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321_臺灣時報
高醫大:C肝有全口服新藥 患者應及早治療
【臺灣時報/記者黃福鎮/高雄報導】
國內肝炎防治權威、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余明隆表示,依照臨床研究,台灣肝功能異常C肝患者、約三十萬人有必要接受治療,而目前已研究出C肝全口服新藥,治癒率可達百分之九十九。
余明隆表示,醫學研究發現,除了肝癌、肝硬化,C肝患者還容易合併糖尿病、冷凝血症、血管炎、心血管、腎衰竭等疾病,較B肝還要複雜,醫師估計全台至少三十萬名症狀較嚴重的C肝患者亟需治療。他說,肝疾嚴重危及世人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去年公開呼籲所有國家積極面對,到了二○三○年,希望全球九成肝病患者獲得妥善治療。余明隆指出,世衛組織所提出治療指引,只要感染C肝病毒就應接受治療,全台C肝患者約五、六十萬人,但接受治療比率不到兩成,約四十五萬人從未接受治療,依照臨床研究,其中三分之二肝功能異常、約三十萬人有必要積極接受治療。
余明隆指出,慢性C型肝炎若未能有效對抗病毒,很容易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發生,而台灣肝癌的高發生率,主要原因之一也與C型肝炎相關。事實上,肝炎病患若能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可大幅降低肝癌發生率,以及死亡風險。余明隆表示,這次亞太肝臟研究學會發表「C肝全口服新藥」研究結果顯示,證實只要在投藥前先確定病毒基因有沒有突變,再精準選藥,治癒率可進一步提高至百分之九十九,即使是過去非常難治療的肝硬化患者也能逆轉,病毒治癒率也能高達百分之九十八
余明隆表示,B肝、C肝是造成台灣肝癌主要原因,在全面接種疫苗之後,B肝盛行率大幅下降,反觀C肝迄今仍無疫苗可供施打,加上傳統藥物副作用大,不少患者中斷治療。他強調,C肝是可被治癒的,一旦病毒全清除,具有再生能力的肝臟就會逐漸恢復正常功能。不過,一旦病情已至晚期,出現肝硬化,即使清除病毒,肝硬化可能繼續惡化,因此C肝患者有必要提早治療。余明隆表示,C肝傳染途徑為體液交換,包括打針、開刀、輸血、針灸、牙科治療等,在醫界努力下,因醫療行為而感染C肝的風險已大幅降低,近年毒癮者共用針頭成為主要感染方式。值得重視的是,刺青也可能感染C肝病毒,余明隆表示,時下許多年輕人喜歡刺青,但針頭是否無菌讓人擔憂,門診曾收治過疑似因刺青而感染的年輕個案,建議青少年不要刺青,改用紋身貼紙。
臺灣時報刊登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