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大率先全國導入醫療體感教學

【中國時報/記者柯宗緯/高雄報導】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ARVR擴增實境及虛擬實境新科技崛起,帶動各領域運用。高雄醫學大學今年10月起,率先全國醫學系將VR技術導入教學,利用虛擬臨床診療訓練系統,加強學生問診經驗及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未來快速接軌職場。

高醫大教務長、台灣擬真醫學教育學會理事長蔡淳娟指出,醫學生在教室學習,未接觸到病人,經驗不足難免會卻步,過去10年以「標準化病人」採一對一方式模擬問診,成本相對昂貴,也不易訓練。

她說,在ARVR技術出現後,能實際運用於醫療教育端,透過虛擬臨床診療訓練系統,學生戴上VR眼鏡,病人彷彿在眼前,醫學生可模擬問診過程,虛擬病人會即時提供語音回饋,檢查報告出爐後,會判讀得幾分,問診有無切中核心。

該系統製造廠指出,主要「以病人為師」,提供近20種病人角色,以及病情狀況,透過內建醫學知識庫、生理訊號模擬器及AI人工智慧,提供沉浸式單人或多人參與式模擬問診間。

蔡淳娟表示,在虛擬實境解剖教學,透過VR立體影像呈現及多點觸控數位解剖桌,培訓臨床術前技術,不過主要為輔助性理解人體解構,尚無法取代傳統大體解剖「手感」;另可更精準掌握開刀位置,提升治療準確率。

  目前醫療體感已逐步運用教育端,高醫大第1200位醫學生適用,接下來陽明大學也將跟進。蔡淳娟說,未來體感科技醫療想像,可利用情境模式,矯正、治療恐慌症、創傷症候群、毒品戒斷等;另也可能出現虛擬醫生,可望促進醫病雙方共同決策,提升醫療水準及病人健康安全。

1061030中國時報 1

高醫大引進VR技術在教學上,學生可透過虛擬實境軟體進行臨床診療訓練。(柯宗緯攝)

1061030中國時報 2

醫療體感研討大會29日於高醫登場,高市經發局長曾文生(右)認為,目前體感產業著重娛樂事業,未來可望朝醫療等多元領域發展。(柯宗緯攝)

1061030中國時報 3

醫療體感研討大會29日於高醫登場,盼藉由創新科技提升醫療品質與照護水平。(柯宗緯攝)

1061030高醫大導入VR 逼真模擬問診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刊登版面

體感科技 布局醫療市場

【中國時報/記者柯宗緯/高雄報導】

2017醫療體感研討大會29日在高醫登場,高市經發局長曾文生指出,高雄爭取發展體感科技園區,現行ARVR主要著重開發消費性娛樂產品,未來將陸續運用在醫療等多元領域,帶動生活新革命。而據美國市調公司預測,2025年全球VR軟體應用市場,醫療保健服務將占15%。

高市衛生局引用美國市調公司Digi Capital數據指出,2020年全球ARVR市場規模將達1500億美元,體感經濟將深入各行各業,產業觸角無限延伸,以20152016年全球VR產業市場來看,前5大投資案中,醫療為首要投資標的,將帶動醫療創新產品服務。

高雄已成功爭取前瞻基礎計畫10億預算,4年內在亞洲新灣區打造體感科技園區。曾文生表示,截至目前開發商主要研發娛樂產品,期盼明年起埋下不同領域種子,尤其是醫療領域,更需跨領域整合,市府將搭建一個有效平台,為需求端及開發端搭起橋梁。

  高醫院長鍾飲文表示,新科技概念將運用至高醫及籌備中的高醫岡山醫院,當中技術層面牽涉複雜,有賴醫療團隊及科技業者整合,現階段持續建置智能病房及培育醫學人才,積極將新科技與醫學加強鏈結,提供更佳醫療品質及守護病人健康。

1061030體感科技 布局醫療市場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刊登版面

「你哪裡不舒服?」體感互動科技幫醫學生問診打分數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即時報導】

「你哪裡不舒服?」醫學系學生剛進入醫院實習時,常在與病人面對面問診時卻步,高醫首度在今年導入VR問診系統,由虛擬病人與學生對談,並透過軟體對問診過程進行評分,讓新手醫師對病人照顧更快上手。

為探討體感科技在醫療上的應用,市府與高醫、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及金屬工業研究中心29日首度舉辦研討會,探討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軟體在臨床診療、虛擬實境解剖教學、呼吸照顧模擬上的運用。

高雄在地的體感科技業者聯新公司研發出「虛擬臨床診療訓練系統」,學生從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安排、檢驗、影像學等分析,送出對病人的診斷,結果再由系統分析評分,因為系統內案例都是醫師寫的,「還會告訴你漏了什麼沒問」。

高醫大教務長、台灣擬真醫學教育學會理事長蔡淳娟說,醫學系學生從走出教室後,要進入醫院照顧病人,還有段落差,常會覺得緊張,可透過虛擬問診模擬練習;過去醫院雖會安排假病人或標準病人,但訓練成本太高,且問診、安排檢查到診斷間的過程常脫稿演出,體感科技則能提供標準化的訓練。

蔡淳娟表示,目前國內大學除了高醫將虛擬問診系統應用在醫學教育上,陽明大學也將跟進。此外,現場業者也展示虛擬實境解剖人體構造的操作,以及透過虛擬實境以立體影像觀察腫瘤位置。

1061030聯合報

體感科技業者研發「虛擬臨床診療訓練系統」,醫學生可透過從病史詢問、安排檢查、影像學等分析,送出對病人的診斷,再由系統評分,降低實際面對病人的緊張感,提供更高品質的照顧。記者蔡容喬/攝影

1061030虛擬問診 訓練醫學生效率更佳聯合報

聯合報刊登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