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909_自由時報
創辦人是杜聰明! 高醫大海內外校友建請正名
【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海內外校友會今宣布,經教育部來函確立高醫創辦人是杜聰明,而非陳啟川,因此建議將「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更名為「高醫大附設醫院」,相關校史紀錄、銅像、碑文也都應正名,創辦人全改為杜聰明。另籌組高醫大自救理事會,以發揮更臻完善的類似理想董事會功能,有助於學校長遠發展。
高醫大董事會表示,教育部根據43年高醫函送台灣省教育廳的公文所載,創辦人是杜聰明,董事會予以尊重,但當年杜聰明南下高雄倡議興辦醫藥學院,獲陳啟川慨捐11餘甲土地,才造就高醫的誕生。至於校友建議附設醫院更名,董事會表示,根據高醫大捐助章程,學校及附設機構的更名必須經董事會同意。
董事會強調,陳啟川擔任首任董事長,當年要成立附設醫院,因為經費不足,由董事會為貸款連帶保證人向銀行貸款及各界及校友捐助才於59年設立附設醫院。為表彰杜聰明貢獻,校內設置有杜聰明銅像,並以其名命名校內道路,圖書館也以杜氏之名命名。另為表彰陳啟川的付出,感懷他的父親,將附設醫院定名為中和紀念醫院。
高醫大國內校友會今透過視訊,與北美、日本、馬來西亞及中國校友聯合召開記者會,校友總會理事長陳建宏表示,校友總會於7月21日依理監事決議行文教育部確立高醫創辦人是杜聰明,教育部也於8月17日回函校友總會,確立高醫創辦人是杜聰明。
高市醫師公會前理事長林正泰說,教育部已確立創辦人是杜聰明,就應正本清源,校內的創辦人銅像、畫像,校史紀錄、碑文、網站資料都應改正。校友許為勇也說,陳啟川為紀念他的父親陳中和,將高醫改名「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既然陳啟川非創辦人,建議改回「高醫大附設醫院」。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也透過視訊宣布10月16日高醫大校慶前籌組自救理事會,21名理事,涵蓋學生、教師代表、傑出校友、社會賢達及學術界代表,自救會理事則由25遴選委員會選出。
高市高醫校友醫師協會理事長林俊傑及副理事長藍傳盛均表示,自救會成立宗旨要制定高醫大捐助章程,落實董事會會議及財務公開,及協助制定校長遴選辦法等,以發揮更臻完善的類似理想董事會功能,期盼對學校長遠發展有幫助。
高醫大勵學大樓設有共同創辦人杜聰明(右)及陳啟川(左)銅像,但校友建議只設杜聰明銅像。(記者方志賢攝)
高醫大校友發起創辦人正名及成立自救會。(記者方志賢攝)
1050909_中國時報
高醫校友總會 建議醫院更名
【中國時報/記者呂素麗/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會8日召開海內外校友會指出,教育部8月17日回函校友總會,確立高醫創辦人為杜聰明博士,因此決定成立「校友自救會」,建議將「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更名為「高醫大附設醫院」,並將校史、銅像等紀錄,正名杜聰明為高醫唯一創辦人,而非陳啟川。
校友總會長陳建宏說,有關校友的建議事項,總會將於今天召開臨時討論會商議後再做決定。
高醫校友總會不滿董事會由陳啟川家族長期擔任,反對第18屆董事會及董事長陳建志,於7月21日行文教育部,並請教育部確立高醫創辦人為杜聰明,教育部於上月17日回覆。
對此,董事會回應表示,尊重教育部函文確立創辦人為杜聰明一事;董事會指出,當年杜聰明南下高雄倡議興辦醫藥學院,獲得陳啟川慨捐11餘甲土地,因兩人造就了高醫的誕生;至於醫院更名一事,必須經董事會同意。校友會昨天與北美、日本、馬來西亞及大陸校友會視訊開會,作成多項決議,包括修正陳家50多人在高醫免費看病的優待等。
1050909_聯合報
去陳家化 高醫校友會槓董事會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會、董事會之爭持續延燒!高醫大海內外校友會昨天提出教育部回函,確認高醫創辦人為杜聰明、非陳啟川,並成立高醫大自救理事會,積極推動「去陳家化」。高醫大董事會則發聲明表示,尊重創辦人為杜聰明,當年倡議定名為中和紀念醫院,也是前董事長陳啟川感懷父親陳中和回饋鄉里之心。
高醫大校友總會昨天在勵學大樓,與北美、日本、馬來西亞、大陸校友會視訊會議。校友總會理事長陳建宏說,教育部已行文證實高醫大創辦人為杜聰明,校友們認為現任高醫大董事會曾試圖更改創辦人為陳啟川,質疑董事會補選過程也可能有違法之嫌。
「高醫大不是陳家私產,而是公共財!」高醫大海內外校友會昨天發表宣言,決定成立「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自救理事會」,將制定董事會倫理和利益迴避法規,協助制定校長遴選辦法。校友們倡議「高醫大去陳家化」,建議將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更名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醫大董事會表示,高醫為表彰前院長杜聰明,在勵學大樓設銅像,並以其名命名校內主要道路、圖書館。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也是表彰首任董事長陳啟川的父親才命名。、
高醫大海內外校友會以視訊會議達成共識,高醫創辦人為杜聰明、非陳啟川,並成立高醫大自救理事會。記者徐如宜/攝影
1050909_臺灣時報
高醫校友會成立自救會 董事會則籲團結奮鬥
【臺灣時報/記者黃福鎮/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海內外校友會昨天在校內成立自救會,希望建立更完善的董事會功能,讓學校永續發展。對此,董事會則呼籲高醫人要團結、攜手邁進,該會亦會廣納建言,力求穩健、自由、開放,讓高醫成為民眾最信賴的醫學中心。
高雄醫學大學海內外校友會已多次與該校董事會槓上,質疑董事會企圖更改創辦人,董事補選有違法之嫌,財物調查尚未釐清等。昨天校友會再度集會,提出兩大訴求包括教育部函文確立高醫大創辦人為杜聰明博士及海內外校友會聯合成立「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自救理事會」(簡稱自救會)。自救會成員二十一名,由教師代表、學生代表、校友代表及社會賢達代表等組成。負責制定高醫大捐助章程、制定董事會倫理及利益迴避法規、制定校長遴選辦法及協助校務發展等。
對此,高醫大董事會回應表示,有關教育部函示高醫創辦人為杜聰明院長一事,該會予以尊重。董事會表示,當年杜聰明博士南下高雄倡議興辦醫藥學院,獲得陳啟川慨捐十一餘甲土地,因為兩人遠大的理想,造就了高醫的誕生,也成就了台灣私人興學的典範。高醫為表彰杜聰明院長,在勵學大樓行政大廳設置杜院長銅像,以其名命名校內主要道路,圖書館並以杜氏之名命名。高醫附設中和念醫院則是首任董事長陳啟川為感懷慈父養育之恩及回饋鄉里之心,定名為中和紀念醫院。
1050909_鮮週報
高醫大海內外校友 聯合宣言成立自救會
【鮮周報/記者高培德報導】
高醫大校友總會理事長陳建宏號召顧問藍傳盛、常務理事王燕燕、高雄市醫師公會及北美、日本、馬來西亞、中國等地校友會代表視訊連線,宣布成立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自救理事會,制定捐助章程、董事及監察人選舉規則、倫理和利益迴避法規、校長遴選辦法,落實定期召開董事會與財務公開透明,並協助母校發展校務。首屆透過連署推派學生、教師、校友與社會人士25人組成自救會連選委員會,遴選21名理事,任期3年可連任一次,校友總會強調,高醫由杜聰明博士創辦,建請母校與教育部正名,導正大眾視聽。
1050909_民報
不承認高醫大陳家董事會!高醫大海內外校友會另立「理想董事會」
【民報/記者陳俊廷、林崑峯/高雄報導】
高醫大海內外校友會今首開創校史上先例,以視訊方式進行海內外校友會聯合記者會,除宣布另立「高醫大自救理事會」類似「理想董事會」以協助校務發展,會中並決議進行「高醫正名運動」。(記者陳俊廷攝)
「自己學校自己救」!鑑於教育部已行文證實高醫大創辦人為杜聰明博士,高醫大海內外校友會今8日首開創校史上先例,以視訊方式進行海內外校友會聯合記者會並發表聯合宣言,決議不承認高醫大現任董事會,另立「高雄醫學大學自救理事會」,以協助學校發展俾利發揮更臻完善類似「理想董事會」之功能。
此外,今日會中並研商決議進行「高醫正名運動」徹底將「僞創辦人陳啟川」在校史館、網路、影音、畫像等所有圖文「去除」,並「去“中和”」廢除“中和”附設醫院之“中和”與移除“陳中和”銅像,將其正名回復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教育部巳来函確立高雄醫學大學之創辦人確為杜聰明博士無誤,爰此匡正了過去62年來高雄醫學大學董事會故意妄自設立創辦人為陳啟川之嚴重錯誤事實」高醫大海內外校友會包括北美、日本、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台灣與高醫校友相關團體今9月8日(四)在高醫大勵學大樓召開記者會,由北美校友會理事長曾陳蕙詩代表宣讀「高雄醫學大學海內外校友聯合宣言」除宣佈將成立「高雄醫學大學自救理事會」並進行各項提案研討。
高醫大海內外校友會指出,教育部已行文證實高醫大創辦人為杜聰明博士,校友們認為現今高醫大董事會多次試圖竄改高醫創辦人,之前董事補選過程有違法之嫌,且日前財務調查仍有疑點未釐清,為了還原歷史真相,實現轉型正義,促進學校永續發展,高醫大海內外校友會決議不承認高醫大現任董事會,「自己學校只有自己救」,為此決定聯合成立自救理事會,以發揮一個更臻完善類似裡想董事會之功能,期盼對學校之長遠發展有更好之幫助。
「高雄醫學大學自救理事會」宗旨如下:1制定高醫大捐助章程,包括董事會及監察人選舉規則、落實董事會會議及財務公開透明。2制定董事會倫理和利益迴避法規。3協助制定校長遴選辦法。4協助學校校務發展。
理事共設21名,理事任期三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理事資格由「自救會遴選委員會」選出,惟「自救會遴選委員」不得成為自救會理事。
「自救會遴選委員會」之委員由學生代表、教師代表、校友代表和社會賢達共25名組成;包括學生代表4名(由學生連署選出)、教師代表7名(由教師連署選出)、校友代表12名(由海內外校友會推薦)、社會賢達2名(由海內外校友會推薦)。
「自救會遴選委員會」得依據下列準則選出自救會理事共21名:
1學術界代表為有學術成就具有副教授以上資格者。
2校友代表為傑出校友或校友會推薦對母校有貢獻有領導能力者。
3社會賢達人士為具有社會地位並熱心參與推動高醫大發展者。
4學生及教師代表。
「高雄醫學大學自救理事會」預定在9月底成立「自救會遴選委員會」並預定在10月15日高醫大校慶前一天正式成立。另,高醫大台灣校友總會明將召開理監會進行相關提案討論。
※「自己學校自己救」!高醫大今年校慶主題[高醫人齊奮起],海內外校友會宣布成立「自救理事會」,另立[理想董事會]以協助校務,今包括北美、日本、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台灣與高醫校友相關團體相關領導人與談完整內容,民報之聲將進行系列影音報導,請密切關注!
1050909_民報
高醫「去陳家化」正名起!海內外校友:「偽董事會」竊佔高醫資產
【民報/記者陳俊廷、林崑峯/高雄報導】(9/9)
教育部已行文證實高醫大創辦人為杜聰明,高醫大海內外校友會昨首開創校史上先例,以視訊方式進行海內外校友會聯合記者會,校友並發表聯合宣言,決議另立類似「理想董事會」功能之「高雄醫學大學自救理事會」,以協助學校校務發展。
此外,會中並會商決議進行「高醫正名運動」徹底將「僞創辦人陳啟川」在校史館、網路、影音、畫像…等所有相關圖文「去除」,並拆除附設“中和”醫院之“中和”與移除“陳中和”銅像,將其正名回復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醫大師生與海內外校友為「落實高醫轉型正義」從今年5月起,發起各項:「陳啟川家族退出董事會」的行動,美國校友甚至在蔡英文訪問洛杉磯僑宴時,公開在致歡迎詞時向總統陳情,高醫師生發起「透明革命」捲起風起雲湧的「教育革命」,高醫大將在下月16日迎接校慶,主題:「高醫人齊奮起」!海內外眾多校友均「很有感」聯袂相招將返台,教育部此時行文證實高醫大創辦人為杜聰明,無異重重打臉「陳家三代」掌控高醫董事會的荒謬性,難怪海內外校友要發起「高醫正名運動」。
高醫大校友總會常務理事王燕燕是行文教育部「確認高醫大創辦人杜聰明而非陳啟川」的提案人,王昨細數高醫血淚史時強調,「高醫和長庚不一樣」,如高醫啟川大樓完全是員工努力所建造起來,不應該叫做啟川大樓,醫院也不應該叫做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一語道盡海內外高醫人對陳啟川家族竄改高醫史的忿怒。
高醫是第一間由台灣人創建的醫學院,創辦人就是杜聰明,過去更有「北台大-南高醫」的光榮印記,高醫大馬來西亞校友會長胡國良說:歷史不容竄改,世界各地校友會站在一起,為高醫邁向更光明前程、奮鬥,有朝一日希望高醫真正成為「亞州哈佛」。
代表中國校友會長參與視訊連線的副會長江文舜說:在中國大陸的高醫全體校友意見都一致,對於現在「偽董事會」竊佔高醫資產非常憤怒!他認為:這件事情非常嚴重,連創辦人「祖宗牌位」問題都可以改,他們(指:陳啟川家族三代)花了很多年,完成這種企圖,我們校友身上都烙著「高醫的符號」是不會變的,也會一代一代,哪怕60年也要「要回來」我們24小時全球連線配合學長學姐精神奮戰到底!
日本校友會在視訊則高舉「還我高醫」並諷陳啟川常提日本慶應大學是笑話,高醫要效法慶應,現在就是要「接管」(透明革命:解散高醫董事會-教育部接管)此外,並在視訊中說明慶應大學的制度。
北美校友會長陳曾蕙詩說「高雄醫學大學自救理事會」預定10月15日高醫大校慶前一天正式成立,理事共設21名,理事任期三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理事資格由「自救會遴選委員會」選出,惟「自救會遴選委員」不得成為自救會理事。9月底將先成立「自救會遴選委員會」委員由學生代表、教師代表、校友代表和社會賢達共25名組成。
高醫大校友總會常務理事王燕燕昨在視訊連線指出「高醫血淚史」歷任校長最後都和董事會有衝突,董事會都從背後伸手進來掌握人事權、採購權。她說其因曾在附設醫院擔任藥局主任,從謝院長一直觀察下來,蔡院長很可憐,被汙名化,當監察院要來調查當天,腦幹出血結果臥病在床十幾年…。
王說,高醫啟川大樓完全是員工努力所建造起來,不應該叫做啟川大樓(陳啟川),醫院也不應該叫做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陳啟川之父陳中和):她並諷說:「“附設”兩字很小,“中和”寫很大」,而“附設”兩字還是在某次行政會議有人提出才寫上。
王燕燕強調:「我們不希望一個腐敗的董事會來控制我們整個高醫,我們希望董事會建全,站得住腳,完全瞭解醫療體系的人來擔任咱的董事長,讓高醫向上看!向前看!」此外,她並意有所指地說,過去王律師來扣我們帽子,但現在已不是威權時代,站在校友立場,我們希望高醫進步、向前走!而陳建志的「董事長」係架構在私校法的不健全,將來不一定是合法,所以我們希望以大學法來改變高醫的命運。
高醫大海內外校友會昨首開創校史上先例,以視訊方式進行海內外校友會聯合記者會。(記者陳俊廷攝)
高醫日本校友會手持[還我高醫]標語,表達對陳啟川家族三代不當掌控高醫董事會的不滿。(記者陳俊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