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028_風傳媒
「同性戀不是病」精神科醫師:切勿以愛為名改變性傾向
【風傳媒/梁琬渝】
台灣目前仍有團體或醫護人員以「同性戀是疾病」,建議個案或其家屬接受迴轉治療(扭轉性傾向),造成當事人極大痛苦,且傷害同性戀者的健康和人權。對此,高雄醫學大學精神科教授顏正芳認為,「因為這件事沒有入法!」,唯有進入法律,主管機關才能遏止不當治療。
同志A被指是家庭因素才同性戀,過程中自殺未遂二次
顏正芳說明,社會大眾都不該將同性戀視為病態,並要求同性戀者改變其性傾向,扭轉治療不應該在諮商中出現。而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政策推廣部主任杜思誠,分享曾接受同性戀扭轉性治療的案例──不敢出櫃的同志的A,沒有其他抒發管道,想透過學校諮商單位解決疑惑,但學校心理諮商師告訴他,同性戀是一種病;此外,精神醫師告訴A,他是因為家庭因素影響,才會造成他尋求同性支持與陪伴,對A造成非常大的傷害,過程中A還曾自殺未遂二次。
張小姐被要求上課時間接受「輔導」,影響受教權
此外,還有另一名當事人張小姐回憶,國中時就讀私校,一到兩天就會被師長要求去輔導室「輔導」,每次一到二小時,張小姐認為此舉動,嚴重影響到他的受教權。而「輔導」張小姐的老師,還曾說出你現在是因為處於一個女生居多的環境,所以才會愛上同性,到一個有較多男生的環境就會恢復「正常」。
立委林靜儀:衛福部應修法禁止同性戀扭轉性傾向
「台灣必須禁止扭轉治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徐志雲表示,有些扭轉治療,透過電療等手法,讓同性戀者壓抑性傾向,讓同性戀者不敢再看同性的照片。而許多同性戀者更是受到宗教團體的「勸告」,強調「改變,你才能被上帝接受」,造成同性戀者身心受害。徐志雲指責,切勿以愛為名,意圖改變同性戀性傾向。
「同性戀不是病,不需要治療!」,立委林靜儀偕同,醫界代表、民間組織,與政府機關等,希望衛福部未來修法禁止同性戀者扭轉性治療。林靜儀希望政府尊重並正視精神科等認定,同性戀非疾病。
而目前修法的最新進度,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簡任技士黃純英回應,衛福部行文給精神醫學會,而精神醫學會回函內容指出,扭轉治療不屬於醫療行為,治療應該有實證基礎。黃純英說,精神醫學會採保留態度,修法尚有討論空間,不排除進一步研議可行性。此外,黃純英表示,修法一事還需與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討論。
1051028_自由時報電子報
「同性戀不是病」 林靜儀:應禁止扭轉治療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台灣目前仍有團體或醫護人員以「同性戀是疾病」為由,建議當事人家屬進行「扭轉性傾向」治療。民進黨立委林靜儀今(28)日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福部應增修《醫師法》,禁止醫療單位針對同性戀進行扭轉性治療。
綜合媒體報導,民進黨立委林靜儀今日召開「尊重多元性傾向,扭轉治療嚴重觸法」記者會指出,世界精神醫學會已經發表聲明,不再將同性戀視為疾病,有國家已列為違法,但台灣到目前為止,仍有部分相關機構都還在實施「扭轉性傾向」治療。她也要求衛福部應該修改《醫師法》第28條,在不得執行的醫療行為中,增列「同性戀扭轉治療」這一項,她表示已經備妥修法草案。
高雄醫學大學精神科教授顏正芳表示,以專業立場來分析,同性戀並非精神疾病或是人格發展缺陷,而是人類發展常態多樣性的展現。社會大眾更不該將同性戀視為病態,並要求同性戀者改變其性傾向。惟有將這件事情入法規範,主管機關才能遏止不當治療。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徐志雲表示,有些扭轉治療透過「電療」使同性戀者抑止性傾向,另也有同性戀者受到宗教團體的「勸告」,強調「改變,你才能被上帝接受」,造成同性戀者身心受害。徐志雲強調,切勿以愛為名,意圖改變同性戀性傾向。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士黃純英回應,衛福部行文給精神醫學會,而精神醫學會回函內容指出,扭轉治療不屬於醫療行為,治療應該有實證基礎。不過修法尚有討論空間,不排除進一步研議可行性,但仍需與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討論。
1051028_蘋果新聞網
尊重多元性傾向 社團籲扭轉治療違法
【蘋果日報/許麗珍/台北報導】
台中市政府今年初接獲民間機構投訴案件,直指醫護人員以同性戀多元性傾向為病,診斷並進行「扭轉性傾向治療」或向當事人表明若不改變即無法治療或不能痊癒。「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今表示,「扭轉性傾向治療」案件在台灣並非少數,此違反醫療行為,衛福部應在《醫師法》第28條之4第1款「不得執行的醫療行為」項目中,增列「扭轉治療」保障同志人權。
立委林靜儀今在立院中興大樓舉辦「尊重多元性向,扭轉治療嚴重觸法」同志人權守護記者會,邀請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與精神科醫師與會。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神經學科教授顏正芳表示,以專業立場聲明,非異性戀的性傾向既非精神疾病,也不是人格發展缺陷,而是人類發展常態多樣性的展現,反對基於假設非異性戀是精神疾病或偏常狀態,或認為其應改變性傾向或性別認同,而進行任何的矯正治療或轉變療法。
1051028_中時電子報
同性戀不是病!綠委促修法禁「扭轉治療」
【中時電子報/張鎧乙、周思宇】
「同性戀不是病!」民進黨立委林靜儀今天召開記者會指出,衛生福利部應在《醫師法》中,對性傾向進行的扭轉治療增列為不得執行的醫療行為項目,以維護同志人權。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士黃純英說,衛福部已行文精神醫學會,而精神醫學會回函內容指出,扭轉治療不屬於醫療行為,治療應該有實證基礎,然修法尚有討論空間,不排除進一步研議可行性,仍需與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討論。
林靜儀強調,政府應尊重與正視全世界精神科都已認定的同性戀不是疾病;扭轉治療是藉各種方式要扭轉同性戀性傾向,有國家已列違法,但台灣到目前為止,有些相關機構都還在實施。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神經學科教授顏正芳也說,非異性戀的性傾向既非精神疾病,也不是人格發展缺陷,而是人類發展常態多樣性的展現,反對基於假設非異性戀是「精神疾病」或「偏常」狀態,甚至認為可「改變」其性傾向或性別認同,而進行任何的矯正治療或轉變療法。
徐志雲指出,之前曾傳出有透過電療等方式,扭轉治療,意圖使同性戀者壓抑性傾向,讓同性戀者不敢再看同性的照片;另有同性戀者更是受到宗教團體的「勸告」,強調「改變」,才能得到上帝接受,影響同志身心健康,,盼外界勿以「愛」之名,意圖改變他人性傾向。
1051030_蘋果新聞網
回覆護家盟:基督/天主教信仰減緩信徒接納同志態度的成長
【蘋果日報/顏正芳/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
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以下簡稱護家盟)表達反對同志婚姻立場,也在臉書上聲稱:「台灣人民對於同志議題幾乎是冷漠的。」但這與事實不符。依據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鄭雁馨博士等人(Yen-hsin Alice Cheng, Fen-Chieh Felice Wu, and Amy Adamczyk)發表於《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2016;48(4):317-345的研究《台灣人對同志態度之轉變,1995-2012》結果發現:從1995年到2012年台灣民眾對同志的寬容度普遍提升,這樣的改變,不僅是因為年輕世代對同志接受程度越高所致,即使是較為年長的年代,從1995年到2012年態度也越來越接受同志。越年輕世代出生的人,因為有更高機會接受到高等教育,以及對於婚姻和性別角色採取比較開放的價值觀,因而對同志產生較為寬容的態度。同時,年紀較輕、教育程度較高、女性、非基督徒,對於同志接受程度都比較高。研究結果也發現:在1995年,基督/天主教徒並未比其他宗教信仰者特別不接受同志;但在2006年和2012年間,其他族群對於同志的接受程度都顯著提升,基督/天主信仰者卻未見同等程度的態度提升。這樣的結果,顯示基督/天主教某種程度地影響了信徒對於同志的接受程度,致使信徒在台灣對於性取向日漸接受、尊重平權的環境中,呈現落後於多數人的現實。在此建議基督/天主教領袖正視此問題,以開放的心胸解釋聖經意涵,以免神愛世人的本質遭受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