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新聞網_1050129
3年研究證實 塑化劑傷害兒童腎臟
【公視新聞網/記者李慧宜、陳顯坤/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經過三年研究,發現兒童每天每公斤體重的塑化劑攝取量,如果超過歐盟標準的50微克,就有13%的人會驗出蛋白尿,表示腎臟已經受到初期傷害,這也是國內首度證實,塑化劑超標對兒童腎臟有影響。
2011年三月引爆的塑化劑風暴,造成社會高度恐慌,林口長庚、高雄高醫等大型醫院,也在當時緊急開設兒童塑化劑諮詢特別門診。2013年年初,高雄醫學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慈濟大學共同合作,追蹤門診個案,發現塑化劑會傷害兒童腎臟。
==高雄醫學大學環醫中心主任吳明蒼==
確實有發現最高的高污染,超過台灣跟美國的標準,也看這些屬於臨床上診斷的微量白蛋白已經有超過了比例比較高。
高醫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指出,他們收集了250位.當時有吃含塑化劑益生菌幼童的尿液,以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塑化劑攝取量來看,尿液中超過歐盟標準50微克的有13%驗出蛋白尿,超過美國標準20微克,也有8%驗出,表示這些兒童都出現初期的腎臟傷害。
==高雄醫學大學環醫中心主任吳明蒼==
日常生活還是有這種塑膠類沒有辦法避免,但是它有一個特性,就是大概遇熱這些,其實它不是很穩定,就比較容易釋出來。
這是國內首度證實塑化劑超標影響兒童腎臟的研究,雖然目前為止,還沒有兒童需要進一步治療,不過因為在一般生活環境中,還是有暴露塑化劑的風險,所以研究團隊將繼續追蹤,並教育民眾減少接觸。
自由時報_1050128
塑化劑受害兒童 其中13%的腎臟有健康疑慮
【自由時報/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
2011年塑化劑事件震驚全台,高雄醫學大學與陽明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慈濟大學,組成「台灣婦幼研究世代研究團隊」,針對當年的受害者,以及孕婦與新生兒進行長期追蹤,今天舉辦專題研討會,高醫大校長劉景寬呼籲新政府務必重視,提撥足夠經費,讓專家學者持續研究,保障婦幼健康。
高醫大公衛所教授、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吳明蒼指出,研究團隊針對250名2至10歲兒童進行研究發現,他們當年曾吃過被塑化劑污染的益生菌等保健食品,其中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超過3.5毫克者有13%,也就是這些兒童的腎臟有健康疑慮,導致有蛋白尿現象,將持續追蹤,釐清他們是否需要接受治療。
國衛院環境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淑麗表示,孕婦受環境賀爾蒙(包括塑化劑與重金屬等)影響,其所生的女嬰到青春期11至13歲時,生殖器官發展較為緩慢,例如子宮比正常較小。
王淑麗提醒,婦女使用香水、指甲油、口紅等化妝品或保養品,要挑選不含「鄰苯二甲酸酯類」成分的產品,更要避免經常食入口紅、指甲油,或吸入香水,以保障健康。
另外,陽明大學醫學院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主講「產前鄰苯二甲酸酯類暴露對於新生兒健康之影響」、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謝佳容主講「胎兒時期塑化劑暴露與新生兒神經行為發展之關係」。
劉景寬(中)呼籲新政府重視塑化劑對健康影響的追蹤研究。(記者洪定宏攝)
吳明蒼(左)指13%的塑化劑受害兒童腎臟有健康疑慮。(記者洪定宏攝)
自由時報刊登版面
中國時報_1050128
塑化劑危害 影響孩童腎功能
【中國時報/記者呂素麗/高雄報導】
2011年台灣發生塑化劑事件,包括高雄醫學大學等國內學術單位組成台灣婦幼研究世代研究團隊,追蹤當年吃過被塑化劑汙染的益生菌等保健食品250名孩童,發現有13%孩子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超過標準3.5毫克,尿蛋白指數偏高,腎功能受到傷害。
2013年1月高雄醫學大學與陽明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慈濟大學成立台灣婦幼研究世代研究團隊,長期追蹤孕婦與新生兒受塑化劑影響,27日在高醫大舉辦研討會公布研究結果。
高醫大公共衛生所教授、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吳明蒼指出,研究團隊針對250名曾吃過益生菌2歲至10歲兒童研究發現,有13%尿蛋白指數偏高,這些兒童腎臟功能出問題,不過還沒有到需要臨床治療必須再持續追蹤。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淑麗也表示,孕婦受環境賀爾蒙(包括塑化劑與重金屬)影響,其所生女嬰到青春期11至13歲時,生殖器官發展較為緩慢,例如子宮比一般同年齡女孩還小,且隨塑化劑含量愈高,生殖器生長愈緩慢。
王淑麗提醒,婦女使用香水、指甲油、口紅等化妝品或保養品,要挑選不含「鄰苯二甲酸脂類」成分的產品,避免吃進重金屬。
高醫大校長劉景寬說,北、中、南、東共同組成研究團隊,分別在9家醫院收集懷孕婦女個案與其新生兒完整問卷及相關生物檢體,方便日後了解台灣環境及食品安全問題,並尋求防治解決之道。
中國時報刊登版面
蘋果日報_1050128
塑化劑害童腎 博士專家給16字箴言
【蘋果即時/記者周昭平/高雄報導】
塑化劑對幼童的危害到底有多恐怖?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吳明蒼今表示,經過2年多、收集北中南東等250名幼童的尿液分析發現,幼童若每人每日每公斤體重的塑化劑DEHP攝取量超過歐盟標準的50微克,其中有13%驗出蛋白尿,顯示腎臟已有初期傷害,若攝取量是20至50微克,也有8%有初期腎臟傷害,證實塑化劑超標對幼童的腎臟造成具體傷害,必須持續追蹤並注意減少暴露。
面對無所不在的塑化劑暴露風險,笑稱自己也當過奶爸的吳明蒼提出「遠離暴露、回歸自然、分散風險、保持快樂」的16字箴言,建議民眾要減少使用塑膠袋裝熱食、使用保鮮膜微波,最好自己帶鐵製或玻璃等食器,勤用肥皂洗手,就能有效減少暴露或食用風險。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今舉辦「婦女與嬰幼兒易感族群生殖生長發育之健康危害評估」專題研討會,會中高醫大與北部陽明大學、中部國家衛生研究院及東部慈濟大學共同成立的「台灣婦幼出生世代研究」團隊,分別報告與分析過量暴露塑化劑對新生兒、幼童的性荷爾蒙、出生結果及神經行為發展等各方面的影響。
其中吳明蒼回顧2011年塑化劑摻入起雲劑導致不少幼童吃下的食安事件,他說事發後「台灣婦幼出生世代研究」團隊收集250名幼童尿液分析,確認當時吃下較多含塑化劑益生菌等食品幼童,確實有比較高的比例出現高蛋白尿,顯示腎臟遭初期傷害,儘管還未有幼童因此需要進一步治療,但因環境中確實有不少暴露塑化劑風險,必須長期追蹤並教育減少接觸風險。
此外,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王淑麗則收集北中南東共1997對孕婦和新生兒,分析孕婦不同孕期尿液和新生兒臍帶血,初步結果顯示出生前塑化劑暴露會影響新生兒臍帶血中性荷爾蒙濃度;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也分析產前孕婦塑化劑暴露與出生結果相關性,證實孕婦尿中的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新生兒體重和胸圍有下降趨勢,也與男嬰雌性化性徵指標有正相關趨勢。
吳明蒼認為塑化劑暴露風險無所不在,民眾應秉持「遠離暴露、回歸自然、分散風險、保持快樂」16字箴言,降低暴露風險。周昭平攝
中央通訊社_1050128
塑化劑害童腎高醫提證據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吳明蒼經過2年多、收集各地250名10歲以下幼童尿液分析發現,有13%驗出蛋白尿,對腎臟已有初期傷害,呼籲家長注意減少孩子塑化劑暴露機會。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今天舉辦「婦女與嬰幼兒易感族群生殖生長發育之健康危害評估」專題研討會,吳明蒼於會中發表這項研究結果。
2011年爆發塑化劑摻入起雲劑導致不少幼童吃下的食安事件,吳明蒼說,事發後1年「台灣婦幼出生世代研究」團隊收集北中南臨床250名幼童尿液分析,確認當時吃下較多含塑化劑益生菌等食品幼童,確實有比較高的比例出現高蛋白尿,顯示腎臟遭初期傷害,但還未有幼童需要進一步治療,他將持續追蹤並教育民眾減少接觸塑化劑風險。
吳明蒼說,研究發現,13%幼童若每人每日每公斤體重的塑化劑攝取量超過歐盟標準50微克,驗出他們有蛋白尿,顯示腎臟已有初期傷害;攝取量是20至50微克,也有8%有初期腎臟傷害,證實塑化劑超標對幼童的腎臟造成具體傷害,須持續追蹤並注意減少暴露。
面對無所不在的塑化劑暴露風險,吳明蒼提出,「遠離暴露、回歸自然、分散風險、保持快樂」16字箴言,建議民眾要減少使用塑膠袋裝熱食、使用保鮮膜微波,最好自己帶鐵製或玻璃等食器,勤用肥皂洗手,減少暴露或食用風險,且多喝白開水加速排出體內殘留塑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