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 改寫癌症、失智療法

【聯合報/記者吳佩蓉/台北報導】 

  2015年初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宣示「精準醫療」計畫 ,2017年已有精準藥物問世。高雄醫學大學校長劉景寬形容,精準醫療從研究到應用以光速前進,滾雪球式的突破,全面改寫癌症、失智等重大疾病的療法,未來更將從精準醫療進入精準健康,高齡長照都可能有完全不同的面貌。

  劉景寬表示,精準醫療是21世紀透過人類基因定序帶來的新世代革命,進展速度超乎預期,短短兩年,精準醫療從口號進入實用,不但有新藥、也有創新商模出現。

  以過去醫學研究最重視的科學化為例,以往醫學研究建立在一群人與另一群人的比較上,所以可以粗分不同年齡和性別可能好發的疾病,但這種建立在群體的知識無法細分出個體差異;現在利用基因定序,發現每個人有不同的基因表現,才得以回答為何相同疾病患者對於治療療效或副作用,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別以為精準醫療離我們還很遙遠,其實已經身在其中。他指出,癲癇用藥Carbamazepine過去有千分之一機率可能發生嚴重藥物過敏反應「史帝芬.強生症候群」,台灣人過敏機率更高,現在健保已要求用藥前先做基因檢測,避免患者發生致命的過敏反應。療效好、副作用更少,這就是民眾所期待的精準醫療。

  再舉肺癌為例,過去依病理報告可能分三、四種,但進一步基因檢測,同一種肺癌可再細分成多種不同的型態,後續用藥和副作用也可能完全不同,這就是「個人化醫療」;愈複雜的疾病愈需要精準醫療。

  針對15年來沒有新藥的失智症,劉景寬表示,阿茲海默症過往未分類、療效不佳,現在透過基因檢測,可以將患者分型,選擇不同藥物治療,尤其已知有些基因型退化速度快,更可提早從預防著手,這就是從精準醫療著手了解疾病後,進一步走向為個人量身訂做的精準健康模式。

  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長照議題全民關切,劉景寬強調,醫學界對於高齡衰弱有很多未知領域待探索,尤其人類集體快速的老化超出過去的知識框架,高醫大已成立大數據研究中心,蒐集長者的生活資料,將致力於找出健康老化的模式;在預防失能方面,因應高齡長照需求,高醫大結合高雄傳統工業城市優勢,加上資訊化產業,積極與金屬工業研究中心合作,發展智慧輔具,包括協助長者復健的輔具,以及殘障者所需的智慧輪椅,從精準醫療深入精準健康,期待能引領台灣,走向趨勢之先。

1060817精準醫療 改寫癌症失智療法聯合報

聯合報刊登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