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 English
  • 首頁
  • 高雄醫學大學
  • 秘書處簡介
    • 主任秘書
    • 秘書
    • 行政事務組
    • 法規事務組
    • 校友暨公共事務組
    • 事業發展組
  • 表單下載
    • 行政事務
    • 法規事務
    • 校友暨公共事務
    • 校務研究暨企劃
  • 法規資料庫
  • 會議函文
    • 校務會議紀錄
      • 113學年度校務會議紀錄
    • 行政會議紀錄
      • 113學年度行政會議紀錄
  • 校友傑出事蹟
    • 歷屆傑出校友
    • 歷屆榮譽校友
    • 歷屆校友榮獲高杏獎
    • 歷屆高醫人榮獲醫療奉獻獎
    • 歷屆高醫人榮獲台灣醫療典範獎
  • 募捐服務

前端編輯

管理員身份可於登入後,進行網站的前端管理。

  • 首頁
  • RSS
  • 含糖飲料喝太多 小一生8成蛀牙(高醫大口腔衛生系主任黃曉靈受訪)【系列報導】

含糖飲料喝太多 小一生8成蛀牙(高醫大口腔衛生系主任黃曉靈受訪)【系列報導】

  • 1050303_中國時報
  • 1050303_自由時報
  • 1050303_聯合報
  • 1050304_臺灣時報
  • 1050303_中國時報
  • 1050303_自由時報
  • 1050303_聯合報
  • 1050304_臺灣時報

1050303_中國時報

含糖飲料喝太多 小一生8成蛀牙

【中國時報/記者呂素麗/高雄報導】

  104年度口腔保健績優學校頒獎典禮及成果發表會,2日在高醫大舉行,主持口腔保健計畫黃曉靈副教授指出,台灣學齡前孩童蛀牙率高,偏鄉孩童甚至高達8成,齲齒嚴重程度僅次於菲律賓及柬埔寨,主要與台灣含糖飲料多且隨處可買到有關,很多小孩喝含糖飲料頻率很高,刷牙又刷不乾淨,容易蛀牙。

  黃曉靈表示,以國小1年級學童為例,平地小孩約有6、7成有蛀牙,偏鄉約8成,尤其是偏鄉許多是隔代教養,大人沒有刷牙習慣,連牙膏、牙刷都不買,甚至最重要睡前也不刷牙,連帶小孩也沒有養成刷牙習慣,加上含糖飲料喝得多,導致蛀牙率居高不下。

  她說,有些學齡前孩童1周喝含糖飲料2至3次,甚至有高達6、7次,喝的多或少與家長社經地位有關,地位高的家長對孩子喝含糖飲料較有限制,反之,社經地位較低的家長則較不管孩子喝飲料。

  她並認為,台灣孩童蛀牙率高另個原因,即飲用水未加氟。新加坡、香港、韓國等國家飲用水加氟,屬於系統性防齲效果,飲用後靠著代謝產生效果;台灣家長因對飲用水加氟有疑慮,目前只用含氟牙膏,刷牙只是局部性防齲效果。

  防患齲齒,她建議孩童每年兩次定期塗氟到18歲,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可防止第一大臼齒的蛀牙,含糖飲料少喝,每天兩次刷牙,其中睡前刷牙最重要。

1050303含糖飲料喝太多 小一生8成蛀牙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刊登版面

1050303_自由時報

含糖飲料是齲齒元凶 學者建議少糖、睡前刷牙

【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衛福國內學齡前孩童齲齒盛行率高達8成,也就是10名孩童有8人蛀牙,高醫大口腔衛生系主任黃曉靈表示,研究顯示愛喝含糖飲料是最大元凶,不少孩童含糖飲料的攝取頻率一週2、3次,最高甚至達6、7次,她也呼籲家長督促孩童少喝含糖飲料、睡前要刷牙,另外接受大臼齒窩溝封填及定期免費塗氟。

  為鼓勵國中小學推動口腔保健,教育部國教署委託高醫大口腔系辦理「學童口腔保健計畫」,由口腔保健專業人員進入齲齒高關懷縣市校園,共輔導8所學校,加強學童正確潔牙觀念及技巧,促進兒童口腔健康,今舉行成果發表,另也表揚10所口腔保健績優學校。

  黃曉靈說,這些高關懷學校學童齲齒比例都偏高,地處偏遠或山地地區,牙科醫療資源普遍缺乏,經過輔導後,學童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提升,午餐後潔牙及使用牙線比例都達百分百。

  黃曉靈也指出,台灣販賣含糖飲料的店密度全球最高,珍珠奶茶、養樂多等含糖飲料,與嚴重齲齒的相關性很高,台灣含糖飲料的可近性及可獲性很高,走沒幾步就有一家冷飲店,而且含糖飲料很便宜。

  黃曉靈說,孩童含糖飲料的攝取頻率,與家長的社經地位也有關,社經地位高家長對孩子含糖飲料的攝取較有限制。而亞洲新加坡、香港及韓國等國家會在飲用水加氟,這屬系統性的防齲效果,台灣用含氟牙膏刷牙則屬局部性防齲效果,衛福部也在研議未來在食鹽加氟。

  黃曉靈強調,為了防患齲齒,她建議孩童每年兩次定期塗氟到18歲,第一大臼齒的窩溝封填可防止臼齒蛀牙,含糖飲料的少攝取,另外每天兩次刷牙,尤其睡前刷牙最重要。

 1050303自由時報 1

口腔保健績優學校表揚及成果發表。(記者方志賢攝)

1050303自由時報 2

幼兒園刷牙歌表演。(記者方志賢攝)

1050303_聯合報

偏鄉小學新生蛀牙率8成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台北報導】

  衛福部統計,12歲以下兒童每人平均有2.5顆蛀牙,高於世界平均1.67顆,齲齒盛行率達67%。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接受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在台灣8所偏鄉學校進行學童口腔保健計畫,發現這些學校小一新生齲齒盛行率高達8成,遠高於都市學童,許多小朋友沒有睡前刷牙習慣,口腔衛生模式亟待建立。

  國教署昨在高醫大舉辦「104年口腔保健績優學校」頒獎及學童口腔保健成果發表,嘉義縣大鄉國小、新北市江翠國小及台中市清泉國中獲得特優學校,除了在洗手台增設鏡子、各班教室設潔牙工具專用區,落實晨間和午餐後潔牙,還有學校播放潔牙歌刷牙、每周一天無糖日等,培訓潔牙小天使示範,讓更多學童從小就建立口腔清潔的好習慣。

  高醫大口衛系主任黃曉靈說,偏鄉地區牙醫資源不足,學童沒有從小建立刷牙習慣,去年起建立口腔保健輔導團進駐校園,對小朋友口腔衛生設計不同課程與活動,讓小朋友建立餐後和睡前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高年級學童每天使用牙線等習慣,半年後輔導成效顯著,口腔衛生落實率較同地區其他學校高出2至5倍。

  黃曉靈表示,都市地區小朋友口腔衛生習慣雖然較落實每天刷牙、定時塗氟等措施,但她調查發現,台灣因含糖飲料店密度高,學齡前小朋友一周都要喝珍珠奶茶、養樂多等含糖飲料2到3次,台灣飲水未加氟,齲齒率在亞洲僅低於菲律賓和柬埔寨。

1050303偏鄉小學新生 蛀牙率8成聯合報

聯合報刊登版面

1050304_臺灣時報

口腔保健績優學校遴選

【臺灣時報/高雄訊】

  為鼓勵國民中小學積極推動口腔保健工作,發展具學校特色教學策略,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特辦理「一○四年度口腔保健績優學校遴選」,招集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等各領域專家,對全國各縣市所推薦的學校進行遴選。

  全國一共十六縣市卅八間國中小舉薦進入複選,經過遴選委員審查,最後十校進入決選,分別是新北市江翠國小、桃園奎輝國小、新竹縣東安國小、臺中市清泉國中與新社國小、嘉義縣大鄉國小、臺南市龍潭國小與億載國小、花蓮縣鶴岡國小與金門縣古寧國小,最後決選時各校經過遴選委員實地訪視後,分為三種獲獎等第,分別為特優學校:大鄉國小、江翠國小與清泉國中;優等學校:鶴岡國小、奎輝國小與東安國小;優良:龍潭國小、億載國小、新社國小與古寧國小。為了嘉勉在學童口腔保健執行成效卓越的十所學校,國教署黃子騰署長於三月二日親自頒獎給獲獎學校。

  教育部國教署「一○四年度學童口腔保健計畫」委託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黃曉靈教授執行,主要目標為建置『校園口腔保健輔導團介入模式』,使用專業口腔保健輔導委員進駐校園輔導、諮詢與規劃學童口腔保健課程與活動。計畫團隊針對齲齒高關懷縣市進行校園輔導,共輔導八間學校,分別是臺中市上楓國小、彰化縣文昌國小、南投縣信義國小與新鄉國小、雲林縣下崙國小、花蓮縣復興國小、台東縣信義國小與香蘭國小,這些學校學童齲齒比例偏高,地處於偏遠或山地地區、牙科醫療資源普遍缺乏。

1050304口腔保健績優學校遴選臺灣時報

臺灣時報刊登版面

  • 內部控制
  • 電子公文專區
  • 分層負責明細表
  • 國內校級策略聯盟合約
  • 新進教師資訊
  • 大學社會責任

2014  © 高雄醫學大學 秘書處
建議使用 Chrome / Safari / Firefox 瀏覽

  • 校址: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
  • 電話:07-312-1101 ext. 2101/2102/2103
  • 傳真:07-321-2062
  • 信箱:sec@kmu.edu.tw

 

後台管理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