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多益獎學金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 15隊青年志工用小小力量改變世界

【中央通訊社/綜合報導】

  第六屆多益獎學金計劃18日舉行「2015年多益獎學金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來自17所學校、200多位高中、大學生組成的15組多益獎學金計劃得獎團隊,包含高中職組4隊、大專院校組10隊、綜合組1隊,每個團隊各獲得新臺幣十萬元獎金。各團隊今日也舉行小型展覽會,分享他們在各國或地區的公益活動感想及成果表現。

  多益獎學金計劃鼓勵臺灣青年運用國際溝通力、社群組織力、創意企劃力推動關懷全球、關懷臺灣的公益計畫;在過去幾個月這群年輕學子不但足跡遍布海內外,公益服務內容也相當多元,包括單車環島募款建醫院、赴非洲坦尚尼亞教孩童使用電腦、用烏克麗麗或微電影帶領偏鄉學童打開眼界等等。極具創意且關懷社會的公益計畫,相當符合今年的核心精神「改變世界,從心點子出發」。

  ETS臺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董事長邵作俊表示,現在年輕人大多沉迷於手遊、網路,他很驚訝還是有一群學生能夠策畫出這麼多形形色色的公益計畫,有關懷人的醫療照護、關懷物的單車回收再利用、關懷大自然的環境保育等等;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執行力」,能夠克服許多現實環境的考驗,完成公益計畫。他也勉勵這群年輕人不要忘記對公益的熱忱,持續關懷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甚至是國際上的弱勢族群和社會議題。

  「有時候伸出援手的人,甚至能從付出中,獲得更多收穫。」第三部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評審召集人江明修感謝ETS透過多益獎學金鼓勵年輕學子及早踏入社會、關心社會及回饋社會。他更說「你們是東方的佐克柏,是年輕人做公益的楷模。」

大學生做公益 增加職場軟實力

  對於學生們在課業繁忙之餘還能主動參與公益活動,投入自身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他人,得獎團隊所屬的學校師長今天也一同參與這場盛會分享團隊的成果,是團員們最有力的後盾。東華大學副校長鄭嘉良和臺灣科技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長歐昱辰也鼓勵青年學子藉由公益服務回饋社會,幫助他人、看見自己真正的價值。高雄市中正高中學務處主任張彥宇肯定學生主動為他人服務、為公益付出,不僅創造了寶貴的服務經驗,也能得到不同於學業方面的成長。

  由國防醫學院醫學、牙醫、護理三系的學生組成的「突變的魯蛇」,因有感於臺灣的教育和醫療資源嚴重分配不均,他們透過單車環島方式為籌建南迴醫院募款,同時在沿途的偏鄉小學辦育樂營。短短兩周,一共服務了三所小學,並募得新臺幣八萬元。環島途中他們也特地拜訪致力改善偏鄉醫療環境的徐超斌及巴德雄醫師,並將一路行經偏鄉的所見所聞製作成紀錄片。

  雖然他們在出發前做足了訓練與準備,但在環島途中還是遇到各種危機,像是爆胎、體力不支、騎車時零件突然飛出來等等,但團員認為這些突發狀況是在考驗他們。高雄醫學大學學務處副學務長陳朝政及輔仁大學服務學習中心主任潘榮吉都認為,公益服務的過程就是進入職場的前哨站,充分準備、隨機應變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面對危機處理時才能臨危不亂。

公益服務非一時興起 延續性更重要

  「2015國立清華大學坦尚尼亞教育志工團」於2008年成立,今年由11位來自不同科系、不同專長的學生,帶著100台募集到的電腦前往坦尚尼亞,進行為期42天的服務計畫。他們走訪了坦尚尼亞七個地區、十多所學校,替六所學校建立電腦教室,並為當地師生開設不同程度的電腦課程,培養其電腦自學的能力。

  除了服務新學校之外,團隊延續歷屆志工團的成果,回訪過去幾年服務過的學校,檢視其電腦教室的狀況,協助維修故障電腦、評估未來需求等等;另外也積極尋訪有意願的新合作學校,希望進一步改善當地的資訊教育環境。回國後他們將服務過程中的點滴紀錄出版成攝影日誌,和眾人分享成果並招募新成員,讓他們的服務計畫能夠延續下去。

  小學廁所沒有沖水馬桶、電燈年久失修學童要摸黑上廁所、沒有準時的下課鐘聲……,這些都是一群居住在泰國北部的泰北孤軍後裔的生活現況,也是「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2015愛與交流」今年在泰北的服務計畫主要改善項目。

  原先團隊在臺灣設計了一個初步的機械式自動鐘,但到了泰北當地因為設備的問題無法實行,但團隊不因此放棄,藉由另一所學校校長引薦,找了一位技師架設電子鐘,從此學童不需再以沉重的鋼筋與生鏽的輪胎鋼圈擊出下課鐘聲。另外,團員們購買磁磚、屋瓦、燈管等用品,在當地技師的協助下,第一次攪拌水泥、第一次砌牆、第一次架設燈具……,團員在實際親手操作的過程中體認自己的不足,學到課本以外的事物,就是公益服務的最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