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107_民眾日報
高醫早產兒回娘家 與高通通同樂
迎接世界早產兒日 邀5年內在該院新生兒加護病房長大的50位早產兒及家屬切蛋糕慶生 並邀故事姐姐訴說早產兒生長歷程
【民眾日報/記者徐炳文/高雄報導】
高醫為迎接每年11月17日的世界早產兒日(World of Prematurity Day),特地舉辦「猴力旺盛~高醫早產兒回娘家活動」,邀請5年內在該院新生兒加護病房長大的50位早產兒及家屬共200位,與高通通一起切蛋糕慶生,並邀請故事姐姐訴說早產兒生長歷程。
高醫新生兒科主任陳秀玲表示,藉由早產兒回娘家活動,瞭解這群曾經是巴掌仙子的他們,目前成長發育的狀況;該院每年學有200多位早產兒誕生,這些重症且病危的早產兒,經過醫療團隊完善細心的照護下,整體存活率已高達9成且無嚴重合併症的產生,顯示團隊照護人員素質與醫療設備已達國際一流水準,並為每位早產兒設計完善的出院準備。陳秀玲說,由於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小於1500公克住院時間需長達一個月以上,住院對這群早產兒易引起壓力造成他們對撫觸較敏感,容易引發動作及感覺統合問題。因此活動設計部分,經過新生兒科、眼科、復健科與營養部等專家的討論,內容有醫療諮詢、闖關遊戲、眼科檢查、骨質密度檢查、營養諮詢,透過「遊戲」是兒童自然溝通的媒介的概念,共設計5個闖關活動:好運滾滾來(2-3.5歲)、小小足球員(3.5-5歲)、天才小釣手、拼拼樂及童言童語,讓每位早產兒透過手指精細動作、平衡感來完成各項活動,讓家長共同參與。
民眾日報刊登版面
1051107_自由時報
生日差4天 早產三胞胎「回娘家」
【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高醫昨邀五年內在新生兒加護病房長大的五十名早產兒及家屬回娘家,其中陳勇存、邵怡華夫婦四年前生下兩男一女異卵三胞胎,老大廿六週早產,提前報到後,為減少早產危險,老二及么妹在媽媽肚子又待了四天才出生,所以三胞胎兄妹生日差了四天。
邵怡華懷孕時,到家附近診所產檢,醫師告訴她是雙胞胎,沒想到懷孕近六個月時,突然子宮收縮頻繁,緊急轉送高醫,經婦產部醫師陳鴻昇檢查卻發現是三胞胎,對於上天多送的禮物,陳勇存說,夫妻都感到非常驚喜。
陳鴻昇說,第三個寶寶的位置可能離得較遠,診所醫師早期產檢時未發現,所以認定是雙胞胎,之後幾次產檢,也都「先入為主」認為是雙胞胎,檢查兩個寶寶後就結束,以致幾次產檢都未發現是三胞胎。
四十一歲陳勇存是汽車保養廠的檢修專員,他與三十三歲妻子邵怡華結婚一年多,妻子遲遲沒有懷孕,就醫服用排卵藥,沒想到一次懷了三胞胎,只是過程坎坷,因為妻子在懷孕近六個月時,突然宮縮頻繁,緊急轉送高醫,安胎十一天,仍早期破水,後來又撐了一週,才透過自然產生出老大,體重是八百一十九公克。
陳鴻昇說,由於二十六週出生太小了,為減少早產危險,老大出生後,給予媽媽高濃度的安胎藥、抑制宮縮,讓另外兩個寶寶繼續待在媽媽的肚子裡成長,後來發現老二臍帶遭到擠壓,可能危及生命,等了四天後剖腹產,讓老二及么妹出生,兩人出生體重是七百八十二公克及九百零一公克。
陳勇存、邵怡華夫婦帶著三胞胎參加高醫早產兒回娘家活動。 (記者方志賢攝)
自由時報刊登版面
1051107_聯合報
早產三胞胎兄妹 生日不同天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高醫昨天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50名早產兒出席,其中一對4歲陳姓三胞胎兄妹,在26周自然產出生,大哥僅819公克,醫師覺得太小,決定施打高濃度安胎藥,讓還在媽媽肚子裡的老二、老三延後報到,4天後才剖腹產,現在3人都頭好壯壯。
陳爸爸表示,太太懷孕後雖定期到醫院產檢,但疑因超音波角度關係,一直以為懷的是「雙胞胎」,直到25周左右因宮縮到醫院安胎住院,檢查才發現竟然是「三胞胎」。
老大在26周時自然產,但僅819公克,醫師打高濃度安胎藥讓老二、老三延後4天再剖腹產,出生時分別為782、901公克,以排行老三的妹妹長得最高。老大因早產關係視網膜病變,雷射手術後左眼仍有近視400度,老三則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經手術後已康復,3人活潑可愛。
高醫表示,每年約有200多位早產兒誕生,這些重症且病危的早產兒,在醫療團隊照護下,存活率高達9成,且無嚴重合併症。針對體重小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高醫也與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合作,提供居家訪視服務,協助這些巴掌仙子們健康長大。
這場早產兒回娘家活動,由新生兒科、眼科、復健科與營養部專家共同設計,提供醫療諮詢、闖關遊戲、眼科檢查、骨質密度檢查、營養諮詢,並安排遊戲協助早產兒透過手指精細動作、平衡感挑戰完成。
聯合報刊登版面
1051107_中國時報
早產三胞胎 生日差了4天
【中國時報/記者柯宗緯/高雄報導】
三胞胎生日竟在不同天!陳家三胞胎26周時早產,母親子宮收縮劇烈,先將老大自然產下,但體重僅819克、心肺功能不佳,醫師考量另兩名胎兒健康安危,注射高濃度安胎劑「留守」,直到4天後,老二、老三才在第二梯次平安報到。
高醫大附設醫院6日舉辦早產兒回娘家,50名早產兒及家屬參與盛會。其中備受矚目的是陳家三胞胎,41歲汽修員陳勇存與33歲妻子邵怡華結婚1年多,肚皮始終無動靜,經求醫吃排卵藥幫助,好不容易盼來心血結晶。
陳勇存說,妻子原先到私立婦產科診所就診,超音波只照到兩個胎兒,直到生產前到高醫待產檢查,「才發現後頭藏了一個」,總共是兩男一女,直呼是上天給他的禮物。
邵怡華懷胎26周時,老大提早報到,體重只有800多克,猶如巴掌大。高醫婦產科醫師陳鴻昇發現第一個胎兒健康狀況不佳,建議注射安胎劑「留胎」,為後兩個胎兒爭取成長時間,未料4天後,兩娃迫不及待呱呱落地。
昨是三胞胎的老二、老三4歲生日,邵怡華哽咽回憶剛生產完,寶寶待在保溫箱,當時狀況不斷,一度沒有呼吸或遭感染,她在家坐月子不安心,醫院家裡兩頭跑,心繫心肝寶貝安危,直到3個月後,身體狀況才趨穩定。
如今,三胞胎健康長大,個性活潑好動,讓爸媽放下心中大石。
陳家三胞胎早產,為顧及健康安全,分兩梯次出生報到,造成生日不同天。(柯宗緯攝)
中國時報刊登版面
1051107_中央通訊社
三胞胎早產兒 母分兩次生間隔4天
【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
高醫今天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特別的是有1對3胞胎的媽媽是分兩次分娩,兩次隔4天,前次是自然產、第2次剖腹產。目前3胞胎長得頭好壯壯,只是老大有弱視,還在矯正。
今天回娘家的早產兒很多,父母齊聚分享生養孩子的辛苦,孩子則是無憂無慮的玩起來。邵怡華和陳勇存帶著他們的3胞胎來同樂,不過她回憶起分娩的驚險過程,一度難過哽咽。
邵怡華說,懷孕初期都在診所做產檢,被檢出是雙胞胎,直到中期以後到高醫產檢發現是3胞胎,讓家人大感意 外。
更驚險的是媽媽在懷孕26週時破水早產,自然產出1男,後來醫院施予以高劑量的安胎藥,希望寶寶多在母體滋長;4日後,因為男寶寶臍帶擠壓,恐無法得到充分的營養,醫生採剖腹產為邵女再產出1男1女。
由於寶寶都早產,體重只有800到900公克重,於是借助於保溫箱的照護。邵母說坐月子期間,孩子狀況連連,有時通知孩子將失去呼吸、甚至要輸血急救等,一通通緊急的電話總讓他們膽戰心驚。
3胞胎分兩次產且時隔4天的案例少見,醫師陳鴻昇說,早產兒難以照護,醫院會儘量協助安胎讓寶寶能多留在子宮內得到好的成長。他說當時也是以高劑量安胎,第2次產實因狀況危急,才會剖腹助產。
高醫6日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特別的是有1對3胞胎 的媽媽是分兩次分娩,兩次隔4天,前次是自然產、第2 次剖腹產。目前3胞胎長得頭好壯壯,只是老大有弱視 ,還在矯正。 中央社記者王淑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