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_1040731
手機滑不停 25歲眼皮就鬆弛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長時間滑手機,不僅影響視力,也可能造成眼皮提早鬆弛,年紀輕輕即呈老態。
高醫整形外科教授賴春生指出,以往退化性眼瞼下垂患者至少都在55歲以上,但近幾年出現愈來愈多三、四十歲患者。
賴春生說,一名25歲女性上班族,雖有先天眼瞼下垂問題,症狀輕微;但近一年來除了睡覺外幾乎都在滑手機,眼皮明顯鬆弛,甚至在上眼皮膨出厚厚眼袋,眼皮幾乎睜不開,最後動手術將多餘眼皮去除。
他表示,愈來愈多三C族一天低頭滑好幾小時手機、打電腦,因眼睛低垂看東西時,提眼肌需用力上提,長期下來會發生肌肉疲乏,眼皮也會逐漸鬆弛,才三、四十歲就因提眼肌疲乏、眼皮鬆弛到影響視野,得動手術割除擋住視線的眼皮。
一名四十多歲婦人滑手機滑到提眼肌變長,眼皮也下垂變瞇瞇眼,到門診後接受鬆弛眼皮切除及提眼肌縮短手術,才恢復明亮有神的雙眼。
賴春生指出,有上眼瞼嚴重下垂患者,兩眼張開幅度只有正常雙眼的一半,看人時得用手拉起額頭,甚至有患者得用手以牙籤撐開眼皮才能看東西。
賴春生說,提眼肌可讓眼睛正常張眼約10至13毫米寬,若眼皮鬆弛、提眼肌退化,張眼距離就只剩一半,嚴重影響視野;加上患者經常用力張眼,眉毛拉高、前額皺紋增加,神情顯得鬱鬱寡歡。
他建議,使用三C產品每半小時就休息、看遠方放鬆提眼肌,盡量採平視角度滑手機,減少垂眼、避免提眼肌過度用力。
78歲曾張女士因退化性眼瞼下垂,眼睛一度只能張開3至4毫米。 記者蔡容喬/攝影
接受鬆弛眼皮切除、提眼肌縮短及雙眼皮成形術後,終能輕鬆張眼。 記者蔡容喬/攝影
聯合報刊登版面
臺灣時報_1040729
憂鬱婦人變歡喜婆婆高醫第一千例眼瞼下垂手術
【臺灣時報/記者洪創夫/高雄報導】
七十八歲的曾張女士,五個月前曾做過右側上眼皮下垂矯正手術,但效果不佳,經兒子多方探聽後,知道高醫賴春生教授在治療眼瞼下垂非常成功,所以帶著媽媽前來就診。經過賴春生施予切除鬆弛皮膚、提眼肌縮短手術(右側二十毫米,左側十五毫米)及雙眼皮成形術,手術後不但眼睛明亮有神,整個視野恢復正常,曾張女士對手術的結果非常滿意,從憂鬱婦人變成了歡喜婆婆。
曾張女士經賴教授檢查後發現兩側眼只能張開三至四毫米(正常為九至十毫米),屬嚴重型的上眼瞼下垂,眉毛代償性的拉高,前額滿佈肌肉收縮的皺紋,神情看起來疲憊蒼老而鬱鬱寡歡,兩側負責張開眼睛的提眼肌功能為十毫米(正常值指至少十三毫米以上),這是典型的退化性眼瞼下垂。
眼瞼下垂並非單純的眼皮鬆弛而是整體上眼瞼下垂,因遮蔽了部分或全部的虹膜而影響視野。退化性眼瞼下垂的成因包括提眼肌退化及提眼肌筋膜附著點脫離,主要發生在五十歲以上的人,由於手機及電腦的使用盛行,低頭族的退化性病變已悄然提早在四十多歲發生。
退化性眼瞼下垂的眼部特徵包括抬眉、眼皮變薄、雙眼皮拉高或消失、瞇瞇眼,合併的臉部特徵包括抬頭紋加深、下巴上揚及頸椎後彎,這些都是因瞇瞇眼的窄小視野所帶來的代償性動作,下垂愈嚴重,頭部後仰愈厲害,造成生活不便與肩頸酸痛。治療原則為提眼肌縮短術、提眼肌米勒氏肌肉切除縮短術及前額懸吊術,端視提眼肌功能來採取不同的術式。
高醫團隊在連續收集二百五十三例退化性眼瞼下垂病人中,年齡從四十歲到八十五歲,平均六十三歲;男性佔二成五,女性七成五;單側佔一成五,雙側佔八成五;組織學鏡檢顯示大部份是肌肉退化及脂肪浸潤所造成,筋膜附著點變薄脫離的約佔百分之五。整體手術結果九成一病人表示很滿意,百分之九表示還好,其中有百分之四點二的病人需要第二次手術微調,遠低於他國家的報導。術後併發症以矯正不足、兩眼不對稱、暫時性閉眼不全最常見。
眼瞼下垂的治療是醫學與藝術的精密結合,術前的評估、術中眼瞼高度的調整、術後的照顧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不但要能動態性的張開眼睛,也要兼顧外觀雙眼皮的自然性。高醫整外賴春生教授領導的團隊成功完成第一千例的眼瞼下垂手術,除了分享患者帶來的喜悅感恩外,也讓社會大眾了解到眼瞼下垂之複雜性,非一般醫美手術所能比擬,需要有高度經驗的整形外科及眼科醫師才能勝任。
臺灣時報刊登版面
自由時報_1040728
眼瞼下垂嬤好憂鬱術後變開心婆婆
【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一名78歲阿嬤因退化性眼瞼下垂,兩側眼只能張開3毫米,神情看起來像憂鬱婦人,所幸經眼瞼下垂手術後,兩眼變得炯炯有神,成了歡喜婆婆;高醫整形外科醫師賴春生教授10多年完成1000個病例,他說眼瞼下垂影響美觀及視力,甚至有患者為了讀佛經用牙籤撐開眼皮,手術後才恢復正常。
賴春生表示,退化性眼瞼下垂的成因,包括提眼肌退化及提眼肌筋附著點脫離,過去主要發生在50歲以上民眾,近幾年因手機及電腦使用盛行,低頭族的退化病變提早到40歲,另外長期滑手機也會造成眼皮鬆弛,曾有25歲少女滑到突出一個大眼袋。
高醫昨日舉辦1000例眼瞼下垂手術記者會,邀78歲的曾張阿嬤出席,她兩側眼用力張開也僅3~4毫米,(正常是9~10毫米),因退化性眼瞼下垂,眉毛代償性提高、前額滿布皺紋,神情看起來鬱鬱寡歡,常要用力睜眼抬頭,也造成肩頸痠痛。
賴春生表示,為患者切除鬆弛皮膚,提眼肌縮短手術及雙眼皮成形術,術後不但眼睛明亮有神,視野也恢復正常,從憂鬱婦人變成歡喜婆婆。
賴春生說,眼瞼下垂手術,10多年來累積1000個病例,患者從40歲到85歲,甚至有一名60多歲婦人因眼皮下垂遮住眼睛,因篤信佛教,為了看清楚佛經,乾脆拿牙籤撐開眼皮,但後來因為太不舒服,終於決定找醫師動手術才解決多年的問題。
高醫整形外科醫師賴春生(左)10多年完成1000個眼瞼下垂手術,邀78歲阿嬤(右)現身說法。(記者方志賢攝)
阿嬤因退化性眼瞼下垂,神情看起來鬱鬱寡歡(左),術後眼睛變得明亮有神。(圖賴春生提供)
自由時報刊登版面
大成報_1040728
高醫第一千例眼瞼下垂手術
【大成報/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
78歲的曾張女士,五個月前曾做過右側上眼皮下垂矯正手術,但效果不佳,經兒子多方探聼後知道高醫賴春生教授在治療眼瞼下垂非常成功,所以帶著媽媽前來就診。曾張女士經賴教授檢查後發現兩側眼只能張開3-4毫米(正常為9-10毫米),屬嚴重型的上眼瞼下垂,眉毛代償性的拉高,前額滿佈肌肉收縮的皺紋,神情看起來疲憊蒼老而鬱鬱寡歡,兩側負責張開眼睛的提眼肌功能為10毫米(正常值指至少13毫米以上),這是典型的退化性眼瞼下垂。經過賴教授施予切除鬆弛皮膚、提眼肌縮短手術(右側20毫米,左側15毫米)及雙眼皮成形術,手術後不但眼睛明亮有神,整個視野恢復正常,曾張女士對手術的結果非常滿意,從憂鬱婦人變成了歡喜婆婆。
高醫整形外科賴春生教授表示,眼瞼下垂並非單純的眼皮鬆弛而是整體上眼瞼下垂,因遮蔽了部分或全部的虹膜而影響視野。退化性眼瞼下垂的成因包括提眼肌退化及提眼肌筋膜附著點脫離,主要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由於手機及電腦的使用盛行,低頭族的退化性病變已悄然提早在40多歲發生。退化性眼瞼下垂的眼部特徵包括抬眉、眼皮變薄、雙眼皮拉高或消失、瞇瞇眼,合併的臉部特徵包括抬頭紋加深、下巴上揚及頸椎後彎,這些都是因瞇瞇眼的窄小視野所帶來的代償性動作,下垂愈嚴重,頭部後仰愈厲害,造成生活不便與肩頸酸痛。治療原則為提眼肌縮短術、提眼肌\米勒氏肌肉切除縮短術及前額懸吊術,端視提眼肌功能來採取不同的術式。在連續收集253例退化性眼瞼下垂病人中,年齡從40歲到85歲,平均63歲;男性佔25%,女性75%;單側佔15%,雙側佔85%;提眼肌功能好的(>8毫米)佔72%,尚可的(5-7毫米)佔12%,不好的(<5毫米)佔6%;組織學鏡檢顯示大部份是肌肉退化及脂肪浸潤所造成,筋膜附著點變薄脫離的約佔5%。整體手術結果91%病人表示很滿意,9%表示還好,其中有4.2%的病人需要第二次手術微調,遠低於他國家的報導。術後併發症以矯正不足、兩眼不對稱、暫時性閉眼不全最常見。
賴春生教授指出,眼瞼下垂的治療是醫學與藝術的精密結合,術前的評估、術中眼瞼高度的調整、術後的照顧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不但要能動態性的張開眼睛,也要兼顧外觀雙眼皮的自然性。高醫整外賴春生教授領導的團隊屢創佳績,2012年獲得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銀獎(SNQ),每年受邀在國際會議上發表專題演講,患者遍佈國內外,值此第1000例的眼瞼下垂手術,除了分享患者帶來的喜悅感恩外,也讓社會大眾了解到眼瞼下垂之複雜性,非一般醫美手術所能比擬,需要有高度經驗的整形外科及眼科醫師才能勝任。
蘋果日報_1040728
未老皮先垮 25歲女滑手機滑出眼袋
【蘋果日報/記者吳慧芬/高雄報導】
滑手機幾乎成全民運動,但眼皮長期被「操」,讓整外門診多了許多滑手機滑出眼袋與眼瞼下垂案例,一名25歲女子,滑手機滑到眼皮鬆弛,「膨」出大眼袋。另名40多歲婦人,則是滑到連提眼肌都變長,「提」不起眼皮,變「瞇瞇眼」,就醫做手術才能再張大眼睛。
高醫今辦完成1000例眼瞼下垂手術記者會,出席者是78歲曾張婆婆,她因老化眼瞼下垂,用力張眼仍張不開,只能用手指撐開眼皮視物,也因長期用力仰頭睜眼,有抬頭紋與脖子痛症狀,七月七日到高醫做眼瞼下垂改善手術,縮短被拉長的提眼肌,才變成大眼婆婆,她的心情也從憂鬱變開心。
高醫大醫學系教授、整外醫生賴春生指上述曾張婆婆是因老化造成眼瞼下垂,最近滑手機盛行,他陸續收治滑手機滑到做美容術個案;賴指最年輕個案,是位25歲女子,除睡覺都在滑手機,致眼皮鬆弛,「膨」出大眼袋。
另名40多歲婦人,則是滑到與曾張婆婆一樣,連提眼肌都變長,「提」不起眼皮,變成「瞇瞇眼」,就醫做提眼肌縮短術,才能再張大眼睛。
78歲曾張婆婆在高醫做眼瞼下垂改善手術後,才恢復成大眼婆婆,她的心情也從憂鬱變開心。謝承浩攝
曾張婆婆是因老化造成眼瞼下垂。翻攝畫面
經過眼瞼下垂改善手術,縮短被拉長的提眼肌,眼睛才得以恢復。翻攝畫面
蘋果日報刊登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