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1123_臺灣時報
- 1051123_自由時報
- 1051122_聯合晚報
- 1051123_中央通訊社
- 1051123_中國時報電子報
- 1051123_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051123_鮮週報
- 1051124_公視新聞網
- 1051123_臺灣時報
- 1051123_自由時報
- 1051122_聯合晚報
- 1051123_中央通訊社
- 1051123_中國時報電子報
- 1051123_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051123_鮮週報
- 1051124_公視新聞網
1051123_臺灣時報
高醫大建立「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 三十秒驗出
【臺灣時報/記者黃福鎮/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建立「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昨天發表成果,該平台能夠完成在不同的生物檢體,例如唾液與胃液,三十秒內快速篩檢出六十多種藥毒物分辨及分析技術,獲得國際期刊肯定,期待為台灣民眾在藥毒物安全上把關。
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由該校環醫中心毒理學實驗室於今年成立,利用熱脫附電噴灑游離質譜儀建置快速篩檢藥物中毒物、環境及食品分析平台,來突破傳統上以酵素免疫分析法及以氣相質譜儀、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等分析在檢體製備時間較長(至少需半天以上)等諸多限制,提供即時且正確藥物及環境毒物篩檢新技術,目的在減少臨床醫療人員及民眾等待檢驗結果的焦慮,而期望能提供及時有效的治療。
公衛系副教授趙玉英表示,該平台平均完成一個檢體分析可於三十秒鐘內完成,相關論文目前已發表於今年質譜學期刊,快速質譜通訊期刊等兩國際期刊。該兩篇研究分析藥毒物對象包括由健康人體所取得的胃液,並在實驗室添加日常生活常見的農藥除草劑,如百草枯、納乃得、陶斯松、甲胺磷以及樂果等五種,能夠立即準確分辨出;而由人體所取得的唾液添加常見家庭或兒童用藥如普拿疼、治鼻塞藥、降血壓藥及抗憂鬱劑等,也能夠立即準確地成功分析出來,研究團隊目前正積極應用該技術於動物實驗上,期望未來能夠應用至人體上而協助急診醫療人員,為台灣民眾在用藥及誤食毒物安全上把關。
圖:高醫大公衛系副教授趙玉英師生(右)建立「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中)。/記者黃福鎮攝
▲唾液添加常見家庭或兒童用藥如普拿疼等止痛藥,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能夠立即準確地成功分辨出。
臺灣時報刊登版面
1051123_自由時報
高醫大毒藥物快篩平台 數秒就能判定
【自由時報╱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成立「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透過「熱脫附電噴灑游離質譜儀」,能在不同生物檢體(唾液與胃液)快速篩檢藥物、毒物分辨及分析技術,研究成果連續兩篇發表在學術期刊,希望未來能提供關鍵技術給政府,為民眾安全把關。
這項技術由高醫大環境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百薰及副教授趙玉英率領團隊,與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謝建台合作研發,目前已內建六十五種藥毒物,能在不到一分鐘時間內比對出結果,成功率高達百分百。
陳百薰強調,幼兒誤食成人藥物比例甚高,也有成人喝農藥自殺,毒咖啡包現象也愈發嚴重但醫院急診室能快速且正確篩檢出的毒藥物種類很少,為突破此困境,特別利用人體的唾液與胃液,分別加入農藥及藥物進行研究,結果都能準確檢驗出其種類。
陳百薰以自己當實驗品,他喝下兒童糖漿,以棉花棒沾取唾液,透過甲醇萃取後,利用特定工具放進「熱脫附電噴灑游離質譜儀」,僅數秒就判定出「普拿疼」成分,整個程序不到一分鐘。
趙玉英表示,根據統計,有卅五%的未滿六歲幼兒誤食成人藥物,另有廿%至卅%誤食清潔劑,成人也利用農藥自殺,甚至新興毒品愈發嚴重,希望未來「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能讓急診室醫師迅速判斷病患的藥毒物,以對症下藥。
陳百薰與研究團隊利用「熱脫附電噴灑游離質譜儀」,快速篩檢藥毒物。(記者洪定宏攝)
自由時報刊登版面
1051122_聯合晚報
自殺、誤食 1分鐘從口水驗毒
【聯合晚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中心與中山大學科學醫學研究中心共同開發「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內建60多種臨床上常見毒物及毒品,只要沾取中毒送醫病患的口水或胃液,輸入「熱脫附電噴灑游離質譜儀」內,就能在30秒至1分鐘內,快速找出致毒元凶「對症下藥」,即時救回病患生命。
高醫大上午表示,這項技術已發表在美國今年2月出版的質譜儀期刊(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及6月的快速通訊期刊(Rapid Communication)。環醫中心主任吳明蒼說,正研擬申請專利,未來技術移轉給中央或地方衛生機關,推廣到各醫院做為臨床上的應用。
高醫大環醫中心副主任陳百薰表示,毒藥物一向是國人自殺及兒童中毒的主因,但這些患者送至急診時,因現行氣相層析質譜儀及抽血檢測方法的限制,往往需24小時以上才能確認是何種毒藥物中毒,患者無法即時獲得正確治療,往往留下後遺症或死亡。
陳百薰說,「熱脫附電噴灑游離質譜儀」因可透過甲醇萃取方式,將毒藥物加熱後離子化,很快就能確認如有機磷農藥、普拿疼、阿斯匹靈、毛地黃等毒性成分,此外,常見的抗組織胺、降血壓藥及鎮靜劑,甚至新興毒品喵喵、浴鹽等,都已內建在質譜儀內,不管是藥物濫用者,或是誤食毒物的幼兒,都可透過此種檢驗法找出中毒原因快速進行必要的醫療處理。
吳明蒼表示,根據過去20年來衛福部統計,2014年之前,有2萬名6歲以下兒童因誤食清潔劑、化妝品及藥品等毒物送醫,其中有36%是把家中藥品當成糖果零食吃掉,透過快速檢測分析技術找出致毒原因進行後續醫療,可大幅降低後遺症及傷亡率。
高醫大環醫中心副主任陳百薰表示,毒藥物一向是國人自殺及兒童中毒的主因,透過新的篩檢技術,可在1分鐘內從口水或胃液找出致毒原因,讓病患即時獲得治療。記者蔡容喬/攝影
高醫大環醫中心副主任陳百薰(左一)表示,毒藥物一向是國人自殺及兒童中毒的主因,透過新的篩檢技術,可在1分鐘內從口水或胃液找出致毒原因,讓病患即時獲得治療。 記者蔡容喬/攝影
高醫大環醫中心副主任陳百薰(右一)表示,毒藥物一向是國人自殺及兒童中毒的主因,透過新的篩檢技術,可在1分鐘內從口水或胃液找出致毒原因,讓病患即時獲得治療。記者蔡容喬/攝影
聯合晚報刊登版面
1051123_中央通訊社
高醫大與中山大合作 毒藥物快篩1分鐘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22日電】
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山大學合作研發的「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今天亮相,沾取中毒者的唾液或胃液檢體送驗,1分鐘內即可驗出毒藥物成分,連普拿疼或感冒糖漿也無所遁形。
這項快篩平台內建60多種臨床上常見毒物及毒品,只要沾取中毒者的唾液或胃液,輸入「熱脫附電噴灑游離質譜儀」內,就可在1分鐘內篩檢出各式毒藥物。
這項技術已發表在美國今年2月出版的質譜儀期刊(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及6月的快速通訊期刊(Rapid Communication)。
高醫大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吳明蒼說,這項技術將研擬申請專利,未來將技術移轉給衛生機關,並推廣應用在臨床上。
高醫大環醫中心副主任陳百薰表示,毒藥物一向是國人自殺及兒童中毒主因,但患者送醫時,因現行氣相層析質譜儀及抽血檢測方法的限制,往往需24小時以上才能確認是何種毒藥物中毒,患者無法及時獲得正確治療,往往留下後遺症,甚至死亡。
他說,「熱脫附電噴灑游離質譜儀」可透過甲醇萃取將毒藥物加熱後離子化,很快就能確認如有機磷農藥、普拿疼、阿斯匹靈、毛地黃等毒性成分;常見的抗組織胺、降血壓藥及鎮靜劑,甚至新興毒品喵喵、浴鹽等都已內建在質譜儀內,不管是藥物濫用者或誤食毒物的幼兒,都可迅速驗出人體內的毒藥物成分。
吳明蒼表示,根據過去20年來衛福部統計,2014年前有2萬名6歲以下兒童因誤食清潔劑、化妝品及藥品等毒物送醫,其中有36%是把家中藥品當成糖果零食吃掉,透過快速檢測分析技術找出致毒原因進行後續醫療,可大幅降低後遺症及傷亡率。
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山大學合作研發的「毒藥物快速篩檢 分析平台」22日亮相,沾取中毒者的唾液或胃液檢體送 驗,1分鐘內即可驗出毒藥物成分。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攝 105年11月22日
1051123_中國時報電子報
高雄兩校開發毒藥物快速篩檢 一分鐘知結果
【中國時報/記者呂素麗/高雄報導】
根據統計,自殺有3分之1是喝農藥自殺,國內外都一樣,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中心與國立中山大學科學醫學研究中心共同開發利用「熱脫附電噴灑游離質譜儀」,建置「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內建65種臨床上常見的藥物或毒物,只要沾取中毒者的唾液或胃液,1分鐘之內可以篩檢快速找出致毒元凶,對症下藥搶救生命。
高醫大環醫中心副主任陳百薰說,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自殺中有3分之1是喝農藥,國內研究結果也顯示,國人自殺的方式以服毒自殺最多,尤其以喝農藥居首;另6歲以下兒童中毒案例中以誤食藥物比例最高。
陳百薰表示,這些患者送至急診時,因現行氣相層析質譜儀及抽血檢測方法的限制,往往需24小時以上才能確認是何種藥毒物中毒,患者無法即時獲得正確治療,往往留下後遺症或死亡,如果能即時知道中毒的種類,可以爭取搶救時效。
「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負責人趙玉英副教授指出,目前各醫院多數利用「電噴灑游離質譜儀」檢驗毒物,而高醫大與中山大學聯手開發「熱脫附電噴灑游離質譜儀」技術,檢體樣品不必前處理,固體或液體都能馬上檢測,且1分鐘之內就可知道檢驗結果,更快速、簡便。
高醫大教授陳百薰與中山大學教授謝建台共同指導高醫大博士李啟偉,以5種農藥及4種常見藥物的快篩檢驗成果,於今年2月及6月分別發表在美國質譜學期刊(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及快速通訊質譜期刊(Rapid Communication)。
環醫中心主任吳明蒼說,這項技術目前在實驗階段,正研擬申請專利,未來技術可移轉給中央或地方衛生機關,推廣到各醫院做為臨床上的應用。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可在1分鐘篩檢出毒藥物,副主任陳百薰(右)說,可以搶救中毒者的性命。(呂素麗攝)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建立「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副主任陳百薰(左)由平台負責人趙玉英(右 )採口水萃取篩檢,1分鐘之內篩檢出含有普那疼。(呂素麗攝)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建立「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主任吳明蒼今天介紹中心的新logo。(呂素麗攝)
1051123_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高醫大毒物快篩平台 一分鐘驗出中毒藥物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記者林祺宏】
毒藥物一直是國人自殺及兒童中毒的主要原因,根據國內研究顯示,國人自殺方式以服藥最多,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最常見的自殺手段以是喝農藥,同樣地台灣也是,尤其中南部以務農為主,除了自殺外,誤食農藥致死也時有所聞,而不管自殺或誤食,第一時間發現中毒毒物種類,才能即正確的予以施救,高雄醫學大學最近成建立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陳百薰教授表示,利用中毒者的唾液及胃液,平台就可以在一分鐘以內,分辨出毒物的種類。
而這項研究成果也已經登上了質譜學及快速質譜通訊等兩本國際期刊,高醫大目前也將這項技術應用於動物實驗上,希望未來能應用至人體,協助急診醫療人員,第一時間救回中毒病患的生命。
1051123_鮮週報
高醫大毒藥物快篩平台 把關用藥安全
【鮮週報/記者高培德】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毒理學實驗室附設毒藥物快速篩檢分析平台,環醫中心主任吳明蒼、副主任陳百薰(右一)、平台負責人趙玉英(左一)帶領學生研究團隊,致力開發快篩生物檢體技術,目前建置完成除草劑百草枯、納乃得、陶斯松、甲胺磷、及樂果、普拿疼、鼻塞抗組織胺、降血壓藥、抗憂鬱劑等65項農藥(物)數據資料,透過熱脫附電噴灑游離質譜儀,30秒內快速篩檢藥物、環境與食品可能引起中毒成分,即時對症下藥搶得治療先機,並降低民眾及臨床醫療人員等待檢出結果不安焦慮,這項技術105年2月即5月先後發表質譜學期刊及快速質譜通訊期刊,更榮登質譜學期刊封面文章。
1051124_公視新聞網
高醫大毒物快篩分析 30秒內判別毒藥物
【公視新聞網/記者王柔婷、孟昭權/高雄報導】
孩童以及成人誤食藥物,過去在醫院篩檢,都要很久,但是高雄醫學大學,透過儀器檢驗誤食民眾的唾液還是胃液,30秒內就可以判別出藥品成份,加快救人的速度。
這種粉紅色的藥丸,是用來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但色彩鮮艷看起來像糖果,很容易讓孩童誤食,但是誤食毒藥物的救治過程,過去光是篩檢出藥物就要幾個小時,高雄醫學大學設置的毒藥物快篩分析平台,卻可以在30秒內判斷出來。
==高醫大環境醫學中心教授 陳百薰==
傳統上 這個檢體的處理,有時候是要幾個小時的時間,而且臨床上可以提供的檢驗項目也是很有限。
研究團隊表示,這台儀器可以分析出毒藥物的結構成份,再用來比對內建的60多種常遭誤食或濫用的毒藥物,能查明遭誤食或濫用的藥品是什麼。
==高醫大環境醫學中心教授 陳百薰==
(以)熱脫附離子,電噴灑的離子質譜儀能夠快速來正確的檢驗出到底是哪一種藥物或是農藥或是毒品。
高醫大發現,碰上假期孩子休假,發生誤食成人藥物的比例就升高,根據統計,一年至少有400起幼童誤食毒藥物送醫的狀況,舉凡普拿疼、高血壓藥都可能遭孩童誤食,除了提醒家長留意,也希望提供相關關鍵技術給政府機構應用在醫療單位,把關民眾的安全。