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鏡手術 治療運動傷害

【臺灣時報/記者黃福鎮/高雄報導】

  「台灣之光」王建民因肩膀傷勢影響表現,洋基隊因此不願和他續約,讓他成為自由球員。但王建民接受肩關節鏡手術治療後,復健狀況良好,目前繼續重返球場找回過去的威力。這個例子反映出來關節鏡手術的盛行以及術後復健的進步,讓菁英選手可以重回職業比賽。近年來,隨運動醫學與運動科學的發展,關節鏡手術已然成為治療運動傷害的一大利。

  高醫大骨科學教授兼運動醫學科主任周伯禧表示,大部分運動傷害的成因都和姿勢、運動技巧不良或運動過度有關。因此經由運動醫學與運動科學專家的合作,使用高速攝影機持續可對菁英及職業棒球投手進行運動分析,並針對可能的傷害危險因子進行研究與追蹤。當發現投手在投完一百顆快速直球後(模擬疲勞的情況下),肩、肘關節所承受受的力量都明顯增加,而衰退的肌肉力量需要至少三天的休息才能恢復;這也進一步確認疲勞或過度負荷可能增加運動傷害的機會,另針對職棒投手的運動分析,發現投擲曲球會明顯增加肘關節內側韌帶的負荷並可能增加運動傷害的機會。

  周伯禧主任表示,運動傷害往往造成人體關節受損產生疼痛,患者甚至無法繼續進行運動。因人體關節內部有許多構造是無法在X光片上顯示,因此運用關節鏡可迅速正確的診斷關節疾病。關節鏡手術是一種微創內視鏡手術,主要是運用一個直徑三公厘的內視鏡,在關節處開二個約五公厘大小的傷口,直接觀察關節腔修補或重建治療。手術時會接上電視攝影機,將手術過程顯示在電視螢光幕上,以利醫師手術,可接受關節鏡手術部位如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等。

  他說,關節鏡手術透過微創的傷口來減少術後傷痛、縮短住院天數、並避免週遭軟組織的破壞,來幫助選手與民眾早日回到運動場。經由膝關節鏡輔助下的前十韌帶重建手術及半月軟骨手術,成功地幫助選手重返國內SBL及國際籃球競賽。透過肩關節鏡輔助下的關節唇修補手術,受傷的棒球及體操選手才有機會重返體育競賽。

  另外,透過骨軟骨移植手術可以來幫助肘、踝、或膝關節軟骨損傷的選手重回運動場。對於足底肌膜炎、髕下腱炎、網球肘、鈣化性肌腱炎,也可以使用震波治療,促進微血管的新生,讓缺氧、退化的組織可以恢復血液供給,進而減輕疼痛症狀並幫助傷害組織修復的效果。而臨床的研究證實,其治療效果可達到七成。

1050511關節鏡手術 治療運動傷害臺灣時報

臺灣時報刊登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