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屆醫療奉獻獎/校友囊括6獎項 高雄醫大大贏家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即時報導】

29屆醫療奉獻獎今落幕,醫奉獎頒給8座個人獎、特殊貢獻獎及團體獎各1座,高雄醫學大學校友囊括6個獎項,成今年醫奉獎的大贏家。高雄醫學大學對此也發表說明表示「與有榮焉」,感謝得獎者長期守護國人健康。

醫療奉獻獎今年競爭激烈,33件個人獎參選,特殊貢獻獎3件、團體奉獻獎18件競爭,最後選出8件,其中6位得主全是高醫大校友。包含余幸司教授、尹莘玲醫師、郭成興醫師、陳持平醫師、林炫沛醫師及陳宏基醫師等。

余幸司教授為高雄醫大醫學系第13屆學生,過去南部砷中毒,即烏腳病流行,余幸司在防治與照護上不遺餘力,讓高醫成為因烏腳病致多處皮膚癌化病患的最後堡壘。之後美容醫學興起,余幸司仍專注於棘手的皮膚病研究,尤其是白斑的機轉與治療,首創低能量雷射對於黑色素細胞之再生療法,救治這群皮膚涇渭分明的病人。

他將科技應用在皮膚科診療上,2015年國內登革熱疫情飆升,他接任國家衛生研究院代理院長,成立國家級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導入新科技防疫,成功殲滅登革熱病媒蚊,成為新南向國家取經的對象。他積極培育蚊媒防疫及皮膚科學人才,曾獲國際皮膚科學會聯盟頒發終身成就獎。

目前擔任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病理部法醫病理科主任的尹莘玲醫師,是國內首位女法醫,相驗過4千具遺體,她總是發揮柯南精神,透過司法解剖,替死者伸冤外,更以法醫身分率先投入兒虐驗傷,替幼童找出受虐答 案。她自製的「傢私」,包括矽膠黏土、L型驗傷尺、多波域光源儀等都能讓她辨識舊傷新痕,剝繭抽絲,查明真相。

2014年高醫成立全國第一家兒童少年驗傷醫療整合中心,整合小兒、婦產、急診等182室等單位,尹莘玲醫師用科學方法揪出施虐原因,讓兒童不再繼續淪為家暴、性侵或虐待的受害者,期許自己成為兒虐終結者,建立「無虐家園」。


29屆醫療奉獻獎/罕病偏鄉兒虐仍有光 得主是孩子守護神

【聯合報/記者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

29屆醫療奉獻獎今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許多得主都致力於為孩童發聲,他們讓幽暗的偏鄉接生環境、罕病、兒虐孩童,甚至為無聲胎兒發聲,注入希望之光,成為光亮的所在,也是「孩子的守護神」,在醫療或教育現場付出,令人感佩。

副總統陳建仁致詞時說,台灣醫療體系今年再度閃耀國際,在89個國家「健康照護指標」進行評比,台灣取得世界第一。這項佳績歸功於第一線的醫療、公衛人員。

陳建仁說,他們就像在幽暗中綻放光芒的燈塔,讓偏鄉、罕病、弱勢家庭看到希望之光,展現追求理想,透過努力,看到自己的社會責任的台灣價值,「感謝你們,有你們真好。」

29年前,醫療奉獻獎推手、現任監察院院長張博雅與黃明和醫師等人認為,很多山地離島醫護人員救人無數,但政府卻未曾表達感謝,因此催生醫療奉獻獎。張博雅表示,為人道服務、生命,醫護人員將愛充滿整個台灣,也送到世界各個需要我們的地方,讓台灣的醫學成就揚名世界、發揚光大。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說,每次出席醫奉獎,心中總有滿滿幸福感,因為看到這麼多醫療人員願意在每個角落努力奉獻,發光發亮幫助社會,每名醫療奉獻獎得主,都讓年輕人心裡充滿仰慕,更是學習效仿的模範, 未來有一天,會出現受他們影響的年輕人,將這樣的奉獻精神傳承下去。

陳時中更笑稱,自己也想得醫奉獎,但回首過去做過的事,大概來不及,可能要年輕十歲再努力才又機會得獎。但他看向今年92歲的個人獎得主連文彬醫師,至今仍在第一線服務,「我今年才65歲,還有20多年努力,搞不好真的有機會。」

29屆醫療奉獻獎的獎項包括8名個人獎、1名特殊貢獻獎1名、1名團體奉獻獎。個人獎得獎人是連文彬醫師、郭成興醫師、林炫沛醫師、陳持平醫師、杜元坤醫師、尹莘玲醫師、陳宏基醫師、簡志成醫師;特殊醫療貢獻獎得獎人為余幸司教授;團體獎得獎團體為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原鄉工作團隊。


29屆醫療奉獻獎/李登輝「御醫」 憂研究型醫師斷層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第廿九屆醫療奉獻獎今頒獎,總統蔡英文昨接見得主,盼透過醫奉獎拋磚引玉。曾為李前總統登輝「御醫」的台大內科名譽教授連文彬為獲獎人之一,昨特別感謝李登輝設置健保,大幅改善國人就醫權利,兩人過往嫌隙似乎已逐漸冰釋,他也為了年輕研究型醫師斷層向總統請命,盼培養下個台灣諾貝爾獎得主。

陳宏基 掛心罕病治療

同為獲獎人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院長陳宏基提到,醫學是承先啟後的工作,學生加入參與手術,傳承過去實作經驗,是未來須做的事。馬偕紀念醫院罕見疾病中心主任林炫沛催生罕病基金會、篩檢等,同獲醫療奉獻獎,他提到罕病治療已有十年斷層,醫療須傳承,才能代代相傳。

許多獲獎醫師談到台灣醫療,皆讚頌健保制度幫助太多人,已獲十三座醫奉獎的屏東基督教醫院,獲醫奉團體獎,院長余廣亮說,透過衛福部IDS計畫,讓平地醫師能上山看診,若沒該計畫,永遠不曉得偏鄉居民需求。

簡至成 背氧氣筒行醫

自稱不務正業牙醫師的開業牙醫師簡至成,每周僅開四診,其餘時間皆在原鄉或海外義診,每次都得背著卅、四十公斤的器具、氧氣筒,看見沒電梯公寓,皆會笑稱「爬上樓後自己得先吸氧氣」。

杜元坤 盼台灣無癱瘓

發明許多刀法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說,在健保制度下,病患都能享有創新醫術的治療,他的人生宗旨是「台灣無癱瘓、台灣站起來」,相信奉獻獎得主,永遠都願割掉自己時間,奉獻給有需要的人。

卅九歲到台東服務的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任郭成興,過去十年,台東近三成新生兒都由他接生。

尹莘玲 為受虐兒祈禱

高雄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法醫病理科主任尹莘玲,當法醫時看見太多受虐兒死亡,告訴自己回到醫療第一線,一定要幫助受虐兒逃離死亡,她說「未來見一個救一個,盼台灣別再有受虐兒」

余幸司 獲特殊貢獻獎

獲特殊貢獻獎的高醫大講座教授余幸司說,獲獎後,等於重新回顧四十多年來於醫療路上的總整理,台灣無論是醫療院所的基礎建設、長照等,都讓鄰國欽羨,盼未來台灣在醫療路上能有精準戰略。


29屆醫療奉獻獎/陳建仁副總統出席 讚獲獎者如幽暗中燈塔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6日電】

陳建仁副總統今天出席醫療奉獻獎頒獎典禮時表示,台灣醫療能有如此成就,醫藥衛生人員功不可沒,每一名獲獎者都像是幽暗中綻放光明的燈塔,盼鼓勵醫界新生代深入偏鄉服務。

29屆醫療奉獻獎今天登場,衛福部長陳時中致詞時表示,醫療奉獻獎自29年前正式開啟後,點亮醫界之光、台灣之光,也讓台灣人知道社會中有這麼多人願意奉獻一己之力,在台灣各個角落發光發亮,默默幫助社會。

副總統陳建仁致詞時表示,國際商業雜誌(CEOWORLD)日前評估全國89國家醫療照護體系,台灣在嚴謹評比當中榮獲全球第一名,之所以有這樣的成果,除了感謝衛福部,也仰賴台灣醫藥、公共衛生人員貢獻與辛勞。

陳副總統指出,每名獲獎者背後都是一篇感動人心的生命故事,也反映自由、多元、開放的台灣價值,每個人都能追求自己的理想,醫護人員無私的愛心、專業、堅持以及視病猶親的精神,都是幽暗中綻放光明的燈塔,帶給偏鄉社會弱勢需要的幫助,也從他們的需求中看到自己的責任,為社會注入一股股清流。

陳副總統說,這次獲得個人奉獻獎的8名得獎者當中,高齡92歲的連文彬可說是大家的老師,民國44年開始在台大醫院服務,88年退休後仍持續服務患者,至今執業長達65年,長期投入心臟領域研究,也幫助邦交國發展心臟疾病醫療。

同樣獲得個人奉獻獎的醫師余幸司也是陳副總統的老朋友,陳副總統說,余幸司運用新科技防治登革熱,也與越南巴斯德研究所合作,連結東南亞蚊媒傳染病防疫網路,成功降低台灣登革熱病例。

此外,獲得醫療奉獻獎團體獎的屏東基督教原鄉團隊,46年就開始到山區部落義診,一個背包背了30幾公斤上山義診,相當不容易,後來更開闢原住民特殊門診、營造友善社區等,值得欽佩。

陳副總統說,每個獲獎人都是傳奇,不僅代表得獎人救世濟民的偉大事蹟、胸懷,也希望影響醫界的新生代,願意深入到台灣每個角落,為偏鄉民眾、注入新的生命與光明。


29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余幸司:科技預防是未來趨勢

【聯合報/記者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

29屆醫療奉獻獎今頒獎,今年的特殊醫療貢獻獎得主是高雄醫學大學講座教授、74歲的余幸司,今天從27屆特殊醫療貢獻獎得主李伯璋醫師手中接獲獎盃。他說,科技預防就是醫療未來趨勢,自己還能再繼續前行一陣子,期許更多人投身其中、一起努力。

致詞時,余幸司表示,醫學生時代的三名恩師都是醫奉獎得主,感恩有好的老師的帶領及好的團隊的支持,他才有機會走到今天,這個殊榮不是他,是大家的功勞。

余幸司說,恩師的功績是建立在一步一腳印上,但他發現科技可以幫忙預測預防做到更多事,結合工業4.0的觀念和醫學知識,成就工業5.0,他不僅大膽預測,結合科技的預測空汙、登革熱及高齡化下,讓高齡者維持健康,科技預防就是醫療未來趨勢,以台灣的電子科技能力及醫療實力,一定可以做到。

余幸司將科技應用在皮膚科診療上,2015年登革熱疫情嚴重,他接任國衛院代理院長,導入「科技防疫」,成功扭轉全台四萬多例本土個案的慘況,成東南亞各國取經對象。

余幸司1975年赴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讀博士,在日本花一年半取得專科醫師執照,邊看診、邊進修研究,是該科唯一台灣醫師,他發現許多皮膚疾病,與系統性疾病關連大,堅信「教科書上沒有的,病人身體會告訴你;書是死的,病人才是活的醫學!」

1989年余幸司得知中醫用低能量雷射止痛,他也引進皮膚科,2003年,余幸司首創以低能量紅色雷射光(後改用LED紅光)治療白斑,打破國際長期用中波長紫外光照射治療方式,不僅安全、價格低廉,病灶周圍皮膚也不會因照射而變黑,成為健保白斑治療給付項目。

余幸司2014年轉往國衛院,當時登革熱疫情嚴重,他提出「科技防疫」,任內包括補蚊網及無人載具監測、地理資訊系統(GIS)顯示及預測疫情分布、即時病媒蚊警告系統、手機防疫APP等陸續上線,讓登革熱防疫人員的科技配備大幅升級,隔年登革熱案例從全台4萬多例降至7百多例。


29屆醫療奉獻獎/接收國際拋棄患者 陳宏基無私給重生機會

【聯合報/記者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

29屆醫療奉獻獎今頒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院長陳宏基是今年個人獎得主,從醫43年的他,投入困難重建手術,研發「以腸道做為發聲器」,改變下咽癌患者命運,保有失進食、發聲功能,更接收被各國醫院拋棄患者,給予重生機會,但他只是謙虛地說,這是整個團隊的榮耀。

15年來,陳宏基培訓醫師、傾囊相授,把觸角擴及國際醫療人道救援,讓秘魯、越南、緬甸等地弱勢多重畸形患者重獲新生,慈善醫療是普世價值,他的努力讓國旗在秘魯國會殿堂飄揚。

陳宏基說,9年前,中國附醫國際醫療中心接下的首例,是當時56歲秘魯婦人拉薩多,她接受美籍醫師醫治,仍束手無策,轉介台灣,拉薩多康復回國後,美國、秘魯等30個國家爭相報導。

陳宏基去年獲外交之友貢獻獎,外交部拍WHA世界衛生大會宣傳影片「阿巒的作文課」,翻譯成7國語言,獲得近千萬人次點閱率。今天在頒獎典禮,許多外國代表也現身頒獎典禮祝賀陳宏基。

不僅心繫台灣患者,陳宏基也將那些跑遍世界各國醫院、被拋棄的患者放在心上,他說,曾有一名海外患者被世界各地醫院宣判只剩兩年生命,但他接受了他,很開心他不僅存活,更步入婚姻,患者曾告訴他,有兩個生日,一個是原本的生日,另一個就是走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日子。


29屆醫療奉獻獎/「不存在孩子」發言人 陳持平:幸好堅持

【聯合報/記者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

29屆醫療奉獻獎今頒獎,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持平是今年個人獎得主,他在頒獎典禮上表示,一份胎兒異常的報告,對爸媽的是無比壓力,淚流滿面的夫妻無疑是弱勢,但連爸媽都放棄胎兒,是弱勢中的弱勢,沒人願意替其說話,我願意盡全力檢查,證明他們是可以來到世界上的。

陳持平在馬偕醫院38年,賭上生命及信譽,為健康胎兒找到證明,讓原本因誤解被放棄的生命,得以誕生。他把這些經驗寫成論文,建立新的標準流程,被收錄在經典醫學教科書,成為無聲胎兒的保護傘。

在國健署委託下,他投入十年時間,為台灣「遺傳性及罕見疾病檢驗機構」建立資格審查、品質提升的模式和標準。現在產前遺傳檢驗,已有基因定序、基因晶片等技術,但在2030年前,透過羊膜穿刺取羊水細胞進行培養和檢測,是當時最準確的技術,胎兒是否異常,就看這一關。

別的醫師認為應該打掉的孩子,陳持平透過不一樣的檢驗方式,以沒有培養過的羊水,發現胎兒其實沒有異狀,他手拿獎牌、堅定地說,連爸媽都放棄胎兒,是弱勢中的弱勢,沒有人替胎兒說話,是弱勢中的弱勢。

在緊張的醫病關係 ,如果孩子生下來真的有問題,陳持平一定會背上各種訴訟和父母的怨恨,但陳持平仍願意替胎兒說話,盡全力檢查,證明胎兒可以來到世界上。

陳持平眼中有光地說,當他抱著當初自己認為可以留下的孩子,是那麼漂亮、健康,父母也激動地告訴他,寶寶要是沒有沒遇到陳持平,就只是個「不存在的孩子」,看著懷中「不存在的孩子」,他告訴自己,「還好我堅持。」


29屆醫療奉獻獎/台東的土會黏人 當地三成嬰郭成興接生

【聯合報/記者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

29屆醫療奉獻獎今頒獎,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郭成興是今年個人獎得主。他在頒獎典禮上表示,台東的土會黏人,謙虛認為台東有更好的醫師,他只是在喜歡的地方做喜歡的事。他想告訴年輕人,人生不一定要追求最高科技,「找到個需要你的地方好好做,就是對台灣最大奉獻」。

台東是台灣本島婦產科醫師最少的縣市,全縣婦產科醫師僅18人,占全國婦產科醫師0.7%。郭成興從就讀醫學院起,就許下偏鄉服務的心願,但最後讓他義無反顧到台東,是已經過世的父親。當時他猶豫是否應留在台北、宜蘭工作時,父親告訴他,「哪裡最需要你,那就去吧。」

他說,東基婦產科有兩位醫師,看診、超音波檢查、開刀都得自己來,還必須隨時on call接生。一個晚上被叫回醫院六次,常一天只睡2小時。五年前創下單月接生78個小孩的紀錄,但隔月健康檢查就發現因工作壓力過大、心血管狹窄,45歲就累到心臟裝三支支架。

頒獎典禮上,親友團衝上舞台,替郭成興配戴上排灣族、阿美族中,象徵「勇士」的配件,甚至破例為他戴上頭目才能配戴的頭飾。他感動地說,「叫我怎麼能不愛他們 」。

台東三成嬰兒都由郭成興接生,他在台東紅到在書店看書,有人來合照,甚至在賣場買內褲,突然有民眾和他搭話,「郭醫師,你穿這牌牌子呀!

郭成興總把「台東是每天最早照到陽光的地方,應該叫前山而非後山。」這句話掛在嘴邊。他認為,台東,甚至是東基有更好更用心的醫師。他獲獎最大的意義,是希望激勵年輕婦產科醫師到台東貢獻所長,為偏鄉醫療盡心力。


29屆醫療奉獻獎/罕見疾病拓荒者林炫沛得獎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

29屆醫療奉獻獎頒獎今天下午舉行,副總統陳建仁、衛福部長陳時中等人與會。致力於推動罕病醫療,包括罕病基金會成立、罕病立法、促成新生兒篩檢的林炫沛醫師是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由厚生會創會會長黃明和親自頒獎。

70年代,兒科醫師開業可以賺大錢,林炫沛卻投入未知、發展最不成熟的兒童遺傳科,甚至遠赴人類遺傳學殿堂的美國學習。

當時的台灣幾乎都用宗教輪迴的眼光審視罕見疾病,彷彿得到罕病就是一種詛咒。彼時還是住院醫師的林炫沛因為在診間看到唐氏兒等先天病兒和家屬的淚水,因此投入了罕病治療和研究的行列。

林炫沛深信罕病除了被動醫治,更要主動預防。自美返台後,陸續成立兩個遺傳相關兼具臨床服務及研究教學實驗室,促成罕見疾病預防工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新生兒篩檢,在症狀發生前先確診是否罹罕病,發病前介入治療,提升治療效果,效能堪稱亞洲第一。

除了投入罕病治療和研究的行列,林炫沛也替罕病兒童爭權至少20年,2000年立院終於三讀敲定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台灣成為全世界第五個立法保障,罕病者用藥和生存權的國家。

林炫沛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罕見疾病的孩子上,今天在頒獎典禮林炫沛現場擁抱太太,感謝太太和家庭的支持。當主持人問到林太太心中的林炫沛醫師是什麼樣子?林太太在台上笑著表示:「不負責任的爸爸,但是個非常負責任的醫師。」林炫沛得獎時表示,當時被「leave no one behind」這句話打中,他說罕見疾病不是一個詛咒,現在台灣有非常好的遺傳諮詢和醫療技術可以幫助這些人。他也強調,罕病不是一條簡單的路,非常感謝一路有好夥伴的陪伴和幫助,才能一起推動罕病的治療和預防。


29屆醫療奉獻獎/尹莘玲受獎 為受虐兒發聲的「俠女」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

29屆醫療奉獻獎頒獎今天下午舉行,國內首位女法醫尹莘玲榮獲個人醫療奉獻獎。人稱「兒虐終結者的」尹莘玲,在她33年醫師生涯中,有13從事法醫工作,並在台灣首創驗傷醫療服務,把鑑識技巧運用到兒虐驗傷。

尹莘玲在醫學領域,選擇這條較少人走的路,抱持的是「想救人」的醫者心,她透過司法解剖,從死者身上找答案,並以法醫領域第一人投入兒虐驗傷。她說:「意外與兒虐,誤判可能剝奪孩子活命機會,也可能毀了一個家。」

尹莘玲曾放棄醫院高薪到屏東地檢署擔任專任法醫。直到法醫師法通過後,各醫院須設置法醫部門,2009年尹莘玲回鍋高醫,2014年成立「高雄市兒童少年驗傷醫療整合中心」,透過各科會診,提出完整鑑定報告。成立至今,每年平均接獲20幾件重大兒虐驗傷案,共31件送地檢署。

為讓人有能力辨識「兒虐傷」,尹莘玲更製作出整組「傢私」,包括各式皮膚外傷的矽膠或黏土模型、可以從傷口顏色判斷受虐時間的L形驗傷尺等。今年5月出版的「兒虐研判實務手冊」,也整理出尹莘玲多年來為受虐兒驗傷,常見的16種傷痕;尹莘玲更全台演講上百場,希望輔導更多第一線人員投入。

尹莘玲受獎時表示,自己以一個媽媽心情看到這些受虐兒,心情是很難過的,因此希望從最初學校通報孩子有傷開始,就能依據科學鑑定方式及早介入,「見一個救一個」。她感性地說,一路走來最感謝「被稱為老公」的陳偉熹醫師,不論是選擇法醫乃至後來投入兒虐領域。陳偉熹醫師被主持人邀上台時說,「太太就像前面攝影機的光一樣亮」,非常以為榮。


醫奉獎 高醫最大贏家

【台灣新生報/記者何弘斌高雄報導】

第二十九屆醫療奉獻獎日前舉行頒獎典禮,共頒發個人獎八名、特殊貢獻獎及團體獎各一名,高雄醫學大學校友及教職員囊括六個獎,為最大贏家。

今年共有個人醫療奉獻獎三十三件、特殊醫療貢獻獎三件及團體醫療奉獻獎十八件參選,經評選出個人獎八名、特殊貢獻獎一名、團體獎一名。個人獎得主分別為連文彬醫師、陳宏基醫師、杜元坤醫師、郭成興醫師、陳持平醫師、尹莘玲醫師、林炫沛醫師、簡志成醫師;特殊醫療貢獻獎得主為余幸司教授;團體貢獻獎為屏東基督教醫院原鄉工作團隊。其中余幸司教授、尹莘玲醫師、郭成興醫師、陳持平醫師、林炫沛醫師、陳宏基醫師等六人都是高醫校友或教職員。

余幸司教授是醫學系第十三屆,畢業後進入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服務,曾任皮膚科主任、高醫大校長及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兩屆理事長等要職,現為高雄醫學大學講座教授、皮膚科顧問醫師。其臨床診療及醫學研究享譽國際,發表國內外及SCI學術論文超過二百七十篇。

過去南部砷中毒(烏腳病)流行,余幸司在防治與照護上不遺餘力,讓高醫成為因烏腳病致多處皮膚癌化病患的最後堡壘;之後美容醫學興起,余幸司仍專注於棘手的皮膚病研究,尤其是白斑的機轉與治療,首創低能量雷射對於黑色素細胞之再生療法,救治這群皮膚涇渭分明的病人。

余幸司將科技應用在皮膚科診療上,二○一五年國內登革熱疫情飆升,他接任國家衛生研究院代理院長,成立國家級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導入新科技防疫,成功殲滅登革熱病媒蚊,成為新南向國家取經的對象。他積極培育蚊媒防疫及皮膚科學人才,曾獲國際皮膚科學會聯盟頒發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