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 English
  • 首頁
  • 高雄醫學大學
  • 秘書處簡介
    • 主任秘書
    • 秘書
    • 行政事務組
    • 法規事務組
    • 校友暨公共事務組
    • 事業發展組
  • 表單下載
    • 行政事務
    • 法規事務
    • 校友暨公共事務
    • 校務研究暨企劃
  • 法規資料庫
  • 會議函文
    • 校務會議紀錄
      • 113學年度校務會議紀錄
    • 行政會議紀錄
      • 113學年度行政會議紀錄
  • 校友傑出事蹟
    • 歷屆傑出校友
    • 歷屆榮譽校友
    • 歷屆校友榮獲高杏獎
    • 歷屆高醫人榮獲醫療奉獻獎
    • 歷屆高醫人榮獲台灣醫療典範獎
  • 募捐服務

前端編輯

管理員身份可於登入後,進行網站的前端管理。

  • 首頁
  • RSS
  • 退休創高醫9項第1 李惠娥返校分享經驗(本校牙醫系李惠娥教授榮退)【系列報導】

退休創高醫9項第1 李惠娥返校分享經驗(本校牙醫系李惠娥教授榮退)【系列報導】

  • 1060220_臺灣時報
  • 1060219_中央通訊社
  • 1060218_自由時報電子報
  • 1060220_臺灣時報
  • 1060219_中央通訊社
  • 1060218_自由時報電子報

1060220_臺灣時報

老教授被稱女力典範 勉學生務實勤學拚出頭

【臺灣時報/記者黃福鎮/高雄報導】(2/19)

  高醫大牙醫教授李惠娥年近七旬,在高醫服務逾四十載,創造了九項第一紀錄,堪稱女力時代的典範。今天(十九日)上午九至十二時,李惠娥要在校舉行榮退演講。現任高醫董事的她勉勵學生要充實基本學識、務實勤學,未來才能在職場出人頭地 。

  李惠娥於今年一月底退休。她從進高醫就讀、服務至退休,一輩子奉獻給高醫,創造了九項第一紀錄,包括是高醫口腔醫學院第一位培育出來的博士、高醫第一位女性口腔醫學院院長、牙醫學系主任、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牙科部長、補綴科主任、家庭牙醫科主任,以及董事會第一位牙醫背景的女性董事,加上當年以第一名成績考進牙醫系、第一名成績畢業,合計九項第一,這項輝煌的紀錄在高醫無人能比,堪稱為女力時代的典範。

  李惠娥從小就很會讀書,高雄女中畢業後考上牙醫系。在高醫期間,除曾隨夫婿高醫放射腫瘤科醫師連熙隆到日本進修二年外,從沒有離開過高醫,她把一生最精華的歲月都奉獻給高醫,作育英才、照顧病患。李惠娥關心弱勢族群, 參與教會醫療,深入偏鄉離島義診,她的第一篇升等論文探討那瑪夏原住民孩童與漢人孩童牙齒的差異;在交通不發達的民國六○年代,她不畏路遙,靠著兩腿步行八小時翻山越嶺,從甲仙走到那瑪夏不知多少回,為二百多名原住民孩童檢查口腔;這份行醫信念與毅力,讓年輕一輩望塵莫及。

  高醫牙醫副教授王兆祥表示,李惠娥勤於進修著作,二十年前她和學生合編的《局部活動義齒製作手冊》至今仍是高醫牙醫學系的教材。她也樂於提攜後學,當學生要升等,她比學生還緊張,時時盯著學生的論文,關心是否順利過關。李惠娥指出、現在的大學生除了書本、圖書館的相關雜誌外,有許多可以由上網的資訊查到,而且快速又多元,但是要正確應用多元的資訊是需要有正確基本的學理概念才能判別,所以一定要先充實自己才能善用多元的資訊,而不致被誤導,也才得以學以致用。另外,在職場上要勤奮、誠信、與人為善,得到同儕信任,主管賞識,就能出人頭地。這些看來是老生常談,但也是最實際的。

1060219女力典範 高醫教授李惠娥創九項第一臺灣時報

臺灣時報刊登版面

1060219_中央通訊社

退休創高醫9項第1 李惠娥返校分享經驗

【中央通訊社/記者程啟峰/高雄報導】(2/19)

  上個月底甫退休的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教授李惠娥,在高醫服務逾40載,提拔後進不餘遺力,並締造9項第1紀錄,堪稱女力時代典範;她今天返回母校演講分享在職服務經驗。

  高醫大口腔醫學院上午在校內舉行「李惠娥教授榮退專題演講」,吸引大批李惠娥老中青三代的桃李前來聽講,現場座無虛席。

  年近七旬的李惠娥,從進高醫大就讀、服務至退休一路奉獻給高醫。

  她是高醫大口腔醫學院第1名培育出來的博士,也是高醫大第1名女性口腔醫學院院長、醫學系主任、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牙科部長、補綴科主任、家庭牙醫科主任,以及高醫大董事會第1名牙醫背景的女性董事,加上當年以第1名成績考進高醫大牙醫系、第1名成績畢業,9項第1的輝煌紀錄在高醫無人能出其右。

  從小就很會讀書的她說,高雄女中畢業後,原本想考生物相關科系,因父親一句話「查某囝仔做醫生嘛沒嘜」而如父母所願考上牙醫系。

  李惠娥在高醫服務期間除曾隨夫婿高醫大附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連熙隆到日本進修2年外,職場沒有離開過高醫,她把一生最精華的歲月都奉獻給高醫,作育英才、照顧病患,不計其數。

  李惠娥關心弱勢族群,她從大學期間就參與教會醫療,常深入偏鄉離島義診,她的第1篇升等論文就是探討那瑪夏原住民孩童與漢人孩童牙齒的差異。

  在交通不發達的民國60年代,李惠娥不畏路遙,靠著兩腿步行8小時翻山越嶺,從甲仙附近走到那瑪夏不知多少回,為200多名原住民孩童檢查口腔,這份行醫信念與毅力,讓年輕一輩望塵莫及。

  李惠娥育有兩名女兒,大女兒也是高醫大牙醫學系畢業,在李惠娥掌舵高醫大附院牙科時,適逢女兒快畢業,她特別將女兒送到台北一家醫學中心實習、工作,讓女兒專心學習,沒機會享受「特權」,也迴避外界不必要的干擾及壓力;李惠娥二女兒則研習中醫,目前在香港工作。

  高醫大牙醫學系副教授王兆祥是李惠娥的學生,他說,「李教授有副阿婆心!」,李惠娥拉拔學生不遺餘力,當學生要升等時,她比學生還緊張,時時盯著學生的論文,關心是否順利過關。

  他又說,20年前,恩師與他師生倆合編的「局部活動義齒製作手冊」至今仍是高醫大牙醫學系的教材。

  退休是人生另一階段的開始,李惠娥除了繼續擔任高醫大董事,為母校的未來發展盡分心力外,也應聘到一所專校繼續培育下一代;她希望用餘生多陪伴家人、學生,活出精彩、快意的人生下半場。

1060219中央社

上個月底甫退休的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教授李惠娥, 在高醫服務逾40載,提拔後進不餘遺力,並締造9項第1 紀錄,堪稱女力時代典範;她19日返回母校演講分享在 職服務經驗。 (高醫大董事會提供)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傳真 106年2月19日

1060218_自由時報電子報

高醫牙醫教授李惠娥女力典範 明天榮退演講

【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2/18)

  高醫牙醫教授李惠娥,甫於今年1月31日延齡退休,口腔醫學院明上午9時於第一教學大樓B1為她辦榮退專題演講,李惠娥現任高醫董事,在高醫服務逾40載,創造了9項第一紀錄,堪稱女力時代的典範。

  年近70歲的李惠娥,從進高醫就讀、服務至退休,一輩子奉獻給高醫。她是高醫口腔醫學院第一位培育出來的博士,也是高醫第一位女性口腔醫學院院長、牙醫學系主任、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牙科部長、補綴科主任、家庭牙醫科主任,以及董事會第一位牙醫背景的女性董事,加上當年以第一名成績考進牙醫系、第一名成績畢業,合計9項第一,這項輝煌的紀錄在高醫無人能比。

  李惠娥從小就很會讀書,她說,高雄女中畢業後,原本想考生物相關科系,因父親一句話:「查某囝仔做醫生嘛沒嘜!」而如父母所願考上牙醫系。在高醫期間,除曾隨夫婿高醫放射腫瘤科醫師連熙隆到日本進修2年外,職場沒有離開過高醫,她把一生最精華的歲月都奉獻給高醫,作育英才、照顧病患,皆不計其數。

  李惠娥關心弱勢族群,從大學期間就參與教會醫療,常深入偏鄉離島義診,她的第一篇升等論文就是探討那瑪夏原住民孩童與漢人孩童牙齒的差異;在交通不發達的民國60年代,李惠娥不畏路遙,靠著兩腿步行8小時翻山越嶺,從甲仙附近走到那瑪夏不知多少回,為200多名原住民孩童檢查口腔;這份行醫信念與毅力,讓年輕一輩望塵莫及。

  「李教授有副『阿婆心』!」高醫牙醫副教授王兆祥說,李教授拉拔學生不遺餘力,當學生要升等時,她比學生還緊張,時時盯著學生的論文,關心是否順利過關。20年前,師生兩人合編的《局部活動義齒製作手冊》至今仍是高醫牙醫學系的教材。

  退休是人生另一階段的開始,李惠娥除了繼續擔任高醫董事,為自己母校的未來發展盡分心力外,也應聘到一所專校繼續培育下一代;她希望用餘生多陪伴家人、學生,活出精彩、快意的人生下半場。

1060218自由時報 1

高醫牙醫教授李惠娥,在高醫服務逾40載。(圖高醫董事會提供)

1060218自由時報 2

高醫牙醫教授李惠娥,在高醫服務逾40載,創造了9項第一紀錄,堪稱女力時代的典範。(圖高醫董事會提供)

  • 內部控制
  • 電子公文專區
  • 分層負責明細表
  • 國內校級策略聯盟合約
  • 新進教師資訊
  • 大學社會責任

2014  © 高雄醫學大學 秘書處
建議使用 Chrome / Safari / Firefox 瀏覽

  • 校址: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
  • 電話:07-312-1101 ext. 2101/2102/2103
  • 傳真:07-321-2062
  • 信箱:sec@kmu.edu.tw

 

後台管理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