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大研究》肥皂洗手 有效清除塑化劑

【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塑化劑(DEHP)是環境荷爾蒙,為人體致癌物,長期大量暴露也恐危害生殖及發育,高醫大團隊利用嚴謹、科學方式探討洗手對移除手上塑化劑暴露的功效,發現利用肥皂洗手清除手上塑化劑的效率達九十五%以上,而清水洗手僅九%,建議透過標準的肥皂洗手步驟,以有效移除塑化劑。

高醫大環境醫學中心研究員林碧憶表示,家裡孩童長期接觸有塑化劑的塑膠玩具、物品,加上幼童常有吃手習慣,吃入的塑化劑量也較高,專家常建議以洗手清除手上的塑化劑,但過去都沒有很嚴謹、精確的數據。

林碧憶說,為模擬現實生活塑化劑濃度暴露,她利用兩種臨床試驗方式,第一種是同一個人分別用肥皂及清水各洗手六次,結果發現肥皂洗手移除手上塑化劑的效率達九十五%以上,清水僅有九%;為了複製單一個人結果,又找了二十八名受試者,男女各一半,測試結果與單一個人的試驗結果相同,而且不同性別受試者,雖然手的大小有顯著差異,但移除效率並無顯著差異。這項研究三月也發表於Nature自然雜誌旗下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 - Nature)。

 林碧憶強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正確洗手步驟,其洗手口訣:「內(掌心)、外(手背)、夾(指縫間)、弓(指背)、大(大拇指)、立(指尖)。」整個洗手過程約三十秒,使用的肥皂也建議用最原始,沒有添加其他化學物質的肥皂,因為肥皂的介面活性劑即可清除脂溶性的塑化劑。

1060428自由時報

高醫大環境醫學中心研究員林碧憶示範正確洗手步驟。(記者方志賢攝)

1060428高醫大研究 肥皂洗手 有效清除塑化劑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刊登版面

高醫大長期實驗 移除塑化劑 肥皂洗手最有效

【中國時報/記者柯宗緯/高雄報導】

台灣曾爆發塑化劑風暴,長期暴露恐對人體產生危害。高雄醫學大學長期實驗,找來28位受試者調查發現,勤洗手搭配不含香料、塑化劑的肥皂,透過界面活性劑,有效移除塑化劑達95%,比起用水洗更有效果,避免將有毒物質吃下肚。

高醫大環境醫學中心國際研究員林碧憶指出,小朋友是最常接觸到塑化劑,因常接觸含有塑化劑的玩具,或是有吃手指習慣,每天吃下的塑化劑DEHP量(最廣泛毒性最高分子)不容忽視;塑化劑也會影響孕婦生殖,尤以男嬰先天性異常風險越高。

她表示,團隊特別模擬現實生活DEHP濃度暴露,先找來一名受試者,在3天內分別以肥皂及清水各洗手6次,成果顯示肥皂移除效率可達95%,清水只有9%;事後再找來28名受試者,發現結果相同,不因性別或手掌大小有顯著差異。

她提到,根據世衛推薦正確洗手步驟,應為「內外夾弓大立」分別是從掌心、手背、指縫、指背、大拇指、指尖等洗手約30秒,肥皂建議用手工皂,最原始不添加化學物質的,即可杜絕塑化劑殘留。

 林碧憶說,這項研究成果,今年3月發布在國際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頭;勤洗手是簡單預防疾病方法,全球統計發現只有19%如廁後會用肥皂洗手,而洗手除了可預防流行疾病傳染外,也能有效移除手中化學物質暴露,降低健康風險。

1060428中國時報 1

高醫大研究發現,搭配肥皂勤洗手,有效移除塑化劑暴露。(柯宗緯攝)

1060428中國時報 2

高醫大研究發現,洗手用不含香料、塑化劑的肥皂,有效移除塑化劑達95%,比用水洗更有效果。(柯宗緯攝)

1060428高醫大長期實驗 移除塑化劑 肥皂洗手最有效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刊登版面

肥皂洗手 可移除逾95%塑化劑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昨天發表一份研究,發現肥皂洗手有助移除塑化劑,高醫大環境醫學中心國際研究交流專員林碧憶說,塑化劑汙染食品與日用品事件,再度警示出塑化劑暴露對人體的健康危害。高醫團隊規畫洗手試驗研究,用科學化的方式探討洗手對於移除手上塑化劑暴露的效率。結果顯示加洗肥皂,塑化劑移除效率可達95%以上;只有用清水洗手,沒有使用肥皂,移除效率僅9%。

林碧憶說,洗手是簡單的衛生習慣,在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進食前洗手,可移除皮膚表面塑化劑濃度,降低食入體內的濃度。

高醫研究團隊利用兩種臨床試驗方式,一種是洗肥皂,另一種是用清水洗。結果顯示使用肥皂,移除效率可達95%以上;沒有使用肥皂,僅用清水洗手,去除僅有9%。研究結果顯示使用不含塑化劑成分的肥皂,洗手表皮移除效率顯著高於清水洗手。

 林碧憶也列出洗手6大步驟,「內」、「外」、「夾」,「弓」、「大」、「立」,且每次洗手最好達30秒以上。她說,洗手是個簡單的疾病預防行為,過去對於洗手的推廣常限於預防傳染疾病。洗手除了可以預防流行性疾病的傳染,也可以有效的移除手中的化學物質。

1060428聯合報 1

林碧憶示範正確洗手方式。 記者謝梅芬/攝影

1060428聯合報 2

洗手六大步驟,專家建議每次洗手最好洗卅秒以上。 記者謝梅芬/攝影

1060428肥皂洗手 可移除逾95塑化劑聯合報

聯合報刊登版面

不想塑化劑吃下肚 用這個洗手效果超好

【元氣網/記者謝梅芬/即時報導】

高醫今天發表一份研究,發現肥皂洗手有助移除塑化劑暴露,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中心國際研究交流專員林碧憶說,塑化劑汙染食品與日用品事件再度警示出塑化劑暴露對人體的健康危害。高醫團隊規畫洗手試驗研究,用科學化的方式探討洗手對於移除手上塑化劑暴露的效率。結果顯示加洗肥皂,塑化劑移除效率可達95%以上;沒有肥皂僅9%。

陳碧憶說,洗手是簡單的衛生習慣,但在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進食前洗手,可移除皮膚表面塑化劑濃度並降低食入體內的濃度。

高醫研究團隊利用兩種臨床試驗方式,一種是洗肥皂,另一種是用清水洗。結果顯示使用肥皂,移除效率可達95%以上;沒有使用肥皂僅有9%。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不含塑化劑成分的肥皂,洗手表皮移除效率顯著高於清水洗手。

陳碧憶也列出洗手6大步驟,「內」、「外」、「夾」,「弓」、「大」、「立」,且每次洗手最好達30秒以上。她說,洗手是個簡單的疾病預防行為,過去對於洗手的推廣常限於預防傳染疾病。洗手除了可以預防流行性疾病的傳染,也可以有效的移除手中的化學物質。

1060428聯合報 3

洗手6大步驟。記者謝梅芬/攝影

1060428聯合報 4

陳碧憶也列出洗手6大步驟,「內」、「外」、「夾」,「弓」、「大」、「立」,且每次洗手最好達30秒以上。記者謝梅芬/攝影

【影】高醫大證實 用肥皂洗手能洗去95%塑化劑

【中華電視公司/記者陳詩璧/綜合報導】

高醫大研究團隊今(27日)公布一項研究,發現用肥皂洗手,成功移除手上塑化劑的效率達到95%以上,而清洗洗的話只有9%。

根據高醫研究團隊所提供的資料可知,這份研究的結果顯示,介入組的表皮DEHP移除效率可達95%以上,非介入組僅為9%。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不含塑化劑成分的肥皂,洗手表皮DEHP的移除效率顯著高於清水洗手。本研究也發現雖然清水洗手移除表皮DEHP效率低,但若再用肥皂洗手,可將原本殘留在手上無法用清水移除的DEHP成功移除。

 高醫大環境醫學中心國際研究員林碧憶提到,洗手簡單的疾病預防行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洗手步驟來看,洗手有6大步驟,包括了內、外、夾、弓、大、立,每次洗手時間最好30秒,使用最原始的肥皂,不要使用有添加物的,能有效移除手上的塑化劑。(照片:高醫大環醫中心提供)

1060428華視

有無肥皂洗手 除塑化劑效果差10倍

【蘋果日報/記者吳慧芬/高雄報導】

  坊間塑膠玩具充斥,孩童摸了又吃手,可能將有害健康的塑化劑吃進體內。高醫大最新研究發現,若能以肥皂洗手30秒,可去除近95%塑化劑,反之只以清水洗,即使又搓又揉洗30秒,僅能去除近9%塑化劑,兩者除塑化劑效果差逾10倍,此研究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學報告》國際期刊高醫大今開《環境因子對婦女與嬰幼兒易感族群之健康危害》研討會,高醫大環境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林碧憶與會報告肥皂洗手對去除手中塑化劑研究,強調洗手要洗對方法,尤其是愛玩塑膠玩具與吃手的嬰幼兒,家人可用正確洗手方式,幫孩子遠離塑化劑。林碧憶表示,研究以28位民眾為對象,請其手摸高濃度的塑化劑DEHP,再讓其以清水洗手30秒,「手心手背指縫」處處細搓,再檢驗其手中DEHP殘留量,顯示仍殘留91.26%,也就是洗這麼久,只洗掉8.74%塑化劑DEHP。接著這28人,雙手再次曝露同濃度的DEHP,但先抹上肥皂,用上述方式洗手30秒再測量,發現手中殘留的DEHP平均只剩5.36%,亦即高達94.64%的塑化劑都被洗掉了,證明用一樣方式、一樣久的時間洗手,有無用肥皂,去除塑化劑效果可相差逾10倍。林碧憶說,塑化劑可經食用、經皮吸收等進入人體,常用於製造塑膠玩具的DEHP塑化劑經皮吸收率低,但嬰幼兒多有吃手習慣,吃進DEHP機會高。以往研究顯示,兒童尿中塑化劑濃度高,可能增加氣喘、過敏疾病風險,增加女童性早熟機會,另孕婦尿中塑化劑濃度高,男嬰生殖器官異常比率也較高。高醫大以肥皂洗手可去除九成五塑化劑的研究,已登最新一期《科學報告》國際期刊。林碧憶說,這證明不僅要勤洗手,且要用肥皂才能發揮最佳去除塑化劑成效。高醫大選用的是無香精的香皂,這是因許多洗手乳或肥皂中的定香劑是塑化劑成份製成,選用無香精的肥皂,可去除研究中塑化劑干擾因子,也建議民眾若想盡可能遠離塑化劑,可選無香精成份肥皂來清潔。

高醫大研究 肥皂洗手有助移除塑化劑

【臺灣時報/記者黃福鎮/高雄報導】

近年來塑化劑汙染食品與日用品事件暴露對人體健康危害。為此,高醫大環醫研究中心為找出簡單降低塑化劑暴露的方法,特別規劃了洗手試驗研究,並用科學化的方式探討出用肥皂洗手對於移除手上塑化劑暴露的效率達百分之九十五。

昨天,校方召開記者會說明,希望用嚴謹的試驗結果能提供有利的證據,來證明洗手對於降低塑化劑暴露的功效。高醫大指出,每個人每天皆暴露於微量的塑化劑毒性高分子(DEHP)中,暴露的途徑包含皮膚接觸、食用、吸入等方式,在流行病學研究中發現,當尿液有較高的塑化劑代謝物(MEHHP, MEOHP, MBP)會對於兒童生理與心理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其生產男嬰生殖器官先天性異常風險越高,男性生殖器官到肛門距離越短;兒童尿中塑化劑代謝物(MEHP)濃度較高也會增高罹患呼吸道疾病、過敏、氣喘等風險。

高醫大表示,高醫研究團隊特別模擬現實生活DEHP濃度暴露,利用兩種臨床試驗方式來了解洗手對於了解塑化劑移除效率。一組利用無塑化劑的洗手乳洗手、另一組組利用清水洗手。結果顯示洗手乳組的表皮DEHP移除效率可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另一組清水組洗手僅為百分之九。

手工肥皂效果高於清水

   高醫大研究結果顯示使用不含塑化劑成分的肥皂(手工肥皂)洗手,表皮DEHP的移除效率顯著高於清水洗手。研究也發現雖然清水洗手移除表示DEHP的效率低,但若再用肥皂洗手,可將原本殘留在手上無法用清水移除的DEHP成功移除。透過標準的洗手步驟洗手,並提升正確洗手觀念,都可提高洗手移除塑化劑效率。

1060428高醫大研究 肥皂洗手有助移除塑化劑臺灣時報

臺灣時報刊登版面

【影音】高醫介入性研究:肥皂洗手有助移除塑化劑暴露

【民報/陳俊廷/高雄報導】

近年來塑化劑汙染食品與日用品事件再度警示出塑化劑暴露對人體之健康危害。高雄醫學大學實驗證實,用肥皂(洗手乳)搭配正確洗手6步驟,能有效移除塑化劑達95%,遠高於只用清水洗手的9%,惟建議以使用非添加太多香精等其他化學物質的肥皂(洗手乳)。

為找出簡單降低塑化劑暴露的方法,高醫團隊特別規劃了洗手試驗研究,用科學化的方式探討洗手對於移除手上塑化劑暴露的效率。希望嚴謹的試驗結果能提供有利的證據,來證明洗手對於降低塑化劑暴露的功效。高醫大環境醫學中心國際研究員林碧憶今27日(四)在研討會中表示,家裡小朋友若接觸到塑化劑的玩具、物品後,專家常建議利用洗手來移除手上的塑化劑,惟過去都沒有很嚴謹、精確的數據,顯示洗手真的有效,因此她透過科學方式研究,來確認肥皂(洗手乳)洗手的重要性。

此外,她並示範正確洗手步驟與口訣:「內(掌心)、外(手背)、夾(指縫間)、弓(指背)、大(大拇指)、立(指尖)」,整個洗手搓揉過程約30秒。

為模擬現實生活塑化劑濃度曝露,林碧憶利用兩種臨床試驗方式,第一種是同一個人分別用肥皂(洗手乳)及清水各洗手6次,結果發現肥皂洗手移除手上塑化劑的效率達95%以上,清水只有僅9%;此外,為了複製單一個人結果,又找了28名受試者,男女各一半,測試結果與單一個人的試驗結果一樣,而且不同性別受試者,雖然手的大小有顯著差異,但移除效率並無顯著差異。

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是塑化劑中使用最廣泛毒性也最高的分子。每個人每天皆暴露於微量的DEHP中,暴露的途徑包含皮膚接觸、食用、吸入等方式,但其中透過皮膚接觸塑化劑的濃度較難預測,因而其對於人體之健康風險常被忽略。塑化劑可透過皮膚吸收直接進入體內,或經由碰觸食物吃入體內,雖然研究發現DEHP的透過表皮的吸收率低,但兒童常會有吃手的習慣,透過手到口的動作,小孩子每天吃入的DEHP量也是不可以被忽視的。

此外,在流行病學研究中發現,當尿液有較高的塑化劑代謝物(MEHHP, MEOHP, MBP)會對於兒童生理與心理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其生產男嬰生殖器官先天性異常風險越高,男性生殖器官到肛門距離越短;兒童尿中塑化劑代謝物(MEHP)濃度較高也會增高罹患呼吸道疾病、過敏、氣喘之風險。

高醫研究團隊指出,洗手是個簡單的疾病預防行為,過去對於洗手的推廣常限於預防傳染疾病。全球的統計發現只有19%的人會再如廁後用肥皂洗手。洗手除了可以預防流行性疾病的傳染,也可以有效的移除手中的化學物質暴露,降低長期暴露濃度以達到疾病的預防。

1060428民報

高醫大環境醫學中心研究員林碧憶說明,肥皂洗手有助移除塑化劑暴露的研究結果,並示範正確洗手步驟。(記者陳俊廷攝)

研究:肥皂洗手降低塑化劑達95%

【大紀元/李怡欣/高雄報導】

塑化劑(DEHP)事件引起國人食安隱憂,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27日表示,找到簡單降低塑化劑暴露方法,高醫團隊用科學方式進行洗手試驗,嚴謹試驗,結果證明用無塑化劑之洗手乳洗手移除表皮DEHP效率可達95%以上,清水洗手僅9%移除率,因此勤用肥皂洗手不但可預防傳染疾病,對於移除手上塑化劑暴露有降低功效。

塑化劑可透過皮膚吸收直接進入體內,或經由碰觸食物吃入體內,兒童常會有吃手的習慣,透過手到口的動作,小孩子每天吃入的DEHP量不可被忽視;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尿液有較高塑化劑代謝物會對於兒童生理與心理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兒童尿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較高也會增高罹患呼吸道疾病、過敏、氣喘之風險。

高醫團隊研究發現,不含塑化劑肥皂洗手表皮DEHP移除效率顯著高於清水洗手,洗手除了可以預防流行性疾病的傳染,也可以有效的移除手中的化學物質暴露,降低長期暴露濃度以達到疾病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