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_1040205
杜絕登革熱高醫大設防治中心
逼近一萬五千例創歷史紀錄
【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高雄市去年登革熱疫情逼近一萬五千例,創下歷史紀錄,高雄醫學大學昨成立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高醫大校長劉景寬表示,登革熱疫情爆發,讓熱帶醫學再度受到重視,希望防治中心發揮最大效能,有更多研究能力、實力幫助南台灣或其他熱帶、亞熱帶國家,一起解決登革熱問題。
高醫大昨舉辦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揭牌,前衛生署長、監察院長張博雅、衛福部長蔣丙煌、疾管署長郭旭崧、高市衛生局長何啟功及高醫大校長劉景寬等人都出席。
劉景寬表示,去年因氣溫高、氣爆等不利因素,原本被忽視的熱帶性疾病登革熱再度爆發,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力量,由高醫大召集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登革熱防治計畫及處理。
蔣丙煌指出,登革熱爆發程度是以數十倍成長,尤其南台灣氣候關係,更需重視登革熱防治工作;去年登革熱疫情嚴重需進一步探討原因,希望防治中心以創新方法對登革熱防治提出更好建議。他說,中心前十八個月經費已有著落,未來五年疾管署還會編經費支持。
張博雅說,早在七十一年,小琉球曾發生登革熱大流行,八成小琉球民眾都出現症狀,但衛福部資料並未有此記載。她說,中央、地方配合學術機構成立防治中心很重要,也建議高市應做家戶、社區病媒蚊調查,否則會失去防治機會。
何啟功表示,高市做過病媒蚊調查,埃及斑蚊比白線斑蚊比例高,所以防不勝防,今年防治登革熱有兩項新措施,包括成立防治line平台,防治觀念落實到里民,社區通報案例就開說明會;衛生局也要制定登革熱防治自治條例,把相關責任劃分清楚。
另,國家清潔週於十一日登場,高市登革熱疫情尚未終結,為避免疫情跨冬,衛生局呼籲市民配合清潔週年終大掃除,清除室內不必要的容器,杜絕病媒蚊孳生源。
自由時報刊登版面
中央通訊社_1040205
杜絕登革熱高醫大設防治研究中心
【中央通訊社╱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
去年高雄市爆發登革熱疫情,有近1萬5000例,19人出血死亡,高雄醫學大學今天成立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盼杜絕流行病。
高醫指出,去年高雄確診登革熱有1萬4999例,登革出血熱發生率約0.88%,死亡者有14.3%,目前尚無有效藥物疫苗。
前衛生署長、監察院長張博雅、衛生福利部長蔣丙煌、疾病管制署長郭旭崧和高雄市衛生局長何啟功、高醫大校長劉景寬等都出席揭牌式,高醫還介紹研究中心的設備與未來研究方向。
劉景寬表示,登革熱是亞熱帶疾病,他說,高醫大很早就注重登革熱防治工作,兩年前在索羅門爆發大流行時也曾協助防治,他盼透過防治研究中心的設置,可以讓登革熱的防治更精進。
蔣丙煌允諾衛福部會在未來5年給防治預算支持,盼中央和地方相互扶持運作,做好登革熱防治工作。
張博雅指出,民國30幾年時就有登革熱,在民國71年,小琉球曾經爆發大流行,約有80%的民眾都感染了登革熱。她表示防治登革熱環境打掃清理,盼中央和地方配合防治,一起杜絕致命的出血熱。
她建議,高雄市進行家戶病媒蚊調查,否則防治費用和資源恐花費更多。
何啟功說,調查顯示,高雄市的埃及斑蚊比例多於白線斑蚊;高雄市去年也設置防治平台、訂定自治條例,盼未來5年可以有效防治並杜絕登革熱流行。
去年高雄市爆發登革熱疫情,有近1萬5000例,19人出 血死亡,高雄醫學大學4日成立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 監察院長張博雅(右3)出席揭牌。
中央社記者王淑芬攝 104年2月4日
中國時報_1040205
向登革熱宣戰研究中心掛牌
【中國時報/記者呂素麗╱高雄報導】
高市去年爆發1萬5000例登革熱,其中19例死亡,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登革熱疫情。高雄醫學大學在衛生福利部全力支持下,4日成立全台唯一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曾任教高醫大、研究公共衛生的監察院院長張博雅認為,要做好防治,首要需在家戶及社區進行病媒蚊調查,否則整個防治是一場空。
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昨天由高醫大校長劉景寬、張博雅、衛生福利部部長蔣丙煌、疾病管制署署長郭旭崧、高雄市衛生局長何啟功等人共同揭牌。
蔣丙煌說,中央全力支持成立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成立前1年半經費由科技部補助,未來5年中央也會編列預算支持。校長劉景寬說,希望未來研究成果能給台灣及其他熱帶國家、WTO作為防治登革熱參考。
張博雅說,登革熱1942年前在台灣大流行,她任教的研究生曾到屏東小琉球作田野調查,發現1982年登革熱在小琉球大流行,80%小琉球民眾有登革熱症狀。
何啟功特別澄清,高市有做家戶及社區病媒蚊調查。50年來登革熱成長30倍,去年氣候高溫、高雄氣爆、工地施工多,集所有不利因素於一身。
今年高市在登革熱防治上有新做法,市府成立line平台擴及區長、里長、里幹事,建立登革熱防治自治條例,希望此中心成立後能研究有成,讓登革熱5年內能在高雄清除。
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成立,衛生福利部長蔣丙煌(左二)、監察院長張博雅(左一)等人參觀設備。(呂素麗攝)
中國時報刊登版面
聯合報_1040205
防治登革熱高醫大設研究中心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去年高雄市登革熱大流行,病例逼近1萬5000例,民眾健康飽受威脅。高雄醫學大學在中央協助下,昨成立「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希望未來能有效遏阻疫情。
高醫大昨天在國際學研大樓,舉辦「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揭牌典禮,由校長劉景寬主持,監察院長張博雅、衛福部長蔣丙煌、疾病管制署長郭旭崧、高市衛生局長何啟功等貴賓共同揭牌。「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是高醫大醫學院院長顏正賢。
去年高雄市確定病例共1萬4999例,創下歷史紀錄,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登革熱大流行,高雄也是全台灣最主要的疫區。去年登革出血熱發生率為0.88%,其中因登革熱血熱死亡者有19人;今年病例約50例。目前登革熱尚無有效藥物及疫苗,但早期診斷,適當及時評估與治療,可以更有效降低死亡率。
蔣丙煌表示,去年面臨登革熱嚴峻挑戰,尤其在南台灣,如何預防與治療需要研擬對策,衛福部未來五年會編預算支持,中央和地方密切合作。劉景寬說,登革熱是亞熱帶疾病,高醫大很早就致力登革熱防治工作。
張博雅認為中央和地方的合作非常重要,否則會事倍功半。何啟功表示,調查顯示高雄市有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市府已啟用LINE的平台協助防治,並訂定防治條例。
由於登革熱是與環境蚊蟲相關的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除臨床診治外,環境控制也是重點。
高醫大成立「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連結政府與研究單位致力登革熱防治。 記者徐如宜/攝影
聯合報刊登版面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_1040205
防治登革熱高醫大成立研究中心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記者林祺宏╱高雄報導】
高雄市去年登革熱疫情確定病共近1萬五千例,創下了歷史紀錄,為防治登革熱疫情,高雄醫學大學成立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校長劉景寬表示,希望中心的成立,可以以高醫為主軸,連結政府和研究單位,除致力於實用型防治外,也可以扮演連接橋樑,使得研究能儘快應用於防疫,加快防疫腳步。
衛福部部長蔣丙煌表示,未來五年,衛福部也會編列相關的預算來支持研究中心的運作。
自由時報_1040203
高市登革熱疫情爆發高醫大成立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高雄市去年登革熱疫情逼近1萬5000例,創下歷史紀錄,高雄醫學大學今成立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高醫大校長劉景寬表示,登革熱疫情爆發,讓熱帶醫學再度受到重視,他希望防治研究中心發揮最大效能,有更多研究能力、實力幫助南台灣或其他熱帶、亞熱帶國家,一起解決登革熱問題。
高醫大今舉辦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揭牌,前衛生署長、監察院長張博雅、衛福部長蔣丙煌、疾管署長郭旭崧、高市衛生局長何啟功及劉景寬等人出席。
劉景寬表示,去年因氣溫高、氣爆等不利因素,原本被忽視的熱帶性疾病登革熱再度爆發,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力量,由高醫大學召集台灣及世界各地專家學者進行登革熱防治計畫及處理,希望幫助國內民眾,研發成果也帶給熱帶國家,一起解決登革熱問題。
蔣丙煌說,登革熱爆發程度是以數10倍成長,顯現這項熱帶性疾病需嚴肅面對,尤其南台灣因氣候關係,更需要重視登革熱防治工作。
張博雅說中央、地方配合學術機構成立防治中心很重要,她也建議高市應做家戶、社區病媒蚊調查,否則會失去防治機會。
何啟功說,高市做過病媒蚊調查,埃及斑紋比白線斑紋比例高,防不勝防,今年防治登革熱有兩項新措施,包括防治觀念落實到里民,社區有通報案例就召開說明會,衛生局也要制定登革熱防治自治條例,把相關責任劃分清楚。
高醫大今舉辦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揭牌,高醫大校長劉景寬(左四)、監察院長張博雅(左五)、衛福部長蔣丙煌(左三)、高市衛生局長何啟功(右二)等人出席。(記者方志賢攝)
高醫大校長劉景寬(左四)陪同監察院長張博雅(左一)、衛福部長蔣丙煌(左三)參觀登革熱防治研究中心。(記者方志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