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照護病人、關懷生命 是醫師的天職

【民報/王國照高雄醫學大學前校長、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前骨科學教授暨骨科主任)】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人都不能按時吃晚餐。

  父親是小兒科醫師,有時碰到父母陪放學後的小朋友前來看病,或是臨時由著急的父母帶著小朋友登門急診,他就擱下手中的工作,悉心地幫小病人診治。當然,我們家人也就跟著父親的不規則步調吃晚餐。

  不但白天忙,甚至三更半夜病患的家人來敲門,父親總是很快地著裝,提起醫療包趕著往診(おうしん)。他無時不刻的關心和照顧病患,無形中建立了醫病之間的互信,深得病家的敬重。

  我年輕時懵懂無知,以為父親是以高超的醫術,和親切的態度而受到病患敬重和信賴。及至年紀稍長,才曉得不只是他對病人的診治全力以赴,而且遇到病家負擔不起醫藥費時,父親也毫不考慮的給予診治投藥。所以每逢年節,常有病家送來剛宰殺的雞鴨或是現採的蔬果,父親推辭不得,只得欣然接受。從此我才體認到醫病之間的關係,不是相互對立,而是充滿人性的溫馨,令人動容。

  在父親辭世後,我接到一位病友來信,提及他過去家境不好,父親默默地幫他繳學費,使他學業有成並深懷感激。我想,嚴以律已的父親一生身體力行的,就是醫學的大愛。在早期的台灣社會,頗不乏像父親這種典型的醫師,反而處在醫學發達的今天,不少醫者卻往往忽視了關懷生命的天職。

  在我專業學習過程中,醫德及醫病關係的溝通,被列為重要課程的首要。醫學生跟隨著教授實習,不只是見識他的精湛醫術,以及如何把維護病人健康的生命權利,列為責無旁貸的奉行守則。同時更要貼近學習他和病人溝通的技巧,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以致用。

  在外科訓練過程中,總住院醫師是最高層的住院醫師。他們的學識及能力應該和主治醫師相對等,但他們並不直接擔負病人治療的責任。雖然他們醫術高明,然而許多開刀及治療,仍須在主治醫師監視下執行及完成。因此每一位主治醫師必須對他名下病人的成敗負完全責任。

  記得我第一年擔任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院實習醫師,被住院醫師派值急診班時,恰好送進來一名車禍撕裂傷者,總住院醫師查看後,認為傷口汙染較嚴重須送開刀房清洗。但因傷勢不重,又不忍三更半夜打擾主治醫師,便由我們兩人一起把傷口處理好,病人也表示滿意和感謝。可是第二天查房時,主治醫師大發雷霆,認為我們兩人侵犯了他和病人的權利。由於他沒有接獲通知,因此沒有參加治療討論的過程,被視為一項不可原諒的過失。因為病人在醫療及法律上是屬於他的病人,他要善盡保護及照顧的全部責任。我們被狠狠地訓斥一頓,所幸沒有受到懲罰。但這一課震撼教育,讓我們深刻的學習到:一但病人交付在你名下,你便應全力照護他。

  在醫師的心目中,照護病人是他們的天職。很多習醫的人之所以選擇這一行,除了喜愛鑽研生命科學,毋寧說,他們更嚮往醫學大愛的無私奉獻。當病人受到妥善的醫療後,恢復健康的正常生活,對病人及醫師而言,都是一件無比欣慰的事。在國內,有許多人常對醫學中心的住院醫師存有誤解。我認為醫學中心不但擁有學識及醫術俱佳的主治醫師,也有充滿熱誠並相當盡責的住院醫師,是值得託付診療的去處,社會應給他們多一點的鼓勵。

  記得當年在美國,有一對上了年紀、經營農場的老夫婦,因關節炎而不良於行,同時他們又罹患嚴重的心臟病,不適合開刀。於是照顧兩老及經營農場的重擔,便落在幾個兒女的身上,額外的操勞,不但綁住了他們自己原有的生活,甚至更不能出門遠行。後來經由朋友的介紹,把這對老人家送到大學的醫學中心治療。在兩老的心臟情況穩定後,即予開刀換上人工關節,並且很快地恢復了行走的機能。當我看到這對生命已近黃昏的老夫婦手牽手,漫步在農場的落日餘暉中,我們除了感謝造物賦予大地如此美景,而且也深深感受到醫學無私奉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