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0719_自由時報
- 1050719_臺灣時報
- 1050719_ETtoday電子報
- 1050719_健康醫療網
- 1050719_中時電子報
- 1050719_大紀元電子報
- 1050719_中央日報
- 1050719_自由時報
- 1050719_臺灣時報
- 1050719_ETtoday電子報
- 1050719_健康醫療網
- 1050719_中時電子報
- 1050719_大紀元電子報
- 1050719_中央日報
1050719_自由時報
高醫與拜耳簽訂醫療合作備忘錄 創新藥物造福患者
【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高醫大附設醫院與台灣拜耳今簽訂醫療合作備忘錄,未來高醫大發起的藥物國際研究計畫,可透過拜耳提供創新平台,就已上市藥物或實驗中藥物研發的適應症,提出研究計畫,透過平台並獲得相關研究經費及支援,以期現有適應症外,能研究出更安全有效又先進的新治療,幫助更多患者。
高醫大附設醫院院長鍾飲文表示,高醫大附設醫院持續支持並強化重點領域,如:轉譯醫學、環職醫學、癌症、心血管及腦中風、肝炎等國際合作與研究,也朝著國際醫學中心的里程碑邁進。這次透過具有153年歷史的拜耳公司提供研究創新平台,期望與國際接軌,掌握國際研究發展趨勢,落實南台灣頂尖醫學中心使命,造福全台患者。
台灣拜耳公司總裁林達玲表示,去年拜耳於研究與開發工作投入了42.81億歐元,相當於銷售金額的9.1%;全球從事研發工作的員工人數更高達1萬4700人。
她說拜耳與高醫大附設醫院合作,期盼透過高醫大附設醫院醫療和研究團隊,找出醫療創新亮點外;院方更可透過此項合作,自主提出研發需求,將臨床經驗用於研發上,造福更多病患。
林達玲說,拜耳近幾年積極走入醫院從事志工服務,將生命科學與科學教育帶給住院的兒童,未來將與高醫大附設醫院攜手,共同發揮影響力,善盡社會責任。
高醫大附設醫院長鍾飲文(左)與台灣拜耳總裁林達玲(右)簽訂醫療合作備忘錄。(高醫提供)
自由時報刊登版面
1050719_臺灣時報
高醫與拜耳簽訂「創新醫學平台與醫療促進合作備忘錄」
【臺灣時報/記者洪創夫/高雄報導】
高醫昨日與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創新醫學平台與醫療促進合作備忘錄」。未來高醫發起的藥物國際研究計畫,可透過拜耳公司提供創新研究平台,研究出更安全有效又先進的新治療,幫助更多患者。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表示,發展跨領域及重點特色研究為臨床醫學研究必然趨勢。高醫持續支持並強化重點領域,如:轉譯醫學、環職醫學、癌症、心血管及腦中風、肝炎等之國際合作與研究,同時不斷朝著國際醫學中心的里程碑邁進。此次透過具有一百五十三年歷史的拜耳公司提供研究創新平台,期望未來造福全台,甚至全世界的患者。
台灣拜耳公司林達玲總裁表示,拜耳是一個專注於生命科學的企業,積極鼓勵創新研發。在二零一五年,拜耳於研究與開發工作投入了四十二點八一億歐元,相當於銷售金額的百分之九點一;全球從事研發工作的員工人數更高達一萬四千七百人。
她強調,這次與高醫大附設醫院合作,除期盼透過高醫大附設醫院醫療和研究團隊,找出醫療創新亮點外;院方更可透過此項合作,自主提出研發需求,將臨床經驗用於研發上,造福更多病患。
高醫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邱世欣主任表示,高醫最近成立「血友病整合門診」,結合各相關專科包含復健科、骨科、遺傳諮詢、牙科、肝膽腸胃科…等,共同為病患彙整所有診療資訊,提供一個全方位整合性醫療最佳模式,落實安心的個人化醫療。
臺灣時報刊登版面
1050719_ETtoday電子報
開創醫療新亮點! 高醫與拜耳簽訂「醫療合作備忘錄」
【ETtoday電子報/記者黃琬茹/綜合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與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今(18)日簽訂「醫療促進合作備忘錄」,未來高醫可透過台灣拜耳的創新研究平台,就已上市藥物、或實驗中藥物提出新適應症的研究計畫,通過遴選獲得相關研究經費與支援,期望在現有適應症外,研究出更安全有效又先進的新治療,幫助更多患者。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表示,發展跨領域及重點特色研究為臨床醫學研究必然趨勢。此次透過拜耳公司提供研究創新平台,結合擁有豐富臨床教學與研究經驗的高醫大附設醫院,期望與國際接軌,掌握國際研究發展趨勢,不僅能具體落實南台灣頂尖醫學中心使命,更期望未來造福全台,甚至全世界的患者。
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林達玲總裁表示,拜耳以「科技優化生活」為使命,積極鼓勵創新研發,去年開始透過網路平台,廣徵針對拜耳的化合物和藥物尋找新適應症的研究,以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期望透過外部夥伴的研究合作,找出醫療創新亮點。
林達玲也強調,社會責任是拜耳永續發展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幾年更積極走入醫院從事志工服務,將生命科學與科學教育帶給住院的兒童,未來將與高醫大附設醫院攜手,共同發揮影響力,善盡社會責任。
高雄醫學大學及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簽訂「醫療促進合作備忘錄」。(圖/禾唯公關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1050719_健康醫療網
開創醫療新局 高醫與拜耳簽訂醫療合作備忘錄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綜合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與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於7/18(一)正式簽訂「醫療促進合作備忘錄」,未來高醫可透過拜耳公司提供創新研究平台,就已上市藥物、或實驗中藥物研發新的適應症,在相關研究經費與支援下,期望在現有適應症外,能研究出更安全有效又先進的新治療,嘉惠全球患者。
高醫期盼與國際接軌 落實南台灣頂尖醫學中心使命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表示,高醫大附設醫院長期致力於學術研發的精進、病患生活品質的提升、並落實醫院管理,而成為南台灣傑出醫學中心。本次的醫療合作透過擁有豐富藥物研發歷史長達153年的拜耳公司,結合擁有豐富臨床教學與研究經驗的高醫,期望共同攜手與世界接軌,掌握國際研究發展趨勢,不僅落實高醫大附醫在南台灣頂尖醫學中心的使命,更期望造福全台,甚至全世界的患者。
台灣拜耳盡社會責任 攜手高醫共創未來
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林達玲總裁表示,拜耳一直以「科技優化生活」為使命,積極鼓勵創新研發,這次合作除透過高醫醫療和研究團隊,找出醫療創新亮點外,更期盼透過臨床經驗用於研發上,造福更多病患。另外,林達玲總裁也提到,社會責任同樣是拜耳永續發展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幾年拜耳積極走入各大醫院從事志工服務,將生命科學與科學教育帶給病患,未來也將繼續與高醫大附設醫院攜手,共同發揮影響力,善盡社會責任。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邱世欣主任表示,民國75年高醫創立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期間感謝拜耳公司在血友病的治療及研究上,挹注諸多資源開發及精進藥物技術,無數的血友病及海洋性貧血病友因此受惠,許多人從害怕到勇敢嘗試各種運動,甚至成為箇中精英,期望在高醫及拜耳的合作下,藥物開發及應用更上層樓,能夠造福更多患者,使他們能得到更完善的照護。
1050719_中時電子報
高醫攜手拜耳 創新研究平台造福患者
【中時電子報/記者柯宗緯/高雄報導】
以「阿斯匹靈」聞名的老字號藥廠拜耳公司,近來發現該藥不僅能解熱、陣痛,更有研究指出可保護心臟。有鑑於此,台灣拜耳打造創新研究平台,今(18)日首選高醫簽訂合作備忘錄,針對已上市藥物或實驗藥物,提出新適應症的研究計畫,以造福更多患者。
台灣拜耳總裁林達玲指出,百年老藥「阿斯匹靈」最早被發明用來陣痛解熱功能,近期國際研究指出劑量減低,可以保護心臟,甚至降低大腸癌發生率,顯示各種藥物可能有其他適應症。
她表示,拜耳透過創新平台,廣徵針對拜耳的藥物、化合物,找尋新適應症研究,這次借重高醫團隊臨床與研究經驗,針對已開發藥物、或實驗中的藥物,進行相關研究案,盼研發出更安全、有效新治療方式。
高醫特殊血液疾病防治中心,20年前與拜耳開始合作,針對血友症患者提供新藥。該中心主任邱世欣指出,血友病患者易出血,生活大不便,早年注入血漿治療恐傳染B肝、愛滋,後來改以拜耳基因工程注射第8因子凝血,舒緩患者症狀,生活更有品質。
高醫院長鍾飲文表示,高醫有近一甲子歷史,高醫體系橫跨醫學中心、區域及地方醫院,此次透過有153年歷史的拜耳創新研究平台,盼與國際接軌,具體落實南部頂尖醫學中心使命。
高醫與台灣拜耳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透過創新藥物研究平台,找出適應症,造福更多患者。(柯宗緯攝)
高醫與台灣拜耳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透過創新藥物研究平台,找出適應症,造福更多患者。(柯宗緯攝)
1050719_大紀元電子報
高醫與拜耳簽訂備忘錄 合作擴大藥物適應症
【大紀元電子報/記者李怡欣/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與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18日簽訂「醫療促進合作備忘錄」。拜耳提供創新研究平台,就已上市藥物、或實驗中藥物提出新適應症的研究計畫,通過遴選可獲得研究經費,雙方合作將研究出更安全有效又先進的新治療,以造福更多患者。
153年歷史的拜耳首次與台灣醫院簽署研究平台備忘錄,台灣拜耳總裁林達玲表示,去年開始廣徵針對拜耳藥物尋找新適應症的研究,以開發新治療方法,相信應用研發創新平台,能將高醫團隊的臨床與研究經驗運用在研發創新上,造福更多病患。
高醫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主任邱世欣表示,民國75年起該中心成為南台灣血液疾病治療的重鎮,30年來服務無數的血友病及海洋性貧血患者,血友病患者都是男性,若從小罹患該疾病就只能在害怕跌倒出血的恐懼中,不敢打球、運動,但是患者接受血凝素第八因子注射劑後,現在病友敢於嘗試各種運動,獲得完整人生。
高醫大附設醫院院長鍾飲文表示,發展跨領域及重點特色研究為臨床醫學研究必然趨勢,高醫擁有豐富臨床教學與研究經驗,將持續強化轉譯醫學、環境職業醫學、癌症、心血管及腦中風、肝炎等國際合作研究。
1050719_中央日報
2016開創醫療新局 從南台灣開始
【中央日報】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與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於2016年7月18日(一)簽訂「醫療促進合作備忘錄」。未來可透過拜耳公司提供的創新研究平台,就已上市藥物、或實驗中藥物提出新適應症的研究計畫,通過此平台遴選後,可獲得不同程度的相關研究經費與支援,以期在現有適應症外,研究出更安全有效又先進的新治療,幫助更多患者。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表示,學術研發的精進、病患生活品質的提升、診斷治療的精準、醫院管理的落實等,是傑出的醫學中心不可或缺的條件,而發展跨領域及重點特色研究為臨床醫學研究必然趨勢。高醫大附設醫院一直持續支持並強化重點領域,如:轉譯醫學、環境職業醫學、癌症、 心血管及腦中風、肝炎等的國際合作與研究,同時不斷朝著國際醫學中心的里程碑邁進。此次透過有153年歷史的拜耳公司提供研究創新平台,結合擁有豐富臨床教學與研究經驗的高醫大附設醫院,期望與國際接軌,掌握國際研究發展趨勢,不僅能具體落實南台灣頂尖醫學中心使命,更期望未來造福全台,甚至全世界的患者。
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林達玲總裁表示,拜耳是一個專注於生命科學的企業,以「科技優化生活」為使命,積極鼓勵創新研發。去年拜耳在全球投入了42.81億歐元的研發經費,相當於銷售金額的9.1%;全球從事研發工作的員工人數更高達14,700人。拜耳近年積極推動創新,去年開始透過網路平台,廣徵針對拜耳的化合物和藥物尋找新適應症的研究,以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期望透過外部夥伴的研究合作,找出醫療創新亮點。相信與高醫大附醫的合作,可透過拜耳的創新平台,將高醫大附醫團隊的臨床與研究經驗運用在研發創新上,造福更多病患。
林達玲也強調,社會責任是拜耳永續發展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幾年更積極走入醫院從事志工服務,將生命科學與科學教育帶給住院的兒童,未來將與高醫大附設醫院攜手,共同發揮影響力,善盡社會責任。
高醫大附設醫院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邱世欣主任表示,民國75年高醫大附設醫院創立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成為南台灣血液疾病治療的重鎮,30年來服務無數的血友病及海洋性貧血患者。最近更成立「血友病整合門診」,結合包括復健科、骨科、遺傳諮詢、牙科、肝膽腸胃等相關專科,彙整患者診療資訊,安排完整治療計畫,提供全方位整合性醫療最佳模式,真正落實安心的個人化醫療。
邱世欣主任感謝拜耳公司,在血友病的治療及研究上不遺餘力,挹注諸多資源開發及精進藥物技術,讓許多的病友從害怕跌跌撞撞,到勇敢嘗試各種運動,甚至成為箇中精英。期望在高醫及拜耳的醫療促進合作下,藥物開發及應用更上層樓,嘉惠患者,使他們能得到更完善的照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左)及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林達玲總裁(右)進行簽約儀式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及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林達玲總裁簽約握手合影
所有儀式與會貴賓合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莊萬龍副院長(右五)、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右六)、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林達玲總裁(右七)、高醫血液病防治中心邱世欣主任(右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