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108_蘋果日報
【高雄為什麼】氣溫低於25℃ 住院恐暴增
【蘋果日報/記者王嘉慶/綜合報導】
高雄人注意!
《蘋果》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當高雄市氣溫低於25℃時,易造成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的血壓飆高,住院比率比一般人增加39%。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監事暨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楊俊毓表示,此相關風險在北部、中部並不顯著,研判應是南部氣溫變化較不劇烈,一旦轉冷,慢性病患的身體就會承受不住。
此外,PM2.5濃度升高也可能引發高血壓。楊俊毓建議,若要外出運動,應避開PM2.5濃度較高的早上6至9時、晚上5至8時。
1051108_蘋果日報
高雄低於25℃ 高血壓住院增39%
【蘋果日報/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
去年全台近十一萬人因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死亡。昨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當高雄市氣溫低於攝氏二十五度,易造成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血壓飆高,其住院比率將較一般人增加三成九。專家表示,氣溫下降、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增加,都可能使慢性病患血壓升高,應注意保暖及遠離PM2.5。
避吸過多PM2.5
昨發表研究的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監事暨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楊俊毓表示,當高雄氣溫低於攝氏二十五度,將增加慢性病患因高血壓住院的風險,住院率較一般人增三成九,但此相關風險在北部、中部則不顯著,研判應是南部氣溫變化較不劇烈,一旦氣溫偏低,慢性病患身體就承受不住。
此外,PM2.5濃度升高也可能引發血壓升高。楊俊毓說,南部秋冬受大陸冷氣團來襲影響,使中國霾害南下,造成高屏地區平均PM2.5濃度每立方公尺三十九微克,比春夏的十二微克高二點二五倍;建議若要外出運動,時間應為清晨五至六時或下午三至四時,避開PM2.5濃度較高的早上六到九時、晚上五到八時交通尖峰時段,以免吸入過多PM2.5。
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醫師說,要避免血壓飆高,氣溫突然降低時,慢性病患應適時添加衣物、注意保暖,PM2.5濃度升高時,則應盡量避免外出;另每天早晚各量一次血壓,當血壓數值異常,或出現後頸部僵硬、頭部發脹等疑似高血壓症狀,應速就醫檢查。
防治高血壓注意事項
.高雄氣溫低於25℃時,慢性病患應注意保暖
.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升高,也可能引發血壓升高,此時應避免外出
.外出運動應為清晨5~6時或下午3~4時防血壓升高
.慢性疾病患每天應按時服藥,早晚各量1次血壓,避免血壓突然飆高
.有後頸部僵硬、頭部發脹等疑似高血壓症狀速就醫
資料來源:楊俊毓教授、王宗道醫師
蘋果日報刊登版面
1051108_三立新聞網
入冬PM2.5濃度增 高血壓住院率跟著飆高
【三立新聞網/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天冷更要注意懸浮微粒PM2.5的侵襲,特別是高血壓患者要留心。進入冬天,除了要注意保暖,PM2.5的危害更加嚴重,國內有項研究指出,PM2.5不只可能引發呼道疾病的發生,還會導致高血壓病人的住院風險隨之增加。
該項研究名為「國人主要死因別疾病之可預防因素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是由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邱弘毅、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特聘教授許光宏、與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楊俊毓等多名學者共同參與。其中特別針對國人關心的空污問題和慢性病之間的關聯,並以高雄市為例發現,當氣溫低於25度,在未調整空氣汙染物質,或調整二氧化硫、臭氧的情況下,高血壓住院風險皆達到顯著相關。
楊俊毓提到,研究中分析,當氣溫高於25度,PM2.5與高血壓住院均無統計相關,但在氣溫低於25度,PM2.5每增加29.78μg/m3,高血壓住院風險隨之增加。
台灣秋冬時節受到東北季風和大陸冷氣團影響伴隨懸浮微粒南下,導致台灣冬天空氣品質較低落,為呼吸道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好發時期。楊俊毓提醒,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更要提高警覺,因為懸浮微粒會直接進入血管中會隨著血液循環全身。如果要外出運動,應選擇清晨6點前和下午3到4點,以防空氣污染威脅,將更有益預防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