E化管理」,以及在領藥批價等候區的「體感樂齡失智篩檢互動中心」,讓民眾體驗活動同時篩檢失智風險,並提供衛教說明並安排後續約診。智能環境則有「三高智慧健康走廊」,三高個案可穿戴裝置病騎乘體適能單車,以app記錄身體參數,作為運動處方的參考。智能照護則以「智慧血液透析病房」為代表,臨床效率顯著提升之餘,還有併發症風險評估系統,可以即時偵測並處理病情變化。

郭昭宏表示,民眾對於人工智能的認知正在改變,帶動生活型態、健康認知也改變,可預期未來也會有心理狀態評估的智能系統。郭昭宏預告,未來可能開創結合醫療、運動、營養三大面向之平台,與健身房或食材通路合作,民眾在合作廠商消費後在平台留下足跡,認真運動或吃得營養可以累積點數,進而折扣健檢費用作為回饋,也不排除與保險公司合作,以點數折抵保費。

日前獲頒智慧城市卓越貢獻獎的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程文俊表示,二十一世紀是人工智慧革命風起雲湧的時代,台灣在這股浪潮中沒有缺席。台灣擁有世界公認頂尖的科技人才和醫療水準,發展人工智慧可說是水到渠成,已廣泛應用於包括醫療等不同領域。透過大數據的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就像一雙眼睛,能看見人眼所看不見的事物。

程文俊以視網膜眼底鏡為例說,以前醫師觀察眼睛動脈的血管病變,是評估高血壓或糖尿病的嚴重程度,現在用人工智慧看,還能進一步看出其他健康現況。他預期人工智慧將為預防醫醫學帶來革命性改變,可以更早偵測並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目前長庚醫院已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目前大部分的計畫與影像判讀有關,病理判讀、腦波或心電圖等監測設備的判讀和預測,也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

程文俊表示,人工智能無法取代醫病之間人與人的溫暖,但醫病互動時間實在有限。透過資訊系統協助,可以幫助醫師更有效率的回應病人問題,也有助於醫病共享決策更順暢。

高醫65論壇/不婚、高齡、性功能障礙 帶動生殖商機

【聯合報/記者張益華、簡浩正╱即時報導】

不婚、高齡是很多婦女不孕的原因,卻也創造生殖商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陳鴻昇與天晟醫院院長蔡芳生,在高醫大健康新經濟趨勢論壇中以「生殖醫療的生機與商機」為題,指出生殖醫療是提高病人的懷孕率,替病人一圓生子夢,背後也潛藏至少上億商機。。

陳鴻昇說,高齡婦女由於卵巢功能衰退、卵子品質下降、婦科疾病增加、流產率提高和性生活頻率減少等,導致難以懷孕,延伸而來的不孕商機在於如何讓懷孕的成功率提高,包括試管嬰兒治療、精卵捐贈、冷凍卵子等都是熱門的生殖技術。

目前全台的生殖機構83家,數量不多,加上受限人工生殖法等相關規範,生殖中心的投資難度高,陳鴻昇說,想打造一家生殖中心需要龐大資金,至少兩、三千萬起跳,如同蓋房子,要有設備儀器、醫師、技術員和諮詢員,但光硬體設備強大仍不夠,關鍵是讓病人理解醫師會盡全力讓她懷孕,才能讓生殖中心長久經營。

不孕商機雖大,但競爭也日趨激烈,伴隨人口老化,生育人口減少;大陸生殖中心增加,技術日漸成熟,很多人跑去大陸生殖中心治療,影響台灣的生殖醫療產業。

除了女性不孕問題,天晟醫院院長蔡芳生也從男性角度談性事需求,據國外統計,全球性福產業(Sexual Wellness)每年以7%成長,市值在2024年將達390億美金;其中以男性最常見的性功能障礙早洩來說,治療市場就有30億美金。

蔡芳生說,性福產業的亮點多、商機大,許多國外廠商都來台設點,透過減少攝護腺肥大、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降低性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加上醫材品質改進、製藥工業進展、量身訂做需求等,增加民眾對性事就醫或治療的意願。

據臨床統計,男性對性功能不滿意的比率,40歲以下有25%40歲以上有40%70歲以上更高達70%,但其中只有15%的男性會尋求專業協助,而服用性治療藥物者,50%的人感覺效果遞減,而在兩年後停藥。

蔡芳生說,性功能障礙會造成家庭與社會危機,據國外2013年期刊資料,男性的性功能障礙是導致另一半性功能障礙的危險因子,除了影響性慾、高潮、滿意度與性交疼痛等外,更可能導致分居或離婚。因此他建議,醫院應結合泌尿、心血管醫師團隊等成立全方位性福門診,以一站式服務提供男士諮詢與檢測,造福更多病友。

如何再創醫療商機?陳鴻昇也建議,目前台灣尚未開放代理孕母、姐妹之間無法捐贈卵子、同婚者也無法接受生殖技術,法規有待調整;另外提升手術成功率,吸引國際病人,才能再開創國際醫療市場。

高醫65論壇/科技帶動醫療變革 迎接新產業生態系

【聯合報/記者邱宜君、張益華、簡浩正╱即時報導】

由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天成醫療體系與本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第三屆「高醫台北論壇」,今年主題為大健康新經濟趨勢。下午場次「健康新經濟,醫療新商模」邀請多位醫、學、業界專家與談,勾勒出跨領域和跨國的新產業生態系。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援引PwC全球聯盟組織《2030 未來醫療調查》指出,2030年全球醫護人力短缺,傳統醫療支出型態面臨變革,預計在精準檢測、數位醫療、預防保健增為3.65倍,此外即便人均醫療支出減少24%,其中精準檢測、數位醫療、預防保健的比例卻增為2.12倍。

這趨勢與數位科技為醫療產業帶來的變革有關,必然影響到台灣未來健保資源配置的思維。她預言未來醫療產業的新商業模型,將是以個人為中心,以數據為導向,高度跨界與創新,產品和付費的型態都會改變,浮現新產業生態系。

曾惠瑾提醒,健康產業的思考範圍不能只有醫院,許多醫師認為自己的天職是救人,對於談論「新商模」感到不自在。她鼓勵大家換個角度思考,其實新商模並未偏離醫療本質,其核心目的和價值,仍在幫助醫師更精準幫助病人、病人得到更好的照顧。

藍濤亞洲有限公司總裁黃齊元表示,結合AI與大數據的「智慧醫療」是全球趨勢,AI領域不僅應用在醫院裡,改變醫療人員的工作方式,也可以提供民眾更精準的醫療服務。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生技醫療企業,認為AI有改變企業營運的潛力,但三成企業卻沒有任何與AI相關的計畫,他表示,顯示AI仍在發展階段,但未來潛力無窮。

黃齊元具有豐富的創投經驗,相當看好智慧醫療前景,尤其大健康生態系是全球投資人聚焦的投資區域,台灣其實有很多物聯網人才,吸引國外企業投資,不過一流的生技人才,多從事醫師、電子業和理工科,創投跟資本市場的規模仍不夠大,需要更多支持才能成功。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明國表示,醫療包含在健康大產業裡,涵括如生技、工程、財經、資訊AI等領域,是跨領域的合作產業,對醫療有所助益。如生技產業中的基因檢測、健康食品等營養品;工程財經中的機械手臂、醫療輔具、保險甚至長照規劃等。

而在資訊AI部份,台灣擁有很多精密產業包含鴻海、上銀等,這些企業也看到醫療市場,推出如生醫、樂活養生、醫療機器人等,跟進大健康產業趨勢。黃明國說,資訊AI產業目前已發展出遠距照護、醫療、智能診斷等技術與醫院構連,未來發展與產值不可限量。

除了跨領域,跨國也是必然。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全球觀光醫療已快速成長,2013年全球產值近八百億美元。為促進病患、醫護人員、醫療行為、資金的流動,日韓模式是運用醫療轉介公司,韓國也擅於透過娛樂產業吸引病患。台灣模式與日韓不同,因醫院已有良好品牌及聲譽、網路發達,且具語言優勢,國際病患大都能自行聯繫醫院,醫院也各有創新模式。

洪子仁說,有些人批評國際醫療是醫療機構不務正業,其實國際醫療就像羅賓漢,在完善本國人健康照護的前提下,用來自富人的醫療收入投注於援助弱勢族群的醫療照護。以新光經營帛琉國際醫療模式為例,2013年起陸續建立住院及門診、健檢的跨國轉診以來,目前一年貢獻醫療收入達五千萬以上,新光醫院也透過捐助醫療設備及建設、捐助兒童健康飲食等方式回饋帛琉。2018年衛福部「新南向一國一中心計畫」也選中新光醫院負責緬甸國際醫療,肯定新光醫療外交軟實力。

與談討論時,立法委員曾銘宗表示,台灣需要長照者約80萬人,一年約1200億元,用現行稅收制難以支撐,未來勢必會仿效日韓等國家,走向保險制。在轉換制度過程中,民眾自行買保險部分,可以考慮年金、醫療險、長照險等,避免長照後的龐大費用。不過,目前很多長照相關行業難以進入市場營利,他建議第一法令應鬆綁,讓健康企業產業化,第二開拓國際市場,旅客進來台灣,產業才能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