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721_臺灣時報
澎與高醫策略聯盟
【臺灣時報/記者陳清/澎湖報導】
縣府昨天再與高醫大和附設醫院簽署策略聯盟,期盼借重高醫專科的醫療專業,讓澎湖的在地醫療能量獲得大進擊,也早日落實「醫師動、病人不動」的目標。
澎湖離島醫療問題,是縣長陳光復就任來最為重視施政重點之一,今年四起先後與高雄榮總、義大、三總等醫學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後,昨天再與高雄醫學附設醫院完成簽訂策略路盟,這也是縣府與國內第四家醫學中心簽訂協議,讓離島的醫療品質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縣府與高醫大和附設醫院簽署策略聯盟,昨天在縣府會議室舉行,由縣長陳光復、議長劉陳昭玲與高醫大校長劉景寬、院長鍾飲文等代表雙方簽署,到場觀禮者包括副縣長林皆興、縣府團隊與高醫團隊等人,在完成簽署後並互贈禮物。縣長陳光復表示,高醫在地緣上與澎湖淵源深厚,是澎湖和旅高鄉親醫療最重要的照顧者,醫療足跡遍及上山下海,偏遠地區和外國到處可見,代表縣民感謝高醫本著「樸實、認真、重視人文關懷」的精神來支持澎湖醫療。
高醫大校長劉景寬表示,澎湖與高雄的淵源深遠,昨天雙方簽訂聯盟亦算是回饋澎湖,期望未能能在醫師進駐服務,達成「以病為尊」的在地醫療目標。高醫院長鍾飲文指出,高醫配合地方醫療需求,未來將有復健、牙科、心臟外科和家醫科等教授、主任等專科醫師進駐部澎、三總澎湖分院和惠民等三家醫院來服務,澎湖在地居民不用再千里迢迢奔波跨海到台灣就醫。
![1050721澎與高醫策略聯盟臺灣時報](/images/kmu_news/2016-7月/1050721澎與高醫策略聯盟臺灣時報.jpg)
臺灣時報刊登版面
1050721_自由時報電子報
澎湖醫療策略聯盟 再添高醫大新成員
【自由時報/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
長期以來醫療一直是澎湖人心中的痛,縣長陳光復上任之初,就積極推動醫療策略聯盟,繼完成與高雄榮總、義大醫院、三軍總醫院等教學醫院簽屬合作協議後,今日再增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新成員。
「醫師動、病人不動」,澎湖縣政府秉持改善醫療理念,陸續與國內知名教學醫院完成策略聯盟;今日由澎湖縣長陳光復、議長劉陳昭玲與高雄醫學大學校長劉景寬、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院長鍾欽文完成策略聯盟簽約儀式,壯大澎湖專科醫師支援陣容,有效改善澎湖醫療問題。
澎湖縣政府推動策略聯盟不是光說不練,自7月1日正式啟動策略聯盟假日診後,義大醫院先後支援骨科部長顏政佑、國內骨科專家權威院長杜元坤抵澎駐診,慕名而來病患大排長龍,看診量高達250人次,造福澎湖病患,不用每次都舟車勞頓前往台灣本島就醫,節省運費及避免來回奔波之苦。
另外澎湖縣政府繼推動醫療策略聯盟之後,針對二級離島七美鄉的醫療提升,澎湖縣政府也有新創舉!透過衛生局的聯繫協調,與台南市醫師公會合作推出釣遊醫療黃昏診計畫,7月30日起將以1個月1次的頻率,由台南市開業專科醫師駕船到七美看診,隔日再循原路線一路釣魚回台南。解決目前七美衛生所僅兩醫師駐診,分別為急救科與感染科,缺乏一般門診科別醫師的問題。
![1050720自由時報](/images/kmu_news/2016-7月/1050720自由時報.jpg)
澎湖縣政府與高醫大簽署策略聯盟,在議員一級主管及醫院人員見證下完成。(記者劉禹慶攝)
1050721_大紀元電子報
澎湖與高醫簽訂策略聯盟 醫療品質再邁進
【大紀元電子報】
澎湖縣政府今天與高醫大和附設醫院簽署策略聯盟,未來期盼借重高醫專科的醫療專業,協助澎湖提升在地醫療能量,落實「醫師動、病人不動」的目標。
澎湖離島醫療提升的問題,是縣長就任來最為重視關切的政策之一,今年4月19日與高雄榮總、5月14日與義大、6月14日與三總等醫學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後,今天再與高雄醫學中心完成合作協議,這也是澎湖與國內第4家醫學中心簽訂合作協議,讓離島的醫療品質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澎湖縣政府與高醫大和附設醫院簽署策略聯盟,今天在縣府第1會議室舉行,由縣長陳光復、議長劉陳昭玲與高醫大校長劉景寬、院長鍾飲文代表雙方簽署,到場觀禮者包括副縣長林皆興、縣府團隊與高醫團隊等人,在完成簽署後並互贈禮物。
陳光復表示,高醫與澎湖淵源深厚,是澎湖和旅高鄉親醫療最重要的照顧者,醫療足跡上山下海,偏遠地區和外國到處可見,代表澎湖縣民感謝高醫本著「樸實、認真、重視人文關懷」的精神來支持澎湖醫療。
高醫大校長劉景寬表示,澎湖與高雄的淵源深遠,今天簽訂聯盟是回饋澎湖,期望未能能在醫師進駐服務,達成「以病為尊」的在地醫療目標。高醫院長鍾飲文指出,高醫配合地方醫療需求,未來將有復健、牙科、心臟外科和家醫科等教授、主任等專科醫師進駐部澎、三總澎湖分院和惠民等3家醫院來服務,澎湖在地民眾不用再千里迢迢奔波跨海到台灣就醫。(轉自中央社)
1050721_大成報
澎湖縣政府與高醫大、高醫大附設醫院簽策略聯盟
【大成報/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
為提昇澎湖地區醫療水準,以及建立公部門與學術研究機之合作關係,澎湖縣政府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於7月20日上午簽訂策略聯盟。簽約儀式由高雄醫學大學劉景寬校長、王秀紅副校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黃尚志副院長、陳彥旭醫秘代表與會,縣政府則由陳光復縣長與縣府團隊,劉陳昭玲議長、陳雙全副議長暨議員等參與簽約儀式。
陳光復縣長表示,高醫大是台灣第一所私立醫學大學,高醫醫療體系包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醫學中心)、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區域教學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區域教學醫院)、高雄市立旗津醫院,四院總和醫療服務量在南臺灣首屈一指。高醫人「樸實、認真、重視人文關懷」的特質反映在對於民眾的醫療照護服務上。高屏地區有許多原住民部落,由於地處偏遠,醫療資源相當缺乏,在「仁醫」的教育精神驅使下,高醫大附設醫院配合當地衛生所提供專科醫療服務給偏鄉民眾,落實「促進健康平權」的醫療服務理念。在國際醫療貢獻方面,高醫附屬醫療機構參與國際人道援助活動,皆竭力募捐醫療物資並派遣醫護人員前往救援;高醫大長期投入醫學教育與醫療相關領域默默打拼的勤謹與踏實可見一斑。基於地理位置相近之情緣,高醫大附設醫院一直以來是澎湖鄉親轉診醫療的首選醫院,非常感謝多年來高醫大附設醫院一直盡心的支持澎湖醫療。
劉景寬校長認為,澎湖與高雄的關係密不可分,許多早期來高雄打拼的澎湖人對於高雄的經濟及各方面的發展與貢獻功不可沒。高醫大以促進人類健康福祉之國際一流醫學大學為宗旨,培育醫學專業人才,照護民眾身心健康,關懷弱勢族群,也是目前全國醫學大學擁有最多(共29位)醫療奉獻獎得主的學校。最近高醫大附設醫院也榮獲衛福部的第一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團體組第一名,在近二十年來,在醫療志工服務與奉獻觸角,延伸到海外醫療,對索羅門群島、印度等地的醫療援助、也擴展大陸醫療合作,參與國際人道醫療救援。這些,都顯示我們是具有理想性與使命感的大學醫院。服務奉獻精神從創校以來,始終是高醫大的一個重要價值。因此協助提升澎湖醫療品質與提供醫療支援,高醫大責無旁貸。目前高醫大有附設醫院、小港醫院、大同醫院及旗津醫院等四家醫院,以及目前正積極籌建的高醫岡山醫院等醫療資源。未來將秉持醫療專業、關懷弱勢、以及重視在地化需求的服務態度,提供必要的診療、醫療諮詢及教學等支援,協助提升澎湖居民健康照護品質。
高醫附設醫院院長鍾飲文特別感謝兩年前復興空難中對於高醫員工受傷眷屬(曾蕙芳護理長先生澎湖縣調查站秘書張智仁)後送回本院的協助,順利完成全台首例空中救援葉克膜轉診病例。長期以來,高醫的醫療團隊一直與澎湖縣有醫療的支援合作與相關的支援,從民國84年5月15日起正式與署立澎湖醫院簽訂醫療合作,首批派遣外科杜繼誠醫師每周一一次門診,陸續依需求每年有耳鼻喉科江豐裕教授、現在擔任教務長的神經外科林志隆醫師、外科、心外、內科等醫師到澎湖駐診,一直到三總接管省立澎湖醫院陸續中斷。
此次合作,也將依衛生局所提供的醫療需求,派遣復健科(陳嘉炘教授)、皮膚科(陳國熏教授)、牙科(黃純德教授)以及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林永哲前院長)進行第一階段的醫療駐診,漸漸擴展雙方的交流。
澎湖縣老年人口佔全縣人人口數14%以上,是全國排名第三的老化縣市(前三大死因-惡性腫瘤、心臟疾病、意外事故),加上交通不便資源受限,因此除了三高疾病的預防,長期照護以及遠距醫療發展,也是居民所迫切的。
透過策略聯盟的簽署,澎湖縣政府將借重高醫大、高醫大附設醫院的醫療專業,規劃合作強化澎湖縣醫院以及衛生所專科醫師人力,減少澎湖縣鄉親舟車勞頓遠赴他鄉尋求醫療之負擔。
![1050721大成報 1](/images/kmu_news/2016-7月/1050721大成報-1.jpg)
![1050721大成報 2](/images/kmu_news/2016-7月/1050721大成報-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