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奉獎得主 堅守最需要他們的地方

【聯合報/記者羅真、陳婕翎、簡浩正/台北報導

第廿八屆醫療奉獻獎昨頒獎,多位得主雖已高齡,但奉獻熱忱不減。九十九歲的台大教授楊思標計畫百歲才退休;在苗栗公館服務的小鎮醫師謝春梅已九十七歲,前來領獎前還先看了三位病人;退休後又服務十四年的許志新說:會繼續成為恆春的「阿公」醫師。

醫療奉獻獎由立法院厚生會與聯合報系主辦,本屆特殊貢獻獎得主為台北市前衛生局長陳寶輝、團體獎為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醫療團隊,個人獎得主除上述三位,還有陳明庭、陳誠仁、林德明、葉寶專、盧克凡等共八位。副總統陳建仁、監察院長張博雅、衛福部長陳時中及聯合報社長項國寧昨皆出席頒獎。

陳建仁說,偏鄉醫療人員招募、留任困難,即使政府挹注資源,人力仍缺乏,還好有人不計利益深入各角落,在資源艱困的地方照顧病人。陳時中表示,今年很多得主已有許多「徒子徒孫」,他打趣說,得主們不眠不休,恐有違一例一休原則,明年醫師納勞基法,看來真是難題。

楊思標昨自陳建仁手中領取獎座,非常開心。陳建仁說,楊思標有「台灣胸腔X光判讀之父」之稱,在醫界被尊稱為「老師的老師」,在四十年前就發現台灣不吸菸女性罹患肺腺癌比率高,後來研究才知道是東亞族群的重要疾病,真知灼見令人佩服。

今年特殊醫療貢獻獎得主陳寶輝人稱「內視鏡鼻祖」,在醫界服務五十七年,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等人都是他的學生,也包括頒獎給他的上屆特殊貢獻獎得主李伯璋。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醫療團隊獲團體獎,颱風來臨時,許多人關心是否停班停課,他們卻開始找路上山,憂心偏鄉部落逢颱風豪雨變成災區孤島。

人稱台灣整形外科教父的陳明庭,從兔唇修補、忠仁忠義連體嬰分離,到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療,走過一甲子整形外科生涯,八十四歲的他尚未退休,「病人還在身邊,捨不得丟下他們。」林德明是金門烈嶼鄉公所工友,舉凡接生、掛號、拿藥、轉診、後送等都有他的身影,守護烈嶼四十五年。

陳誠仁擔任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十八年,讓鄉親不必南北奔波治療重症,是他的心願;深耕雲林精神醫療的台大雲林精神部主治醫師葉寶專呼籲,社會需更多人了解精神病;被暱稱為「鋼鐵醫師」的大武鄉衛生所主任盧克凡僅四十六歲,是最年輕得主,推動的「南迴救護中心」明年底啟用,他說:「我在打自己該打的仗!」

1071028聯合報 1第28屆醫療奉獻獎昨頒獎,得獎者包括林德明(左起)、葉寶專、謝春梅、陳明庭、陳誠仁、陳寶輝、許志新及盧克凡,以及團體獎得主代表埔里基督教醫院董事長黃敏生、院長蘇世強。 記者鄭清元/攝影

28屆醫奉獎/鋼鐵醫師盧克凡:我在打自己該打的仗

【聯合報╱記者簡浩正╱即時報導】

28屆醫奉獎得獎者,被暱稱為「鋼鐵醫師」的大武鄉衛生所主任盧克凡10幾年來每天花2小時車程,從台東市區往返大武衛生所,而10年前所推動策畫的「南迴救護中心」,也終於開花結果,將在明年底啟用。他說期望提升南迴鄉親的醫療品質。

「我服務的就是我的原鄉。」盧克凡成長在台東大武加津林部落,父親阿美族、母親是排灣族的他,一開始身為原住民公費醫師需下鄉時,他也不願意。但親身下鄉後就發現,偏鄉民眾與族人真的需要更多的醫療資源,但自費醫師幾乎沒人願意留下來,所以毅然決然投入。同時也開始規畫怎麼讓願意下鄉的醫療人員有著更多資源,讓他們願意繼續留下來。

說到明年將啟用的南迴救護中心,他表示初步規畫有24小時的洗腎與復健等服務外,支援的醫師與部分醫護人員,一個月約3-5班的輪替方式在大武輪值,讓他們可以兼顧家庭。

而對於病患,盧克凡則以「醫師動病人不動」的概念,說會有部分台東馬偕醫院的醫師輪值到大武衛生所,病人即可省下交通費用。另外,等到南迴拓寬完成後,無論病患與民眾就會更方便。

頒獎現場,盧克凡的就讀國中的姪子前來獻花,姪子說:「舅舅很辛苦,為偏鄉努力,覺得很偉大。」並說以後會效法舅舅,以他為榜樣努力。

「我在打自己該打的仗!」盧克凡說,他會繼續燃燒自己,貢獻所長,直到能量消散為止。

1071027聯合報 1

第28屆醫奉獎得獎者,被暱稱為「鋼鐵醫師」的大武鄉衛生所主任盧克凡(圖右),所推動策畫的「南迴救護中心」,將在明年底啟用。他說期望提升南迴鄉親的醫療品質。 記者簡浩正/攝影

醫奉獎/「鋼鐵醫師」盧克凡奮戰10年 成立南迴救護中心

【聯合報/記者尤聰光/專訪

  「鋼鐵醫師」大武鄉衛生所主任盧克凡,10年來每天花2小時車程,從台東市區往返大武衛生所看診,了解南迴醫療窘境,10年前開始推動「南迴救護中心」,終於開花結果,明年底啟用,將大大提升南迴鄉親的醫療品質。

  46歲的盧克凡出生在台東大武加津林部落,父親阿美族、母親排灣族,國小2年級時,任職教師的母親罹患子宮頸癌過世;不到幾年,原本是大武鄉第一個排灣族醫師的舅舅,也因上課時被手術刀劃傷,破傷風過世。親人相繼過世,讓他開始有學醫助人的心願。

棄高薪返鄉 推動醫療升級

  高雄醫學系畢業後,當了兩年兵,到門諾、童綜合醫院及台中榮總服務,97年回台東,並到最南端達仁衛生所服務1年,隔年到大武衛生所服務至今,回鄉服務已10年,他認為鄉下真的太缺醫師了。

  他曾被人問何不到都市大醫院服務,薪水比鄉下高,但他認為家鄉更需要他。尤其有山地離島的台東,更需要他,不然,沒有自費醫師願意留下來,台東南迴衛生所留下的,都是像他一樣的公費醫師。

  10年來,盧克凡每天從台東市往返大武衛生所,非常了解南迴醫療的窘境,尤其發生重大事故或嚴重病患送來時,常因人手及設備不足造成遺憾,部落鄉親看診需花很多車資及時間,不公平的醫療現狀,促使他推動醫療升級。

  他表示,醫療升級最快的方式是將現有附屬衛生所的南迴緊急救護中心,增加醫護人力,並提升醫療設備,這樣「進可攻、退可守」,較能符合南迴醫療現狀需求,不會造成資源浪費。

八八風災救援 感受更深

  八八風災大水沖斷大武鄉聯外道路,當時盧克凡在達仁鄉衛生所,而大武鄉衛生所無人協助,他坐救災直升機進入。那是他第一次乘直升機,機型老舊且在風雨中飛行,一方面擔心與外失聯的大武鄉民,飛行過程中各種金屬機件匡噹作響,相當驚險,這也讓他感受到大災難時,偏鄉醫療多麼重要。

  盧克凡語重心長的說,南迴大武和達仁兩鄉人口僅9655人,想蓋一間醫院,恐怕經營不善。當初提出興建「南迴救護中心」,受到部分民眾批評,甚至傳出是阻礙「南迴醫院」的人,讓他很受傷難過。他和衛福部想法是以救護中心作為中繼站,視結果再議下一步計畫。相信等到結果呈現的一天,就能以理服人。

南迴救護中心 10年動工

  南迴行醫遇到不少阻礙和困難,但盧克凡一一設法解決,終於開花結果。「南迴救護中心」從提計畫,爭取經費補助,用地取得、地目變更,到設計動土,歷經近10年,中間還卡在水土保持計畫變更和司法訴訟,最終在今年五月動工。

  他說,未來救護中心除24小時急診,可專門處理緊急傷患和急病患者,另增加家醫科、小兒科、牙科或腸胃科等門診,解決民眾需求,並和台東市區醫院合作,固定派遣醫師服務,同時也提供洗腎服務。

走過鬼門關 「我不能倒下」

  盧克凡在學生時期就喜愛運動,大學還是橄欖球隊員,一直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不過,每天市區、大武往返,加上中午還要值班,4年前打完桌球後,在家中突然倒下,沒有呼吸心跳,緊急送醫急救撿回一命,他的心臟裝了ICD(植入式心律去顫器),他開玩笑說自己是「鋼鐵醫師」。

  他一心投入偏鄉醫療,四處奔走為大武以及南迴線上的居民謀求更完善的醫療福利,是因為自己是大武鄉人,對於鄉民的困難及處境最清楚。因此,他不能倒下,希望在能力所及處鞠躬盡瘁。

公費生輪調 提升醫療品質

  盧克凡認為,若能妥善安排,公費生可根本改變台灣醫療體質。但許多公費醫師下鄉服務,難以兼顧下一代的教育及生活品質。同時,下鄉服務期間,公費醫師已習慣偏鄉衛生所的模式,就算有意願也難以回醫院服務,視同綁死於服務據點,未能得到磨練專業能力的機會,也間接影響居民的權益。

  他認為應該保留公費生的「活性」,與地區醫院合作輪調,公費醫生下鄉服務同時,仍有機會在一般醫院定期訓練,維持診斷敏感度和專業能力。同時,若能以輪派形式分派其他專科的公費醫師,便可以解決偏鄉居民無法時常至大醫院轉診的困擾,同時分攤下鄉醫療人員的負擔,提升醫療品質。

28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個人獎之8

盧克凡

年齡:46

出生地:台東

現職:大武鄉衛生所主任

學歷:高雄醫學院

主要事蹟:

在門諾、童綜合醫院及台中榮總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即下鄉台東衛生所服務,迄今19年。

2009年,八八風災大武交通中斷,搭乘直升機進入災區救災,直到7天後才返家團聚。

2013年,結合高醫牙醫校友會及台東縣牙醫師公會,成功爭取一名正職牙醫師名額,造福達仁及大武鄉親。

2017年,與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合作,設立「醫療影像判讀中心(IRC)」,協助臨床醫師判讀影像,提供更多即時性的在地化服務。

推動興建南迴救護中心,提供南迴醫療升級,歷經近10年時間,終於在20185月動工,預計明年完工啟用。

〈南部〉提升南迴醫療 大武鄉衛所主任盧克凡獲獎

【自由時報/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

守護偏鄉醫療,台東縣大武鄉衛生所主任盧克凡獲醫療奉獻獎;從小立志成為醫師的盧克凡說,他對南迴醫療的提升計劃籃圖要從兩個角度思考,第一從民眾真實且可行的醫療需求著想,另外則是從願意下鄉服務的醫療人員著想,逐步解決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問題。

每天中午值班 暫解沒急診困境

父親是馬蘭部落阿美族,母親則是加津林的排灣族人,出身醫生世家的盧克凡因而立志成為醫師,而學生時期一場與台大的橄欖球賽,造成他賽後突然在家裡暈倒,經就醫在心臟裝了ICD(植入式心律去顫器),更堅定他想要回偏鄉服務到退休的決心,並笑稱自己是「鋼鐵醫生」。

四十六歲的盧克凡說,當他很幸運的能夠回部落服務時,就很想為部落貢獻,但又不知道從何做起?於是乎就將所求所想放入禱告中,祈求耶和華給予能力和智慧,對南迴醫療的提升計劃籃圖於是由然而生,並強調要從兩個角度思考,第一從民眾真實且可行性高的醫療需求著想,第二則是從願意下鄉服務的醫療人員著想。

盧克凡說,真正的廿四小時急診目前在救護中心還未成立前,他和衛生所的護士每天中午值班,再加上其他四鄉衛生所的醫療人力資源補足下午五點半到七點半的空窗期,暫時解決南迴醫療生病得看時辰的危機。

成功爭取正職牙科醫師進駐

其次,大武、達仁鄉到二○一七年止都沒有牙醫師,只有齒模師,因而在結合高雄醫學院牙醫校友會及台東縣高雄牙醫師公會,成功爭取一名正職牙科醫師名額。

守護偏鄉醫療,盧克凡還有許多想法,包括提升急時診斷能力,讓大武衛生所成為全國第一所完成IRC計劃的衛生所;救護中心成立血液透析中心,解決每年颱風均造成的交通不便;成立急性復健中心,避免因交通費用太高,使病人錯過黃金治療時間;成立聯合門診中心,以病人不動、醫師動的概念,替鄉民省錢又省時等。

另外,盧克凡也在六年前提出「糖胡爐」計畫,以各鄉衛生所為停靠站,從最南端達仁鄉出車串起一條醫療專線,簡單的在衛生所一線處理,有需要的可在衛生所搭車前往台東市區大醫院,為病患節省交通花費,及在十年前提出「南迴緊急救護中心」方案,歷經近六年時間才排除萬難申補請到經費解決土地問題,預計明年完工啟用。

1071016自由時報

守護偏鄉醫療,大武衛生所主任盧克凡獲中華民國第28屆醫療奉獻獎。(記者陳賢義攝)

28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名單揭曉 99歲楊思標獲獎

【聯合報/記者李樹人

第二十八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名單今天公佈,特殊醫療貢獻獎得主為陳寶輝醫師,個人醫療奉獻獎得獎人為楊思標教授、陳誠仁醫師、許志新醫師、林德明先生、葉寶專醫師、謝春梅醫師、盧克凡醫師、陳明庭醫師;特殊醫療貢獻獎得獎人為陳寶輝醫師;團體醫療奉獻獎為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醫療團隊。

本屆報名個人醫療奉獻獎46件、特殊醫療貢獻獎2件及團體醫療奉獻獎12件。陳寶輝自日本習得胃纖維內視鏡技術,並自費引進台灣,積極推廣於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其後不斷引進新診斷和治療技術,68年率領台北市仁愛醫院同仁完成全台第一例肝癌肝動脈導管栓術,開啟肝癌治療手術外另一選擇,嘉惠患者獲頒特殊貢獻獎。

楊思標是台灣胸腔X光判讀之父,推動結核病防治,參與擴建台大醫院、醫學院,至今99歲高齡仍每周搭火車到花蓮慈濟教學。陳誠仁從無到有建構嘉基,及癌症治療中心全人照顧體系,建構醫院及社區雙向完整安寧療護。許志新92年自嘉義榮民醫院退休,時年66歲,了解恆基缺乏醫師及當地民眾需求,投入偏鄉醫療,迄今已15年,已81歲仍與院內醫師24小時輪值。

林德明負責協助烈嶼鄉居家診療業務,45年來足跡踏遍烈嶼鄉,有如行動衛生所。葉寶專主動到社區發掘未被診治的精神病患,至海邊鄉鎮設置巡迴醫療站,補齊雲林精神醫療網。謝春梅在苗栗公館小鎮行醫73年,終年無休,95歲仍不退休,服務範圍包含鄰近56個鄉鎮。盧克凡於大武鄉衛生所,是全台東唯一24小時有醫師輪值,固定支援輪診爭取南迴救護中心,終結無牙醫鄉。陳明庭參與創始中華民國整形外科醫學會,設立專科醫師考試及制度,建立台大整形外科及整形外科住院醫師制度。

醫奉獎由衛生福利部指導,立法院厚生會、聯合報、TVBS無線衛星電視台、國際厚生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辦,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